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世界】袁荣丽:师恩是寒夜里的暖

 中州作家文刊 2020-07-14
中州作家文刊
立足中原沃土,放飞文学梦想
关注

【第44期】

图片选自网络

师恩是寒夜里的暖

河南邓州    袁荣丽

教师节

又到教师节,想起那个和我们一起抱团取暖的马老师,还有从他窗口透出来的晕黄灯光。

那时我上五年级,马老师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他那时是个高中生,和我们一样是青春懵懂的年纪。只不过马老师的人生经历中多了命运的捉弄。而我们将步入人生的转折点,要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

秋季刚开学,有个矮矮瘦瘦的白净大男孩,随着班主任李老师,步入泥巴砌成的讲台。苍老沉稳的李老师给我们介绍——这是新来的马长安老师,这学期教我们班的数学,希望······

 “我以为是转到咱们班的差生呢,这下我可有同桌了。”最后一排的调皮鬼张显峰一句抢答,阴阳怪气。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

 马老师的脸一下子红到耳朵根,手足无措地站立着,本来就不敢抬起的头,这会儿几乎低到胸口,我们齐刷刷的几十双眼睛,只能看到他修剪得齐齐整整的短发,乌黑黑地直立着。

 当李老师紧锁眉头,面带怒容,将要施展权威压制乱糟糟的状况时,马老师忽然抬起头来,冲着我们一脸红晕地笑着说。

“行,不讲课时我就是你同桌,班里所有的活动我都要参加,我也希望成为你们当中的一员,希望大家接受我。”

 说完他又深深地鞠了一躬。由于憋不住笑,他连忙用手捂住嘴,原来他是在和我们一起笑。

 又一拨的笑声在教室里响起。这一笑倒拉近了我们和马老师之间的距离,我们都觉得这个老师与以往的老师不同,起码不让人害怕。

马老师确实成了我们当中的一员,他大部分时间都坐在教室里那个空位上备课,批改作业。还一再强调;“有问题随时来问我,不管是数学,还是语文,地理,历史都行。”我们后来才知道,马老师的作文,常在班里被老师拿来当范文来读。

 知识的渊博,精心地备课。使马老师的课讲得趣味横生。他总是用形象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到他的数学题中,他善于在教学中穿插历史典故,人文习俗,神话传说。他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热爱它时,就有探究它的欲望和冲动,当你认识到它的实用和价值时,就有钻研它的干劲,当你深入到其中时,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和乐趣。我们学到的知识都与生活息息相关,能解释我们脑海中的许多疑问,譬如,水为何往下游流去?苹果为什么会掉在地上?雨后的彩虹为什么是七种颜色?火箭能发射到太空,都是科学家们反复实验,精密计算的结果。他讲到故宫和天坛占地面积的倍数关系数学题时,马老师引导我们观看了故宫和天坛的彩图,把知道的关于故宫和天坛的沧桑历史,绘声绘色地讲述起来。那些听所未听,见所未见的时代变迁,国土辉煌,一下子都激起了我们的兴趣,都一个个瞪着眼睛,一眨不眨地畅游在他声情并茂地演说下 。   

 当你带着愉悦的心情,怀着对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的崇敬和澎拜的热情,再听他详细讲解数学题中每一步的思路和严密的逻辑思维时,就连那枯燥的阿拉伯数字都变成了快乐的音符在跳跃。这时的大脑特别活跃,所有的难点疑点都迎刃而解。加上马老师青春飞扬的神情,饱满的热情,使我们热血沸腾,脑洞大开······这是以往知识贫乏的老师所不及的。

后来才知道,马老师一直学习都很好,高考前的一个月,一场大病使他在医院直躺四十多天,当然与高考失之交臂。

看着因为自己的生病债台高筑的家,和躺在病榻上慈祥的奶奶。马老师不在复读了,他要早日挣钱养家,况且他那时每天早晚还要喝下一大碗苦药汤。

当秋庄稼都快收完的时候,田野里显得空旷辽阔,只有零星的几方块棉花,落光叶子的枝上还开着雪白的棉花。如夏夜里的星星。干枯的玉米杆子,泛着绿意的花生秧子,还有那亭亭直立的芝麻。早被人们收割回家了。这个时候,放眼田野,尽是黄褐色的土壤,已经有老农吆喝着黄牛在深翻土壤,觅食的喜鹊在新翻的土梁上寻找吃的。

有一天下午的最后一节,马老师走进教室,说咱们大家到田间去,就回到他住 室拿了几个空袋子,领着我们出了校门。

田野如画,空气清新,鸟雀低旋。我们的心情都很畅快。马老师领着我们向芝麻地走去。

那刚翻过的黑黝黝的土地,喧腾腾地冒着油光,被犁靶得很平整,像湖面,也支翘着许多芝麻根。大家都弯腰拾捡。马老师说现在咱们拾些干柴,等下雪的时候拢堆火,烤烤脚,暖暖身子再睡觉。大家都响应。女生捡拾得特别卖力,男生只是象征性 地拾一点 ,大多时候在打闹猴跳。

马老师一贯把我们的学习时间抓得很紧。在自习时间做题,每个类型题他都反复地讲,然后出大量的习题叫我们练习,我们都能体会到马老师的良苦用心,当你处在不知人间疾苦的年龄,哪个老师对你好,你就用心学他教的那科,好像给老师学的。这个学期马老师的苦口婆心 ,循循善诱,使我们都明白了不少事理 。

马老师仍不忘利用这个时间给我们讲 求学的意义,边拾柴边讲历史上许多名人青年时代是怎样刻苦学习,后来成就伟大的事业;如毛泽东,周恩来,岳飞,司马迁等。他不失时机给我们灌输励志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来鼓舞我们。

当快放学的时候,芝麻根呀,棉柴根呀,包谷疙瘩,已装了满满几袋。男同学抬着回学校,堆在他住室的墙角。

如此拾捡了几个下午,已经堆了一大堆。

 小时候的冬天特别寒冷,大雪纷飞,一下就是许多天。那时候几乎每个晚自习都上数学,我们都住校。当学到九点以后,马老师就催我们去他住室烤烤火回寝室睡觉。近半个学期的相处,我们都喜欢上马老师的课。那时大量做习题已成为我们班的习惯,学习的自觉性很高涨。往往下了晚自习,教室里仍黑压压地坐一屋子低头苦钻苦练的学生。

在这个天寒地冻的冬天,马老师每天放晚自习时,就在他住室中间拢一堆火。我们每个回寝室的同学都去火堆边,烤烤冻僵的脚,烤烤冻烂的手,直烤得浑身暖烘烘的。再去钻凉被窝。只感到被子也没那么凉了。有时候,还能吃到他埋到火堆里的烤红薯。甜到嘴里,暖到心里。对于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马老师不仅给了我们丰富的知识,还给了家的温暖。

陆陆续续到十点多,马老师边指导我们学习边不停地加柴。直到我们都散尽,他开始了每天挑灯夜读的必修课。

那个时候,马老师虽然放弃了高考,但没有放弃考老师的机会。那时的代课老师可以通过考试转成正式老师的。他往往送走我们后,再伏案苦学到深夜一两点。有几次,我夜里起来解手。马老师那间住室的窗户仍亮着桔黄色的灯光。透着暖意。在黑夜里,就像茫茫大海里一盏航向灯,照亮了许多孩子的人生航标。有许多同学看到这一束灯光,崇敬之情就从心底升腾。马老师一直孜孜不倦地教我们,我们做的大量习题他都仔细批改。他曾把一本厚厚的资料书的类型题,从头讲到尾。这本书在当时紧扣升学大纲,最后升学卷子上竟然有这本书上的原题。他的敬业和鼓励,把我们都带动起来了,当时的学习气氛很浓。大家都佩服他熬夜自学的拼搏精神,他无言的行动感染着每一位同学。

天道酬勤。在那个毕业季,全班39名同学,只有7名考入普通初中,其余全部升入重点初中,竟有几名同学的数学得满分,在乡里引起轰动。

更可喜的是,那一年,马老师也通过考试,成了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

马老师一丝不笱的敬业态度,坚忍顽强的拼搏精神,潜默移化地根植到我们的血脉里,是我们受益非浅。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断断续续听到马老师的近况,说是被调到邻近乡镇教书去了,仍教毕业班。我敢肯定;他一定送走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我们大家都祝愿马老师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有时间一定去看您,我敬爱的马老师。



作 者 简 介

作者:袁荣丽

河南邓州人,70后,网名:雾锁残秋。现在花洲实验高中附近私立学校任职,闲暇时光总喜欢在唐诗宋词中寻找寄托,总想把岁月沧桑用文字记录下来,感动自己。


中州作家文刊

立足中原沃土   放飞文学梦想



顾问:刁仁庆
主编:张   静
执行主编:魏新征   郑江涛
副主编:高宏民  杨存德  赵建强
审稿编辑:史锋华  袁荣丽
 
团队:赵红俊 鲁光芬 景自卫 
范荣振 袁荣丽 陈立娟 王华伟 
杨乐才 曾权伟 孙光旭 陈朝晖 
肖绍柱 张居军 贺保双 王新谱 
主编微信:cgzjingjing

作者校对后再投稿,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谢绝应酬敷衍之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