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9到1978年,中国国家能力发生哪些变化?

 sxshaoyu 2020-07-14

1949年解放了,解放了以后一直到1978年,当时叫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当时的国家能力发生什么变化?强制能力中国在1950年,被迫卷入一场战争,就是抗美援朝。这个政权,它动员军事的能力,要比以前要强得多,所以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是一个新生的政权,但是动员了全国人民抗美援朝(取得胜利),这是了不得的一件事情!

毛泽东时代的汲取能力也大大加强了,解放前最好的年份,政府能拿到手的税收占国内GDP的大概8%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三年以后这个比重就达到了将近30%。

然后持续维持在30%左右,就是汲取能力大幅度上升,像中国这么穷的地方,你要一家一户进行投资,进行现代经济的建设,是没有任何可能性的,由一个国家由大的组织把资源集中起来,进行一些基础的项目的建设,可以为后边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打下物质基础;从濡化能力来讲,核心价值也是把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让大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社会是非常和睦的。当时的中国,头三十经济增长的速度放在世界跟其他国家比也不低,然后打了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分硬的和软的,硬的方面我们迅速地实现了工业化,就是工业占整个经济的比重迅速地从很小,达到了将近一半,今天也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水平。

然后建立了铁路、公路、交通网络,建立了一个布局很全面,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一个工业体系,在农村修了八万多个水库,农村的土地把它变成了可交换的土地,这个跟你今后的粮食增产是有直接关系的,这都是基础的东西。还有一样基础是软的,就是人力资本——人的素质。我们在刚解放的时候,全中国的人,人均受教育的年限是不到一年,而且还不健康。1949年的时候,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是35岁,在那样的人力资源基础差的背景下,不可能发展经济,但是在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将近68岁,翻了一倍,然后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五年,这个五年是从十四岁到六十五岁,已经包括了很多解放前出生的人,如果还包括解放后出生的人,他们受教育年限当然要高一些,所以人力资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大家看统计数字的话,可能很多人很难相信,大概在1978年前后是中国的初中高中生入学率最高的时期。

这些基础,就是物质的基础和人力资本的基础,为后来改革开放奠定了一个非常坚实的起飞的基础。没有这么一个基础,你哪怕进行再好的改革开放,它大概就是不能起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