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读乡村:老人自杀现象,为何难以杜绝?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刘艳华、苗运强

他们,象豆秸一样,被榨干仅有的籽粒后,就变得好像一无是处,只能默默地等待死亡。这种病态的现象,和盛世的繁华一样,这,就是现实的社会。


一、

前天爸妈来我家,向我说起家里的一些新闻。说我们庄上的一个65岁的老人上吊死了,我大吃一惊。在我印象中这人高大魁梧,英俊潇洒。因为我孩提时,此人40左右正当年,勤劳能干。就在前年,他还约老爸一起去工地做厨师,想为自己的家庭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原来,这人两年前就感觉身体不适,但没放在心上,等难受厉害了,一查,癌症晚期。老人把自己的钱花光了, 儿女象征性地筹集了一些,又花光了。随叫老伴央求儿女再集资一些。

老人有四个孩子,他们把钱都交给老大,可是大儿子递给父母钱时却把自己的那一份偷偷留下。其他孩子也说,这是个无底洞,不想再出钱了。虽然老人很留恋人生,但钱是硬道理,很是绝望,一直想寻死。等到自己孙女办完喜事趁老伴看管大意时,遂上吊了此终生。 

有此,我想到了这位老人母亲临去世时的一些情况。他母亲我称之为大嫂,在娘家,我辈分较长。


大嫂当时70多岁,得了脑血栓,卧床不起。虽然老伴也走了,但她有六个孩子,一个出房。五家轮流照顾应该没问题。可是老人的孙子儿女一大群却无人问事儿,只大儿媳送一日三餐。二儿子出房了,可以名正言顺地不用孝顺了。四个女儿都以种种理由诉说不能尽孝的原因,有的已为人婆婆,自己住的地方都没有,何况老人。

有的以孩子太多,无法安置为由。就这样,大儿媳骂着闺女的不孝,但也保证一日三餐,老人的卫生就顾不得了。一个卧床不起的老人,吃喝拉撒全在里面,如果不及时打扫,里面的环境可想而知。

二儿媳离得很近,一天听老太太大喊饿,就拿了油条准备送去,谁知没进门,一股刺鼻的臭味袭来,只好作罢。小女儿来看母亲,用毛巾捂上嘴,把东西放下匆匆离去。

忽然我想起了小时候,那时还没入学,我非常羡慕这位老人的比我大两岁的小女儿,因为听人说她妈带她去过北京,因为小女儿得了什么病要到北京去看。

现在我还记得她用毛巾遮住光头的情景。当时生活条件那么艰苦,母亲居然能让女儿得到好的治疗。现在呢,这位女儿怎样对待母亲的?她已经忘了小时的事儿了吗?


二、

我给母亲打电话的时候,她说自己在临近村子的一户人家帮忙料理丧事,去世的人,是一个82岁的老人,是跳坑自杀的。

很难想象一个走路都需要搀扶的年纪,居然做出这样出格的举动,老人“消失”后,多名儿女才出去寻找,最终,在一百米之外的池塘里,发现了他的尸体。母亲说,老人儿女多,这样的死法,说出去会被人不耻。大家都瞒着这事,但事实是:路人皆知。

老人有六个儿女,子孙满堂,他和老伴竭尽所能,先后给每个子女盖房子、娶媳妇、看孩子。有一天,他们老了,丧失劳动能力,无论是物质或情感上,在子女身上得到的回馈却少得可怜。

付出和收获的不等价,几乎体现在每个父母和儿女的身上。养儿防老,这四个字,在这个被撕裂的情感时代,已经俨然缺少了必要的分量。

在农村,独生子女的父母,日子相对还好过点,因为孩子没有任何的攀头。但如果是多个儿子,大多日子非常难熬,有的即便儿子孝顺,也很难过儿媳这道关。

听人说,老人生前和老伴在村子最北端的空地上,建了一大间活动板房,两人种了一亩半地,彼此照应。三年前,老伴去世后,老人就在四个儿子家,逐月轮流吃饭,晴天还好,遇到雨天,搞得一身泥巴。有一次,因路滑摔倒,倒地不起险些丧命,幸亏被从田间的一位邻舍发现。

老人这次自杀,有人说,有个儿媳对他恶语相向,彼此失和,人老讨人嫌,天长日久,心里积存的负面情绪满溢,让老人绝望地走向极端。

这样类似的例子,在各村几乎都有耳闻。


三、

武汉大学刘燕舞老师在湖北、山东、山西、河南等11个省份的40多个村庄调研之后,发现农村老人的自杀现象“已经严重到触目惊心的地步”。经统计,各村去世的老人中,死于自杀的自杀率高得惊人,“至少30%,这还是保守估计”。在过去的6年调研里,刘燕舞发现有不少老人,因为行动困难,拿不到药水瓶也站不上板凳悬梁,便在不及人高的窗户上,搭起一根绳,挎住头,蜷起腿活活吊死。这样惨烈的自杀,在农村数不胜数。

随着乡下空心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已经成为一片片不折不扣的荒场,不少老人无法依附于在城市工作的子女,而不得不滞留在贫穷的家乡,年老多病者,所承载的苦痛是难以想象的。老无所依,病无所治,孤独无法排遣,在最无助的时候,无人奉养。

这几年,由于实体经济的衰退和低迷,外出打工的人员,收入并不理想,但农村种地过低的收入,使他们不得不逡巡于城市,带着孩子的家庭,不少都是勉强度日,对家里的老人,由于距离和条件的限制,也是鞭长莫及。


收入无望,疾病来袭,孤独缠身,悲凉常驻,自杀,于是就演绎成了一种社会现象。

如今,曾经外出务工的主力军60后渐渐老去,用不了几年,他们也将回到自己的故乡,他们也会面临同样的际遇。自杀的社会问题,如果没有政府层面来干预现状,悲剧绝不会戛然而止。

要实现农村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必须调整目前不对等的城乡发展格局,提高农民收入才能避免农村养老问题的加剧。只有如此,才可能真正让农村老人放弃用自杀来稀释和消化农村社会空心化的痛苦。

刘墉说得对,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下行”远多于“上行”的。上一代为下一代牺牲,代代传下去,使幼小的得到照顾,使生命得以延续,天经地义。但是谁都有要人照顾的那一刻,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到那时,我们希望这样的状况发生在我们身上吗?

尊老爱幼,我们不能只是爱幼而不尊老。 把我们对孩子付出的爱分一点给自己的父母吧,等你老的时候,希望孩子会像我们一样孝顺。百事孝为先,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不要到了我们这一代就消失殆尽。


写此文,既是警醒大家,更是要求自己,趁他们还活着的时候,善待父母,善待老人。或许我们过着普通甚至缺乏的日子,但孝心,一定要有。决不能让父母晚年时,独守孤房,空悲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