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恋肥”:一分手就长胖,你不是吃不饱,只是情绪饥饿

 咩咩羔 2020-07-14

很久没联系的闺蜜突然发来一条信息:我分手了。

我愣了一下,回过神来,心想:闹分手都闹了快一年的时间,分了就分了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没过几秒,又发来一条信息:我又变胖了。我认真想了想,可她本来就不瘦啊,这个问题还蛮严重的。然后,我给她回了一条信息,问她现在多重。

让我惊讶的是,她居然150斤了

闺蜜小时候就是个小胖墩儿,这并不是由于基因的遗传,而是因为她真的太喜欢吃了。

上大学那会儿,半夜里,大家只要有谁突然嘴馋想吃东西了,去找她准没错,她的书桌下有个白色的收纳箱,里面全是各种各样好吃的零食。



什么是情绪性进食?

据说,有些女生分手后胃口特别好。这两件事本不应该划等号,也有人分手后由于伤心过度反而滴水不进的。

不管怎样,这两种状态都是极为不好的。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情绪性进食 Emotional Eating」,意思就是,你吃东西时,并不是因为饿才吃,仅仅只是为了发泄情绪

当受到某种情绪的刺激时,就会忍不住想吃东西。这样一来,食物被当作了某种负面情绪的补偿,而不是为了满足身体本能的需要。

零食是一种很治愈的东西,我们从小就爱吃,偶尔用零食治愈自己也并无不妥。

可如果发现自己一天里大多数时间都在吃,并且是在不饿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心情低落的时候,那就要特别注意了,你很有可能是情绪性进食的先兆。

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或找别的发泄途径,久而久之,长胖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据心理学家分析,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特别喜欢吃含糖量和热量很高的食品,比如冰激凌甜品,或者薯条和可乐。

这是因为当我们在吃甜品和高热量食品时,大脑里的多巴胺神经元立刻被激活,由此让人感到兴奋和快乐。

并且,这种感觉会上瘾,上瘾之后的结果是越吃越想吃,而身材越来越丰满。

另外,还有小部分人容易产生「情绪性进食」的原因是小时候的心理缺失导致的。

比如童年经常被批评和打骂,长大之后就会有自卑感,稍微经历一些不顺利的事情就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负面心理,从而用暴饮暴食来对抗消极情绪

所以,很多时候,你并不是因为饿了才吃,而仅仅只是因为吃东西能给你带来心理的满足感,或者吃东西的时候能让你感到放松,能暂时缓减不确定因素带来的焦虑。


胡吃海喝真的好吗?

食物就像魔鬼一样让人充满了诱惑,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这么快,人人马不停蹄往前追,生怕掉队。

有时因为工作太幸苦,压力太大,就想用美食来犒劳自己。常听人调侃: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不爽时就出去猛吃一顿就好了。


这样吃吃喝喝的感觉的确很爽,当时是得到了极大的心理满足,问题是这种「情绪性进食」一旦激活了体内的多巴胺神经元,即从吃这件事中获得了快乐之后,大脑就会把这种快乐的记忆储存起来。

下次只要见到美味,大脑里的记忆立刻被激活,甚至有些人只要想起美味就会按耐不住想吃。

当这种吃的快感成了一种习惯之后,离肥胖就不远了。

据美国的科学家发现,相对于正常体重的人来说,肥胖者更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冲击,肥胖人士(BMI≥30)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可能性显著增加。

最为致命的是,肥胖引发的情绪问题反过来促使你用吃东西来疗愈自己,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可想而知。


如何吃,才能不胖?

除了某种特殊体质的人,相信很少有人每天大吃大喝还不长胖的。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心理系教授Jean Kristeller写过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书名叫做《学会吃饭》。

书中谈到他的一位朋友,因为太胖而无法穿自己喜欢的衣服而感到很烦恼,于是狠下心来控制饮食,狂减30斤之后,终于可以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了。

不过,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她每天都在权衡「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的问题。

事实上,什么时候吃?怎么吃?远比吃什么重要多了。


方法一:明确吃的原因

很多时候,我们吃东西是很盲目的,想吃就吃,这样很容易丧失自我控制,越吃越多。在进食之前可以先自问一下:我是不是真的饿了?

我们进食的原因有很多,第一种是生理饥饿,这是身体缺乏能量时产生的重要讯息,这种饥饿感是天然的,饿了理所当然要吃,而处于这种状态之下进食也是最健康的。

第二种是心理饥饿,只要看到、想到或听到食物,就诱发想吃的渴望。比如看到朋友圈晒出的美食图片,想起小时候的一道菜,就会特别有进食的欲望和冲动。

另外一种是想要被安抚的饥饿,比如在压力、悲伤、愤怒、焦虑等不好的状态之下,很多人会把高热量食物作为自我抚慰的工具。

其实,每一次进食都是一种选择,如果懂得区分的话,在进食之前仔细分辨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饥饿感。

如果是后两种情况,可以先问一个问题:我真的需要吃吗?坚持这么做,久而久之,便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进食习惯。

方法二:培养正念饮食法

如果实在没有办法明确吃的原因,可以试试正念饮食法。

想象一下,如果可以不必经过反复挣扎,不必放弃最喜爱的食物,不必担心一旦开始吃就停不下来,这将会是多么美好和自在的事!

这能实现吗?正念饮食法是可以引导你达到这个境界的。

正念是忽视个人的经验,将专注力放在有价值的事物上。在进食时专注于当下,慢慢享受进食的过程和对食物的体验。


比如吃一个橘子时,可以用手专心地剥开橘子的皮,感受它刹那间溢出的汁液,闻闻它散发于空气中的清香,将全身的味蕾打开。

然后取出一瓣橘肉,放入嘴里缓慢地咀嚼。全神贯注地体验当下的每一个动作,直到它几近液化,通过食道吞咽下去为止。

在这个正念饮食的过程中,可以用心体验食物的曼妙清香,这既是对食物的尊重,也是对自身的一种修行。

正念饮食非常好的一方面在于,我们完全可以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不用太顾虑脂肪含量和卡路里等因素。

正念饮食的要点是专心致志地吃,认认真真地吃,慢条斯理地吃,把我们的味蕾充分打开,全然地享受食物的美味和吃的过程

正是因为让眼耳鼻喉过足了瘾,所以,很少会有吃得太多或吃得过饱的状况。相反,只有狼吞虎咽才会吃撑。


方法三:改变饮食模式    

移动互联网火速发展的今天,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自由,边看剧边吃饭,或边刷手机边吃饭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常态。甚至觉得左手一只手机,右手一袋零食的日子才是人间极乐。

事实上,这种习惯是非常不健康的,如果你正在减肥,那么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你的目标一点帮助也没有,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年有360天都在外面聚餐,像这样的社交达人如果不胖只能说是天生的。一堆人在一块儿吃吃喝喝,有说有笑,特别容易吃撑。

如果你正在为了保持身材而减肥,那么,尽量减少聚会或者聚会时控制饮食才是王道。

写在最后
  
在民以食为天的国度,成为一枚妥妥的吃货,并不是什么令人惭愧的事。

不过,能吃和会吃是两回事。

会吃,往往能带来健康和美丽;能吃只会给身体带来伤害,变胖之后还会徒增烦恼。因此,尽量成为一个会吃的人吧。

你只有把吃饭当回事,身材和健康才会把你当回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