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游戏——斗 羊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宋传恩

“长翘惊风起,劲翮正敷张。轻举奋勾喙,电击复还翔。”这是“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描写斗鸡的诗,诗写得高风跨俗、非同凡响。

斗鸡起于何时,无准确记载,“季氏介其鸡,郈氏为之金距,平子怒,益宫于郈氏,且让之。”春秋时代,季平子与郈昭伯因斗鸡而得罪于鲁昭公,由此可见中国斗鸡的历史之久远。

到了唐代,斗鸡之风尤盛,唐玄宗竟设鸡坊于两宫之间,驯养的斗鸡多达上千只。上行下效,民间风行斗鸡便不足为怪了。

时至今日,民间斗鸡之风仍在延续。对斗鸡爱好者,民间称“玩斗鸡的”。如果你不置身其中,对斗鸡爱好者那种“视鸡如子”的痴迷无法理解。他们宁肯自己节衣缩食,绝不会降低斗鸡的营养标准。


对玩斗鸡的人来说,选什么品种的鸡来养,要求非常严格,有时达到苛刻的程度。凭心而论,在我的眼中,斗鸡的形象就像街头行乞的叫花子,头小、毛稀、腿细,远不如家中的芦花公鸡,壮硕,肥美,叫起来整个村子都听得到。

玩斗鸡的人听到我的话大笑不止,“你说的那鸡是吃的,不是斗的,小头大身架,细腿线爬爪。”我要的就是这个。

玩斗鸡的人选斗鸡有一句行话:“外观其毛色,内审其窝份。”斗鸡的羽毛以青、红、紫、皂为上色,被视为斗鸡中的贵族,其它白色、丽腰、芦花、柿黄毛为下色,被贬为下里巴人。斗鸡的人常说的只喂青、红、紫、皂,不喂白、丽、芦、黄,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有意外出现,常让人大跌眼镜,“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一时间,有一玩斗鸡的人声名大振,他手中的柿黄毛是从别人的刀下讨来的,居然打败周围四县无数的斗鸡,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不败”。

斗鸡的窝份是指斗鸡的血缘关系。


养鸡就是为了斗,近亲繁殖有损于优良斗鸡的遗传基因。玩斗鸡的圈内人对手中斗鸡的父是谁,母是谁,甚至上溯到三四代都会记得非常清楚。

玩斗鸡讲究“三分鸡,七分养”。培养一只好的斗鸡,饲养非常关键。平时喂高粱、玉米,训练时要喂鸡蛋、牛肉。斗鸡人为了提高斗鸡的体能,清晨带着斗鸡散步,中午训练它的跳跃能力,晚上还要给它按摩。听玩斗鸡的人介绍训练方法,局外的人会感到头晕,什么:撵、溜、转、跳、推、拉、打、抄、搓、掂、托、揉、绞、扰等,他们对斗鸡的爱抚、精心和牵挂的行为叫你不可思议。

现在斗鸡,没有专门的比赛,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日子,大多出现在各地庙会、节庆和交流会上,主办方邀请,一帮子人前去助兴。事后,主办方会给一定的出场费,斗鸡成为纯粹的表演。


想看真正的斗鸡比赛,那就要看玩斗鸡的同行们举行的斗鸡比赛,他们圈内有专门的“鸡头”,他是召集者,也是主持人,又是斗鸡场上的裁判。他会根据各个斗鸡的情况先做一个预案,然后搭桥说合,双方斗鸡人互相看鸡,俗称“搬眼”。只要双方斗鸡的个头、体重、鸡龄相当,两个主人又同意斗,比赛就开始了。

斗鸡比赛的地方叫“鸡坑”,此名由古延传至今,是因斗鸡的场地低于四周地面而得名。比赛时,双方抱鸡入场,鸡头喊“撒鸡”后,双方同时放手,退出场外。

斗鸡一般为15分钟一局,一局结束,双方把鸡抱回,他们身旁都备有一桶清水,用湿毛巾浸湿斗鸡的胸腹,帮斗鸡降温,让斗鸡更加清醒,以利于入坑再战斗。


斗鸡的场面非常激烈,如果鸡头把奖金定的过高,或者有人下注,渗入了赌博的成分,斗鸡则变成了斗人,不分胜负,战斗不会结束。

斗鸡是比赛,比赛就会有输赢,赢的一方,主人志得意满,他的斗鸡身价也会倍增,下次再有人向它挑战,它会给主人带来一笔丰厚的收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