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方】浙江《在夏花的香溢寻秦里耶》作者:楚帼 朗诵:红日

 远方诗歌文化 2020-07-14

作者:楚帼

主播:红日

编辑:小鹿

在夏花的香溢寻秦里耶


2020年7月4日的清晨8时许,我们五个高中同学相约着一同去旅游,在我的建议下,我们向秦简的考古发现地一一里耶出发。那里既可旅游,又可飨食历史和文化的大餐。

里耶,位于湖南省武陵山脉腹地,湘、鄂、渝、黔四省在此交界,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是土家语,是指开拓这片土地的意思。里耶的别名又叫秦城里耶。在土家语中,“里”即土,“耶”即拖,这是一个倒装语。即“拖土”,开垦的意思。意即由土家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由渔猎转向农耕而得名。

里耶古城遗址位于酉水河边,为战国末年楚人所筑,后为秦人占据并主要为秦人使用,废弃于西汉初年。2002年4月因修建省重点工程碗米坡水电站而发现,随后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随着古城墙、护城河、作坊、古井和房基等遗址的相继出现,一座古城呼之欲出。尤其是古城内一号井出土了36000余枚秦代简牍,为秦代宫署文书档案,内容涉及秦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邮政、天文历法等,对于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秦代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2002年,里耶古城遗址被评为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也就在同年11月,被国务院增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约中午12时28分左右,我们到达了向往已久的里耶一一刻在秦简上的古城。里耶古城邻江而建,紧靠酉水,有夯土城墙、护城河、房屋建筑遗址、排水设施,多座古井规则地分布在古城内外,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古代城市系统。里耶古城的规模在2万平方米左右,在这一范围内发现了三口古井,并从其中命名为“一号井”的古井内取出了近3.6 万枚秦简。随着秦简被考古专家们一页页翻译,一段段秦朝历史被重写,一个个千古之谜将会被解开,并因此使里耶为世界所了解。

里耶古城的“三号井”,表面为圆形土井,直径2. 3米,用黄土夯筑,有明显的二次加工痕迹。土井下层为正方形木井,距地表深约1. 55米,井的结构与“中华第一井”类似,亦有井台和取水通道,规模较小,局部发掘出大量红黄灰色陶片、豆、鬲足残片和青膏泥。专家推测,井内藏有秦简牍,因此,国家文物局对三号井实行原真保护,不予发掘。

在里耶古城“一号井”出土的第一枚简牍却是楚简,大量的秦简埋在楚简下面。有学者分析,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里耶城破之前,官员们把存储的档案抛进城内的水井,做了一次栈的大弹出运动。年代比较新的,在栈结构的上层,拿起来方便,先抛,而沉积水井下层;而年代必比较旧的,包括接管的楚国的简牍,在栈结构的下层,后抛,结果沉积在水井上层。

2002年6月3日上午,一号井出土了大量的竹、木简牍近3万枚,且有文字,有的写有“米、俊、蔡、德”等9个篆书体汉字;有的还记有“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等一些乘法口诀;还有一枚简牍上写着“多问”隶书体,这比1996年12月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时期简牍还早几百年。每一枚简牍所记录的内容就是一段珍贵的秦国时期的历史,用现代话讲,除了计划生育外方方面面都有,是一部秦国时期楚、巴、秦及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交流的一些过程,揭开许多悬而未决的谜底,是研究秦史的最关键性的资料。里耶古城和秦简的发掘可称得上是中国考古界50年重大发现。是秦洞庭郡迁陵县的官暑档案。迁陵以邮行洞庭简,是迁陵县寄往洞庭郡的邮书封简,被称为中国最早的信封,是中国最早的邮政实物记载,亦是中国邮政史的开端。

下午3时许,我们观赏了里耶古城的、城壕等原始保护区、古域墙、环城路,正在修复“一号井”旁,书写着“复活”秦朝历史的里耶秦简,秦简“迁陵以邮行洞庭”。

约下午4时许,我们参观了龙山县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尽管当时疫情严峻,但仍无法阻挡人们对文化古迹的追寻。放眼望去,博物馆周边书满了秦简乘法口诀、雕刻着秦时的古建筑比比皆是。我们步入博物馆内,真正被古人的智慧和伟大深深震撼了:秦时的户口统计、查验户籍、各种兽形通关凭证、秦朝的移民政策,还有通关文书简、铜灯,不一而足……

纵观历史,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皇帝。虽然他的王朝经历短暂,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前进需要勇敢,需要智慧,在夏花的香溢里,我们寻秦里耶,去感悟那风起云涌的改朝换代的大历史、大背景的变幻……

原创

首发


作者

主播

远方诗歌文化传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