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51岁逆转到31.4岁,哈佛教授提出长寿新方法

 原野燃榴火 2020-07-14
从51岁逆转到31.4岁,哈佛教授提出长寿新方法

在《哈利波特》的世界中

尼可·勒梅有一块魔法石

可以把金属变成纯金

更可以长生不老

现实中有魔法石吗?

不死不灭始终在诱惑一代又一代的人类

面对衰老,人类真的无能为力吗?

哈佛医学院遗传学终身教授大卫辛克莱今年已经51岁了,但是他没有一根白发,几乎没有皱纹,根据生物基因检查,他只有31.4岁,他似乎成功的逆转了衰老。

从50岁到30岁,大卫新书《生命尺度:我们为何衰老,又为何不必衰老》中文版近期在国内上市,首次揭秘了他的抗衰老'神奇法则'。

从51岁逆转到31.4岁,哈佛教授提出长寿新方法

衰老是一种信息缺失,过程可逆转

无数科学家在用毕生的精力研究衰老形成的原理,从最开始的'自由基理论'到现在各种新研究,衰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科学家始终说不清。

在传统的认知中,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在不停的不变老,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在大卫的认识中 '老'和'死'并不是自然规律,而是一种信息的丢失,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

就像通信过程中信息遗失一样,遗失的基因信号可以被修复,衰老可以被逆转。在人身体中,表观信息容易遗失,决定我们身体形态的表观基因组的 '受损',体现在外部就是人类的衰老。但信息只是在表达的过程中遗失了,而作为信息源的DNA还是完好的。

其实,这样的设想已经在小白鼠身上试验成功了。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干细胞科学家Shinya Yamanaka发现:被称为Yamanaka因子的蛋白质通过清除细胞的表观遗传标记来发挥作用,给了细胞一个新的开始。

抗衰老秘籍:减少作死行为

在很多人眼中,大卫是对自己十分严格的人甚至是有点自虐的人,他不抽烟也几乎不喝酒,在40岁之后甚至很少吃甜食,每天关注自己的体重和血糖,但是他却实实在在的维持着年轻的状态,在他的抗衰老秘籍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减少'作死'的行为,也就减少了人为对DNA的破坏,从书中我们能找到一些端倪。

从51岁逆转到31.4岁,哈佛教授提出长寿新方法

· 不抽烟,不喝啤酒白酒,可适量和一些红酒

· 注意防晒,出门涂防晒霜,因为紫外线中的UVA对DNA破坏很大

· 避免使用微波加热塑料餐具

· 减少X光和CT扫描

· 少吃烟熏食品

· 少吃糖

实际上,这些'平庸'的方法并不是辛克莱能够写出如此长篇大论的新书的理由,真正的理由在于大卫发现的'神奇青春分子',也是他书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实验室中发现'神奇青春分子'

在大卫的生活中有一个习惯,他不吃早餐,有时候经常下午都不吃东西,然后会吃上一堆神秘的药丸,里面装的是他在实验室中发现的'神奇青春分子'。不仅是他,他在麻省理工任教的妻子和家里两条狗也在使用这种物质。

从51岁逆转到31.4岁,哈佛教授提出长寿新方法

(大卫和父亲)

他的父亲今年已经超过80岁了,但是在书中大卫描写到,他的父亲没有任何记忆问题,没有疼痛,没有沮丧。他有着30或40岁时候的感觉,可以爬山、穿越沙漠、深入雨林,甚至可以轻松拉起115磅的健身器材,甚至80多岁还在悉尼大学有自己的第二职业。

直到今年,在大卫最新的关于该分子逆转卵巢衰老的文章中,透露出这种物质是一种NAD促进剂,目前大卫实验室中的这种物质主要来自于中国的一家叫做基因港的公司,该公司通过酶法工艺将其产品纯度提升到99%以上,其核心艾沐茵在京东等跨境平台甚至有数万好评。这种NAD促进剂能提高人体内NAD+的水平,调节所有细胞的线粒体或能量代谢,从而达到对抗衰老的作用。

时不时来点'生存训练'

由于这种青春分子的发现,这位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哈佛医学院遗传学教授在世上最受尊敬的科学期刊上发表了众多的文章,并因此获得了数十项科学的奖项和荣誉。去年,他因对人类的贡献而被授予澳大利亚官佐勋章。包括WeWork联合创始人亚当·诺伊曼(Adam Neumann)在内的多位富有的投资者在他的研究上押下了数亿美元的赌注,并投资了他创立的17家公司。

这本揭秘神奇物质的书更是在面世后,仅一周多的时间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第11位。但这不是大卫能够成功实现年龄逆袭的唯一方法,除此之外,每周大卫都要和自己的家人一起进行一些'生存训练',不定期的给自己找点'麻烦'。

· 间歇性断食,比如每天跳过晚饭不吃,或者每周选择一天断食

· 多吃植物蛋白,少吃肉类蛋白,尤其少吃牛肉羊肉等红肉

· 定期高强度锻炼,而低强度的散步可能无甚效果

· 不定期暴露在寒冷和炎热中,偶尔的极寒和极热也能帮助长寿

高强度、强刺激的这种生存方式可能在旁人的眼中有点过于刺激,但是他认为这种方式能够激活体内长寿蛋白Sirtuins的活性。他在采访中说到:'我与大多数人一样,并不想要无限的人生,只希望在世时能够少点病痛且拥有更多的爱。让他们能以更好的条件面对死亡。'

据出版社透露:《生命尺度:我们为何衰老,又为何不必衰老》这本书的中译本名称为《可不可以不变老》将于近日与书迷见面,并且也在准备多语言版本准备登陆全球市场。基因港的王骏博士是国内抗衰老研究的领军人物,也是戴维书中文版序的作者,他在序中写道:我觉得我们之后研究的目标不仅是长寿(lifespan),也是健康的长寿(healthspan)。

在新书中大卫发出了愤怒的质问:'那些强迫认为人类必须衰老、死亡的人,是哪里有问题?'和所有的梦想家一样,大卫倾向于活在未来,未来,就是人类的长寿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