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州作家】胡杨林:山野蒲公英

 中州作家文刊 2020-07-14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565】 

山野蒲公英

河南西峡   胡杨林

01

蒲公英,在家乡西峡,常常被叫做黄花苗。在乡村长大的人,自然对它不会陌生。记得小时候,每当春发瘟起时,为预防脑炎、疟疾及毒疖子等多种疾病,家乡的人们,常常会用它配上毛草根苇子根或其它什么根,来熬“三根汤”喝,也会用它来烙“黄花苗馍”吃。庚子初春以来,为预防新冠病毒,蒲公英更成了难得的宝贝。


从料峭的初春,到萧条的深秋,山坡河边,田埂地头,这些逼仄瘠薄的土地上,寂寥的角落里,不经意间,常常会碰见蒲公英那黄灿灿的花朵,在顽强而热烈地绽放着。

多年来,不知怎的,一看到旷野里的蒲公英,我就会情不自禁联想到一个人,他,就是我的一位姑家表哥——李定国。

02



定国表哥,上世纪六〇年代初生人,原住伏牛山区西峡双龙“三丈湾”,后举家搬出深山老林,移居西峡北郊五里桥羊胡山下北堂村。

表哥天姿聪明,又勤劳能干,加之酷爱钻研科学技术,刚高中毕业没几年,就成了当地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

几十年来,表哥一路脚踏实地,摸爬滚打,不屈不挠,奋斗不息,一步步由大山里的农家苦孩子,逐渐成长为一位颇具名气的农业成功人士。

每每想起他的奋斗人生,心里就会油然而生一种由衷的敬佩与感动。

03

 
上世纪八〇年代末,食用菌产业开始在西峡兴起,表哥很快就看准这个产业,及时扑捉商机,经过几年奋斗,很快成为食用菌产业科技致富带头人。对于香菇、白灵菇、杏鲍菇、黑木耳、天麻等各生产环节及种植技术,他都能深入浅出、出神入化。在销售自己菌种厂菌种产品过程中,他往往也成了食用菌种植方面的义务技术员及讲解员。多年来,我常想,山县西峡的食用菌产业,之所以能够发展的如此如火如荼,并已被地方政府确定为支柱产业,与表哥这样一大批农民技术员的辛勤努力和不懈追求,应有很大关系

表哥的菌种场,并不太大的院子,干净整洁,无菌操作间、生产车间、仓库等规划合理、井井有条,俨然一家正规的科研机构。


每当有新的食用菌品种出现,表哥总是沤心沥血地加以钻研,把每个技术环节都学会吃透,然后再下去讲解普及,以他一个“文·革”时期的高中生学历,能掌握如此多高深难懂的技术,真不知这其中该包含多大的钻研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格。

当然,正如许多亲友所言:表哥也是个“妻命好”的有福之人,他幸有敏表嫂默默鼎力相助。无论他做出什么决定,敏表嫂都会默默支持,任劳任怨,她总是那样微笑地劳作着,似乎干活的有她,而风光只属于表哥。

04


在生产菌种攫得第一桶金后,适逢西峡调整产业结构,把菌(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果(以猕猴桃为主的林果业)、药(中药材)作为三大支柱产业,大力扶持发展,此时,西峡的食用菌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技术成熟,许多菇农都成了技术员,许多人还被外地聘请去指导生产,西峡香菇、黑木耳斐声海内外,外汇创收已稳居河南第一。

随着近年猕猴桃产业逐渐成长为一种新兴产业,出于对新产业新技术的热爱,表哥又主动放弃了经营多年的食用菌菌种场,拿出多年来原准备给孩子在城里买房的上百万积蓄,义无反顾地到县内五里桥镇黄狮村承租了一百多亩土地,开始种植猕猴桃。为此,不少人都不理解,认为:孩子们已经大了,马上要结婚成家,表哥也已年近花甲了,再到一个未知领域去开拓,会不会是瞎折腾?为此,不少亲朋好友及四邻八舍都来劝他。

可一旦决定了的事,表哥向来都是言必行,行必果,几头牛也拉不回。结果,事实再次印证了一句常言:天道酬勤。如今,位于美丽乡村黄狮村的这方百亩猕猴桃果园,已被打理的生机勃勃,硕果累累。


或是上天故意要考验他和表嫂的能耐吧。起初,当他刚把猕猴桃幼苗栽上时,不幸遭遇罕见的大旱,几个月不下雨,吃水都成了问题,更别说浇地了。为此,表哥又是打井、又是买水泵,几年的积蓄转瞬即将消耗殆尽,可苗木的成活率仍不到百分之十,加之所承包的地属水浸地,浇水多了,根系腐烂,幼苗还是死亡,真是哭天无泪。

这个时候,表哥的韧性更又凸显出来。几年来,他又贷款几十万元,添置大大小小五台拖拉机及其他农机,雇工改良水浸地,增施有机肥,历经几年辛苦打拼,终于在上百亩的水浸地上,建起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猕猴桃果园。

05


为了改良猕猴桃品种,他和儿子一起,连续几年钻进深山里,一蹲就是几个月,白天到深山里找接穗,晚上随便找个地方安营扎寨,盛夏酷暑,蚊虫叮咬,原始森林里不少野兽出没,一年找不到合适的接穗,就连续几年去找。


皇天不负有心人,理想的野生接穂终于找到了!小心翼翼嫁接到猕猴桃苗木上,一个新品种终于培育成功了,表哥将他这个宝贝取名为“明白果”,并申请了注册商标,意即——吃了后才明白它有多好。“明白果”猕猴桃,细长的果子,白色的绒毛,深绿色的果肉,酷似美猴王孙大圣的脸,且Vc含量是普通果子的六到十七倍,河南农学院的教授现场观摩后,对这个新品种大加赞赏,河南电视台还为此出了一期专题节目。

06


在果园中间,表哥盖了六、七间简易房,一家人吃住都在园里。果园里还套种了蔬菜、红薯、芝麻、花生等农作物,养了三只护园犬及雁鹅、鸡、鸭等,生机勃勃,鸡犬相闻,怡然自得,一派田园农家乐景象。

闲暇时间里,表哥还常常会到山里或河边,去遍寻奇特的树疙瘩,挖回来琢磨制作成盆景和根雕,他的三羊开泰、金猴观海、雄鹰展翅等根雕,个个堪称精品。


如今,表哥虽年近花甲,可干事创业的劲头却丝毫不减,走路仍是朝气蓬勃,虎虎生风,说话仍是高声大调,谈笑风生,已经取得丰富种植经验的他又不满足现状了,又与田关乡林科所合作,在另外一个乡镇租赁二百亩土地要扩大猕猴桃种植规模,并要搞成猕猴桃样板种植园,目前正在犁地栽秆种苗,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那里又将变成一大片生机盎然的果园。

07


表哥极具责任心,又侠义气肠。平时,亲朋好友、街房邻居谁有什么困难,只要跟他一说,即使再忙,他也要放下手中的活计,千方百计出手帮助。

记得有一年,县内某单位生产的香菇菌种,销到山西后,由于技术不过关,染上杂菌,导致农户没出一片香菇,损失惨重,当地群众意见很大,造成该单位人员吓得不敢再去那里,三番五次找到表哥,让他去代为处理。表哥的口碑好,那里的农户都非常信任他,双方最终达成赔偿协议,合情合理地解决了问题,该单位不少知情者都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


在推销菌种的时候,他结识了一大批朋友,并且一直保持联系。前段时间,一个已经退下来十几年的偏远乡村的支书,在家里种植中药材吴茱萸,遇到技术难题,跟他一说,表哥立马驱车几十公里,前去指导。

年前,给他打电话,问园里有没荠荠菜,想薅点做饺子馅,表哥闻言,当即答复:“有!咱果园里还有黄花苗呢!明天就给你送去”。次日清早,表哥就驾着他新买不久的私家车,送来了三大袋荠荠菜、蒲公英及自家种的新鲜蔬菜。

投稿须原创首发,请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