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别的日子,莫辜负时光,你还是跟着俺去赶欢口和沙庄集吧!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现在的欢口,柔和与诗意已不复存在,只留下这冷的思索和霜的不语,乡村在霜冻的守候里一下沉寂。在沉寂中,2017,不请自来!再过20天,沉寂也会仓惶地逃去,从各地纷沓而来的车辆和身影,将会把空荡荡的地方快速填满。


卖豆腐脑的大姐,依然在忙碌着。老家的年轻人,秉承着老一代固守的勤劳本分的底线,在这新的一年里,我想她们也一定有着自己新的期待和打算。

老家,已经零下五度,楝子豆已被寒冷卷曲成黄色,但我始终认为,它的美,就在此刻,尤其是一只鸟儿在上面埋头嚼食的时候。

这些,都是老家最有标志性的土产,灰头灰脑的毛芋头和山药豆,无论是欢口街还是沙庄街,都不稀罕。


家里的白菜,长相是如此的丰腴,只是低廉的价格,让的品相在很多人的眼里,花荣尽失。


看到烙馍两个字眼,我就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不知道,这里所阐述的“作品”,是否和母亲灶间鏊子上所摊的那种,完全一样。

枣树的叶子没了,鸟儿也不知所踪,孤零零的巢穴,要到明年春天,才能将冬眠深藏的叶子再次唤醒。

是的,一个人任凭你再伟大,你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也许这样的画面,在他乡我会格外的排斥,但在故乡,我还是义无反顾的接纳和包容。

一个人出名,有时是必然,但更多的是偶然,象这个炸糖糕的小伙,已经在先前的视频中出现。我纵然不知道他的名字,可是,在春节回家期间,我一定要亲自去看看他的“真人”,因为,他在我心中,已经是彻头彻尾的“名人”。

在街头,遇见自己隔壁庄上的老姊妹,通常都是这样的表情。

还没到“三九四九凌上走”的日子,有的可爱的孩子,就已经穿上了毛窝子。


一只小公鸡,在庄头悠闲的散步,阳光下,它舒展的身躯,无不显示出它生活的惬意。

小吃摊前,总是不乏问津者,虽然已经是上午的九点半,但吃早餐的人依然是络绎不绝。

这个“庞然大物”,放在一个小小的三轮上,不知道是做广告,还是意欲何为?

售卖糖葫芦的小车后面,是明亮眼镜和***砂锅,好奇之心人皆有之,砂锅店名是what?求解!

已经是晚上8点多的时间,韩香板面的生意,还是如此给力,店老板和老板娘一直忙着,我站在门外五分钟,他们愣是没发现。


昨天,还有一位老同学说请我喝粥,这个泰国的莲子粥,有人尝过吗?

水果摊,从南到北,有10米长吧。

这个地方,好生面熟,是重庆小吃的对面吗?

这是一个补鞋还是修车的摊位,但我看到摊主拄着拐杖的神态,我陡升几分敬畏之心,身残志坚,先前都是我在课本和电视上看到的成语,现在,我要用在他的身上。

好家伙,这里怎么象在旷野一般,这卖东西的摊位,真是在哪里都可以安放。

说真的,单从图片上来看,我无法确知这里是欢口还是沙庄。

什么叫离别?离别就是先前你耳熟能详的东西,在你的视野里,渐渐陌生,甚至陌生的不敢相认。

还是十年前,或者说是二十年前的景象,在几乎一层不变的镜头里,我隐约读出了一些哀伤。

元旦来了,我给他人信息都是这几个字:新年新气象!我也衷心地祝福这位大伯——新年拥有新气象,我干脆直白的说吧,元旦放假这几天,您的风车能多卖几个。

至于沙庄集,我还是最怀念二三十年前的时候,那时,路两边有很粗大的杨树,夏日的时候,真的可以遮天蔽日。而如今,没有大树装点的街道,给予人的,只是一片凄凉。

肉铺的生意好像不孬。这些年,农村养猪的也少了,记得年少时,家里买肉,大多是在本村杀猪的人家买上几斤。

这位大哥,刀法真好,你要一斤,他保准不会给你砍到九两。

乡下的小家什,在街道边挨挨挤挤,眼花缭乱的样子,在寒风里,无声地承受蓝天的瞩望和阳光的抚摸。

煎包加胡辣汤,一道百吃不厌的老家味道。

据说,这是全欢口唯一 一家路边设摊的理发店。

从炸馓子和油条的画面中,你还能找回一些似曾被遗忘的曾经吗?还有,在路边破旧的茶几上,那一包包的馓子,那时你跟着家人走亲戚时,是否买过?

卖鱼的小伙,你好帅!还有,下次到你那里买鱼时,能否便宜点?嘿嘿……

这位大婶拿的开水瓶里,不会是倒粥吧,写到这里,我的口水差点滴湿了键盘。

即便是在集市上,倚在墙根的影子多了,一杯茶、一群人,就是一个热闹的场面,天南地北,村里村外,身子暖和,语言热乎。最划算的要算摊主,拉呱赚钱,两不耽误。

常关在院子里的小宝宝,在街上看到这样热闹的场面,那心情和腿脚顿时把持不住,你看,后面的家长一点也不敢疏忽。

这个超市,已经存在了好久好久,说真的,在沙庄,我好像就记得它和宗申批发部的名字……

讨价还价中……

老板,这个菜多少钱一斤,能便宜点呗?

大叔已经满载而归。

这位大嫂,你是卖还是买?一车厢丿菜疙瘩,可以腌好几缸咸菜了。

今年的红富士苹果比较甜,价格还不到两块,各位打算过年回家的亲,到时多买点。

再装个下去,袋子就要破了……

这是今年的新款棉鞋,销路还不错哦。

就买两斤胡萝卜,还要俺全部倒出来。

卖菠菜的大娘,着装朴素,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她手脚麻利,不停地取塑料袋装、称、收钱、找零。

我稍一顿足,大伯就热情地问我:“小伙子,这是咱自家种的铁棍山药,营养高着呢,要不买点尝尝?”

买胡萝卜的大嫂说,原本买两斤的,想想还是多买点吧,25号,孩子就从昆山回来了,到时让他吃点胡萝卜丸子。

看着有点眼晕。

最喜欢吃老家的红芋细粉。还有,大伯身后的广告,让人不解,欢口前常庄老路口,这个地理位置概念也太模糊了吧!?

鸡蛋、鸭蛋、鹌鹑蛋,不知道那堆红红的,是什么蛋?

摊主是一位年迈的奶奶。看到这样的年纪还自力更生,我就打心里敬佩。

沙庄理发店,呵呵,喧宾夺主了吧。

大姐身后的藕,怎么这么小?

年关将近,卖炒货的生意,也变得好起来了。

五颜六色的衣服,先挂在空中,我想,这应该是老家独有的风景。

我的娘哎,这小小的电瓶车上,你到底装了几个人?

老家的糖葫芦,好长好长哦。

卖小孩子零食的摊位,还真不少。

只要东西好,价格实惠,不愁找不到买主。大伯看来自信满满。

老家的荠菜,才一块钱一斤。喜欢吃蔬菜饺子的亲,赶紧通知家里的人买些。听说,搁开水里fa下,放到冰箱里,过年回家吃,没有任何问题。

在城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头晕目眩,但常常却难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身心总是感到特别的疲惫。但在老家,这里的简洁和质朴,却能瞬间抚慰你的身心。

乡村的集市,在外地游子的心里,是一首抒情的诗,把乡村抒发得神采飞扬;乡村的集市是一幅流动的画,把乡村描绘得五彩缤纷;乡村的集市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把乡村描写得精彩、生动。

最纯粹最地道的家乡风味中,我的表达几乎要语无伦次。

看得出大伯有些冷,下次赶集卖菜,您就带个热水袋吧,免得冻手。

我又想起了前些日子写的那句话:什么叫生活,生活就是哪怕年纪老迈,哪怕疲惫不堪,也要倔强地为家庭创造充满希望的绿色。

想喝红芋糊涂了。

虽然他们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在自留地的镜头之中,但温馨的感觉,还是一如既往的触动我的内心。

磷肥袋子上的“杂鱼”,应该是咱复新河里的出产。不知道红色塑料盆中的“火头”(老家称呼黑鱼的地方话)和鲤鱼拐,是不是也是来自同一个地方?

这是一条长长的小巷,是一个被红富士充满的小巷。

这个和谐温暖的镜头,我觉得是如此弥足珍贵。

卖苹果的妹子,看着眼前满满的一筐,不知道她有何感想?

老家的花生,嚼起来,是满口喷香的味道。

上小学时,第一次炒花生,在滚烫的沙土里,炒啊炒,一直都尝着不脆,到后来,五斤花生全部变成了黑色。

说真的,老家的一些人赚钱,真的好难。

卖布匹的地方。

感受的到,老家的人气,还没到旺的时候。

徐王庄卖草莓的大娘。

这个画面里,亮点真多。

干货,也即将迎来一年之中最旺的旺季。

看着就倍感亲切的小物件。

看到就倍感亲切的小物件。

实在看不出这位大叔在忙啥?

这位大哥,好像是俺庄上的。

满地的蔬菜……

满地的蔬菜……

购买中……

老家当地的图藕。

一个骑电瓶车的妇女,缓缓地从蔬菜摊位前走过……

卖大葱的人。

卖荠菜的还真不少。我心里一直在嘀咕,这是在贺固集挖来的吗?

这西麦蛋糕,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不过,这次,会有很多人记住。

能够摆放的空间,几乎悉数被利用。

卖豆腐的吗?

所有的绿色都无声止息,让与萧条和凋落。唯有农家的菜园在蓬勃。大白菜依然做着最后的坚守,香菜、荠菜、菠菜也是翻飞的蝶,婀娜鲜翠;萝卜是另一个尤物,藏白亮光润的身于黑黑的土地,将普通的叶绽放于外,溅射出生命最绚丽的光芒……



冬日之歌唱响在春天的前沿,虽歌词单调、音声重复的多,但它是不可或缺的彩排和序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