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313
河南邓州 张 简 电影取材于真实人物,真实故事,没有小说的蓝本,应该是编剧直接写成的剧本。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和一群慢性粒细胞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买药续命故事。 故事主角名字程勇,一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4年前发现得病之后,开始了漫长的痛苦的用药过程。因为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瑞士进口格列卫特别有效,然而在中国受到专利保护,经进口税后,出奇地昂贵,国内一盒价值人民币23500元,每天4粒,一盒药只能吃上一个月。照这样的药价,一般收入的家庭是承受不住的。最终的结果是放弃吃药,任凭病情转入严重,直至最后死亡。程勇在自己患病吃药的过程中,发现一种印度的高仿格列卫,药效几乎达到格列卫的效果,售价却十分便宜,只有人民币3000元,大约是正版的八分之一,但是只能通过不合法的渠道购买。 于是,程勇生办法买来的药,不仅自己治病,还帮助了大量的病友群体,他们都是一样的慢性粒细胞细胞白血病患者,由此,程勇在这个群体里被称为“药神”,真的是同病相怜啊!我们这些有着健康的身体,如果不是电影《我不是药神》呈现出来,谁能关注到这样的一群挣扎着续命的人!因为大量地购入印度仿制药品,程勇最终被警察逮捕入狱。在我国,依据药品管理的相关规定,进口药品未经药监部门审批即为假药,不论其是否有药效。另外,专利法也不会允许假的格列卫在中国境内销售。尽管“药神”程勇没有从中间赚一点差价,纯粹是同病相怜地帮助病友购买药物。“药神”被捕了,这个群体微弱的生命希望瞬间黯淡了,他们只是想活下去,难道这个要求高吗? 圈子里陆续有病友倒下,因吃不起昂贵的药病情恶化死去。电影借一个假药贩子之口说出一句台词深深刺痛了人心:这世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金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金钱对于这个群体能换来活命!电影的催泪之处很多,在人们泪目的同时,也会引起深深地思考。法律和制度是保护普通患病群体活命的?还是用来维护专利申请者的巨大经济效益的?据说瑞士公司为研发该药物投入巨额财力,资本当然以逐利为目的,资本不是慈善;同时专利法也是为了保护原创,鼓励创新。 这里就提出了一个情理和法律的现实矛盾问题。影片的结尾还算好,应和了观众的情绪。“药神”程勇被释放。在迎接的人群中,隐隐出现“希望”的字标。也许,法律和制度就是平衡世界上的价值冲突的,调和阶层矛盾的。据说,《我不是药神》公映之后,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2018年底,格列卫被列入大病医疗保险,把这种病人的成活率从30%提高到85%。我们可以在遵守法律(专利保护法)的前提下,完善我们的制度(大病医保规定),解决现实的问题,至善至幸! 如果一个影片的公映能推进一项制度的改进或者完善,而且反应很快,艺术作品的社会效能快速显现,的确是我们社会制度的进步,法制进程的巨大进步,令人欣慰。
作 者 简 介 作者:张简 张简,女,网名隔岸红袖,河南邓州市公安局民警。2004年个人结集出版诗集《蓝风》。有大量散文在省级报刊发表,曾出版散文集《暖词平生》、《纸上年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作者投稿时,请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谢绝应酬敷衍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