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界】唐丹:远去的记忆——乡村的露天电影

 中州作家文刊 2020-07-14

No.168

远去的记忆——乡村的露天电影

河南郑州   唐丹

带着妻子女儿去看《流浪地球》,影院里和风煦煦,与春寒料峭的街面仿佛是两个世界。女儿怀里抱着一大桶奶油爆米花,一边嚼着一边喝热饮。我们带着3D眼镜一起体验国产科幻电影超炫的视觉和超酷的听觉,随着剧情跌宕起伏而或紧张、或难过、或兴奋。电影尾声乐曲响起,满场观众仍然沉浸在剧情中,留恋不舍的离开了座位。

回家的路上,女儿问我:“爸爸,你小时候有电影可以看吧,也是去电影院吗?”

女儿的问话,让我思绪回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那个精神、物质虽不十分匮乏但也称不上丰富的农村,有关看电影的情节也像电影片段一样在脑海中闪现……

我出生在80年代初期,在豫西南农村,村里已有几户人家买了黑白电视机,但小小的黑白框电视哪能比得上大荧幕彩色的露天电影精彩呢?那时的农村,已渐渐流行谁家有红白喜事,晚上就请人放场电影了。

周边哪个村子晚上放电影这种事,广播里没有宣传,群众没有手机电话,却能口口相传四面八方。“晚上某某村放电影呀”绝对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喜事。晚上集体去看电影那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年龄大的孩子约伴一起去,年龄小的缠着让父母带着去看。孩子们一天都盼着天黑,连晚饭都是匆匆应付几口敷衍了事。

吃罢饭撂下碗,小伙伴们便相约出发了,那时候村里没有路灯,如果没有月亮,夜里到处黑灯瞎火,深一脚浅一脚踩到小水坑弄湿了鞋子是常有的事,也有倒霉的踩到狗(不一定是什么牲畜)屎,感觉脚下一软,一股臭味从脚下往周围散发,身边的人纷纷捏着鼻子躲开,踩到屎的连连跺脚自认倒霉。路上遇到坟地,心里害怕目不敢斜视,连跑几步跟紧队伍,心里砰砰乱跳。

有时候兴致勃勃长途跋涉到了据说放电影的村子,才发现获得了假情报,村里安安静静,没有看到热闹看电影的场景,辛辛苦苦白跑了一趟,失望沮丧的心情可想而知。

当然,绝大多数时候情报是准确的。小伙伴们赶到目的地的时候,一般都来的比较早,请电影的主家正安排客人吃酒席,大家留着口水看着客人们吃罢酒席抹了嘴酒足饭饱,主家安排人撤掉桌椅碗盘,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开始了。

电影场地安排在较为宽阔的空地上,电影幕布摆在两棵大树或者两根木棍之间,放映员开始调试镜头。随着一道明亮的光线划过半空,映着空气中的浮尘与蜉蝣,再投射到银幕之上,这时候,调皮的男孩子们在镜头前故意屁股扭来扭去,对着放映机射出来的光束做着各种手势,不怕刺眼脸迎着光束做着鬼脸,荧幕上便会出现人头或者各种稀奇古怪的黑影。流氓哨声此起彼伏,一派欢畅。看电影的“座位”五花八门,有坐在凳子上的,有靠在麦秸垛上的,有跨在树枝上的,有蹲在墙头的,也有骑在大人脖子上的,有的干脆直接一屁股坐在地上。

电影开场前,一般都是村里或家族里有身份的人拿着话筒讲话,不外乎都是因为什么事,谁掏钱请的电影,表示对乡邻的感谢等等。

放映员从铁盒子里拿出胶片,装在放映机上。随着两个轮盘滋滋啦啦的转动声,幕布上出现了彩色的画面,并伴随着白色的划痕,嘈杂的场面立马安静下来。

 晓月西斜,晚风习习。在露天屏幕上,一部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故事开始上演。人们聚精会神地盯着电影荧幕,心情随着剧情跌宕起伏而变化。看到幽默滑稽的地方,会场上哄堂大笑,气氛活跃而轻松;看到悲伤之处,都默不作声,多愁善感的人们眼角会湿润;看到坏人得意洋洋的镜头,大家便不由自主地发出一阵叫骂声。这便是电影的魅力,繁重的农活下,紧张的情绪得到了短暂的释放,枯燥的乡村生活便有了些许色彩。那些好奇而坐不住的孩子,乐此不疲地一趟趟跑到银幕背后,看银幕背面的影像与正面有何不同,还有年龄小的孩子,在温暖的父母怀里,在舒适的麦秸垛窝里,沉沉的睡着了。

一盘胶片放完了,就要换下一盘胶片,换胶片的间隔,电影场上重新开始骚动起来。有的要到场外僻静地方小便,有的从座位上站起来活动活动舒展筋骨,有的四处寻找挤散了的伙伴,大呼小叫地乱成一团。但一到影片继续放映,喧闹的场面就会立马安静下来。

一场电影能够顺利看完也是不易的。那个时候电不是很经常,突然停电是常有的事,这时候只能借助放映员自带的发电机来工作。轰隆隆的电机声伴随着人们的欢呼声,电影又能正常播放了。有时候会突然下雨,如果是小雨,放映员会用雨伞遮挡着放映机坚持播放,如果雨实在是下大了,就只能散场了。

放映结束了,大家都觉得意犹未尽,路上,纷纷兴高采烈地聊着电影内容,而那些在看电影过程中睡着的,则被同伴叫醒,睡眼惺忪的跟着队伍往家赶,一脸茫然的听着故事情节,内心不免有些懊悔。路上,此起彼伏的蟋蟀叫声随着脚步到来而停歇,待脚步走远又开始了合唱。

回到村头已是深夜,万籁俱寂,只有阵阵的犬吠声似远又近。家里院墙的门虚掩着,并没有上锁,我知道那是父母特意等着我回来的。院子里的小狗汪汪叫了两声,听到熟悉的脚步声走近,就开始亲热的哼唧着,能感觉到它在不停的忽闪忽闪摇着尾巴。我蹑手蹑脚的脱衣裳上床睡觉,看着窗外淡淡的夜光,回味着电影里的各种情节,久久方才入眠。

我对看电影是特别痴迷的。即使在初中住校期间,听到走读生说他们村里晚上放电影,我也会约上一两个“资深影迷”,晚上偷偷溜出去看电影。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冬天,没几天刚下过大雪,白天泥泞的道路到了晚上便上了冻,脚踩着咯吱咯吱作响,有的小水坑结了冰,踩到薄薄的冰层上面,因为冰层断裂,就会发出咔嚓咔嚓声。凛冽的寒风挡不住电影的诱惑,走了五、六里地,才赶到电影场地。因为天冷,观影的人不多,但我们还是坚持看到最后,两只脚不知不觉中早已冻麻木,只能一边看着电影一边不停的在原地跺脚。看完电影回到校园,校门早已落锁。不过这难不倒我们,因为早已熟悉了地形,在一处较为低矮的墙头,我们相互帮着搭人梯翻进校园,偷偷溜回寝室睡觉。

那时候,最受欢迎的电影就是枪战片和武打片,银幕上多少动人的故事激励着我。《少林寺》、《无敌鸳鸯腿》、《长城大决战》、《海市蜃楼》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时常幻想着能像电影中的男主角一样成为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也想成为百发百中,能消灭一群坏人的的神枪手;还想成为潜伏在敌人内部,与敌人斗智斗勇的特工……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彩色电视也进入了千家万户,许多家庭还购买了VCD、DVD等影碟机,在家躺在床上就可以看录像了。村里有红白喜事,渐渐不再请人放电影,而是请来乐鼓队,这种土洋结合别致的形式适应了时代需求,露天电影这种文化传播风格也就随之远去了。

如今,很难再享受到露天电影了,也就偶尔在城市一隅还会碰到。每当看到这种场景,一种久违的温馨与感动不禁油然而生,那些远逝的情感与场景让我萌生了回到故乡的亲切感。每每再回想起儿时的露天电影,我都会获得一种满足与幸福,一份安宁与祥和。

作 者 简 介

作者:唐丹

唐丹,中共党员,郑州市二七区直机关干部,籍贯河南省邓州市,毕业于郑州大学,大学本科学历,热爱旅游与文学,先后在《河南法制报》、《郑州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三十余篇。


中州作家文刊编辑部
顾问:刁仁庆   徐文
主编:张   静
执行主编: 郑江涛
副主编:高宏民  杨存德  赵建强
审稿编辑:史锋华  袁荣丽  
 
团队:赵红俊 鲁光芬 
范荣振 袁荣丽 陈立娟 王华伟 
杨乐才 曾权伟 孙光旭 陈朝晖 
肖绍柱 张居军 贺保双 王新谱 
主编微信:cgzjingjing

作者投稿时,请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谢绝应酬敷衍之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