分享

我家有8位老师,他们的故事

 新用户1846xepP 2021-07-08


Y

Y生于四十年代,是一名农村小学老师,也教书也种地。后来他调到了十几里外某村的小学,但苦于无钱无势户口一直还在原村,所以家里的几亩地转不到新村,只能每天步行往返几十里回原村种地。

后来实在应付不过来,他选择承包新村的地种。然而在八十年代,“承包”在偏远的小村子倍受排挤,别人会因为你家的地是承包的而肆意践踏,强占一陇或掐断水源都不稀罕,日子过得格外难。

N

N是Y的妻子,也是一名农村小学老师。但她也面临当下许多女性的“职场困境”——生完孩子后再回去发现工作被人顶了,所以只好转而全力务农,给家里挣工分。

因为丈夫在学校没多少时间种地,她要比别人甚至是别的男性劳力花更多的时间和力气,才能勉强把地料理好。常年的过度劳累让她从中年后一直疾病缠身,每天喝中药吃西药像别人吃饭一样勤。在平均寿命堪称惊人的时代,她还是早逝了,回到了那片为之操劳一生的土地。

E

E是N的妹妹,在县里当小学老师,因为书教得好获得过不少荣誉。她热情而细心,是第一眼看上去就很亲切的人。

L

L是N和E的妹妹,在村里当小学老师,退休后在村里办了个幼儿园,院子里总是热热闹闹的。她家院子里有两个秋千,总是高高地飞起着。

F

F是Y和N的长子,自小并不想像父母一样当老师。他考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第一年考上了市师专却不想念,结果复了两年课后还是去了师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千里之外某省一所矿子弟中学当老师。

F性格温和,有次一个学生在办公室始终背不出来一个简短的定义,F最后指着在一旁玩耍等他下班的五六岁女儿:“这都七八遍了,信不信她都会背了。”学生受触动,终于完整背下。

G

G是F的妹妹,留在自幼长大的村子当小学老师。农村小学的条件一直艰苦,现在仍是如此。冬天要靠烧煤取暖,炉子在上课时也需要时常捅一捅,因此老师们戏称自己是“总统(捅)”。老师们住得远,学校也没有食堂,因此大家轮流生火做饭。买菜不方便,他们自己开地种菜。

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村里的孩子越来越少,一个班只有十几个孩子,甚至出现了年级断档。但她教的班级在全镇统考中还是能夺个前三之类的荣誉,被其它较大学校的老师称奇。

M

M是F的妻子,和F一样是从农村考出来的学生,他们在师专相识,毕业分配时两人决定一起去外地,因为否则的话就要回到各自的村子,在交通和信息不发达的九十年代将会近似失联。

M脾气较急,对学生要求严格,上课要坐得笔直。她有许多练习册,几乎每道题都做过。女儿大学巧合学了她教的科目,她送给女儿一本二十多年前自己上师专时的课本,上面笔记和标注密密麻麻。

y

y是M的妹妹,是家里唯一考到省城师范大学的孩子,毕业后回到在县里当高中老师。刚工作时她自知年轻,因此比别人多付出许多倍努力,早晨比学生到得早,晚上比学生走得晚,每天披星戴月。她对学生的生活也关心得无微不至,东北的冬天很冷,她回去宿舍看温度冷不冷,怕学生被冻着。

县城的教学资源很有限,但她从工作起当班主任带的班几乎都是高考成绩最好的,甚至连续出过几个清华北大学子,至今仍被学生家长谈起。但是另一方面她留给 自己和家庭的时间非常有限,有阵子把女儿放到农村的婆婆家,她周末去看望时太急切,跑着穿过一大片玉米地,被锋利的叶子划了不少伤口。

他们都是老师,是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是我从祖父辈到父母辈的家人。可以说从小在学校长大,我关于“职业”的第一印象就是老师,甚至一度以为世上的职业只有两种——老师和不是老师。昨天是教师节,我理应也为他们送上祝福,那么还是选择记录下来吧,节日快乐!你们是我的骄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