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欢口乡村之行,没想到竟遇到了熟悉的面孔……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喜欢冬季的清晨,看玻璃窗上,那层被寒冷雕琢而成的银白色窗花。我知道这样的盛景,通常是上帝在黎明前完成了部署,以静制动的村庄,要凭一缕炊烟突出重围。


起床后,我沿着住处后面的小路跑步,超越汽修的门口,已经停的满满当当。我对店老板有着比较深刻的印象,人和顺,说话不紧不慢的,我人虽在外地,车子也是在逢年过节回家时,放在他那里保养。


半个小时后锻炼回来,我直接到表弟那里【宝宝第一站】,他和妻子在欢口辛勤地经营着这家小店。我感受的到,生意还真不孬,想和他见面拉拉呱都不是一件易事。我问表弟经营的秘诀,他说,多换位思考,然后再全心全意做一件事,没有做不好的。


在堂弟厨房门口的小凳上,放着一碗菜和两个实面锅饼,我问他是早餐还是中餐?表弟说,小店每天人来送往的,很忙,干脆一天两顿饭,既是早饭,也是中饭。

村里的一些乡亲,已拉着平车,早早地来到镇上赶集。


金鹰鞋服,还洋溢着节日的气氛,看样子,好像买衣服的不少,这个地方去五过几次,里头的面积大得超乎我的想象。


不过,我还是按照原计划去了乡村。枝头凋零的冬,覆盖完最后的一声虫吟。麻雀声声,见到行人,就快速飞向远方的屋檐,栖落在小小的窝居里收藏温暖。

住在遥远的想象里,通过画面来感受家乡的质感。当日子枯落时,就用 这块石头上的四个红字,来描述咱们生活过的农村。

手扶拖拉机,还在最大限度的发挥着它的使命,在乡村,偶尔拉点货或走个亲戚什么的,有时还用它。

在村后的坑里,鸭子们还在尽情的嬉戏,它们象调皮的孩子一样,不怕冷。


过去,我一直以为婚车会忌讳白色,但事实上,我的想法错了,站在我旁边的一位大爷说,白车打头,意味着——白头偕老!

在老家,结婚打旗是一道乡村独有的风景。但如今,既不逢年,也不放假,年轻人参与的人数,很少很少。


但,固守在家的乡邻,都会自发的前来帮忙。观念在不断被冲击,但在父母这一代,醇厚依然固守在他们的心里面。

做饭的 jv 长,通常也是周围乡村的百姓,如今已经按照桌数收费,但实际上,工钱还是很低。


张成爱老师,相信很多人认识,从教近三十年,桃李满天下,衷心地祝福他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事事顺利!当然,也以同样的祝福送给老家所有的老师。

王老校长,依然精神矍铄。上次拍到他,纯属偶然,这次也是。偶然和必然,在我的眼里,没有那么重要了。


老人和身后的老房子一样,满是岁月刻画的痕迹。上了年纪的村庄,在至冷的晨,也穿上了厚厚的棉衣。

脱茧的农事,用热乎乎的话题暖开一壶酒,把刚结冰的村庄,醉成一滩泥。我走过很多村庄,温和地看着它的样子。

忙碌,是父亲字典里永远不肯涂抹的词汇……

我没有尝试过晒暖的真正味道,我想,那一定是件很惬意的事。

闲聊,没有规定的时间地点,空闲的日子,随处随在都可以。

这架小直升机还在,不用估计的估计,今年的春节,会有很多的小伙伴,或者路人甲乙,在这里留下自己的身影。想知道是什么地方吗啊?

思念冷了的时候,才真正进入冬天。父亲端坐在村口,让寒风在额头刻着微笑和思念。

去田间的那条小路,被荒草淹没了岁月,多少沉重的脚步走在上面,找寻失落的亲情。

乡村的断层,总会引发我的长吁短叹。老人和孩子,构成一副并不太和谐的画面。

老人听到外面外面交谈的声响,颤巍巍地从院中出来,急着和大家打招呼,是的,没有人喜欢寂寞,哪怕是寂寞惯了的老人。

我积攒了那么多的记忆,却被奶奶浅浅的一笑,都化解开来。

看画面的背景,应该是同一个地方,老人一脸严肃,任凭旁边的人怎么逗弄,都释放不出一丝笑容。

被庄稼纠缠了一年又一年,大叔有些累了,是的,尽管是冬日,这样难得的闲暇,还是少的。

我想,在老人的内心深处,在渐行渐远的岁月边缘,他同样会掀开冬天的一隅,心怀一抹绿色,期待着下一季节的春暖花开。有梦,不仅仅是孩子的专利,老人,也是如此。

几乎所有的人都怀念童年,那是因为,这个年龄,无需背负任何责任,只需肆无忌惮地任着自己的性子,尽情的玩耍。

这样的场景,在三周之后,应该不足为奇,但在此刻,我觉得非常难得。

老人和善的微笑,让人感到温暖而熟悉。儿时记忆深处留存的片段,仿佛从并不遥远的过去瞬间来到眼前。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习惯了不停的往前奔跑,很少有人回头看看自己丢掉了什么,也从没时间考虑过以往的含义。


这些影像是如此亲切和煦,看着镜头里的老人,我知道自己有一天也会像他(她)们一样白发苍苍。是啊,每个人都会老,都有终于老了的一天。

有时大家聚在一起,找一暼阳光最多的地方,也许彼此默不作声,只是静静地沐浴着阳光取暖,满面微笑,领受暖阳的覆盖。

如果我没猜错,这里应是村里的“人场”。


和旁边潘长江的头像类似,老人脸上阳光灿烂,笑容如绽放在枝叶里的花朵般。

但更多的时候,老人们会在阳光里闲叙村里发生的往事:谁家的孩子在城里买了房,谁家今年的收成很好,谁家的孩子在外打工时不争气,谁家的闺女腊月里要出门……

事实上,整个肖桥村的人,都以为这儿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他们言不由衷的笑声、叹息声、诉说声像是无数把叮当当的小榔锤,把阳光敲成了金子般的碎片,随着此起彼伏的笑声荡漾,这样的境况美不胜收。

老人身后的邮编,我曾经熟记,但又忘怀。如今再次看到,记忆竟象被卸脱枷锁的刑人一样。

我想,待我年老的时候,我也会象他们一样,坐在阳光最多的地方,和儿时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一起,倾述内心的堆积,使自己活得更加舒缓、通透。

后大庄的大伯,满脸笑意,在阳光下,散发出浓浓的善意。

68岁的周生民大叔,曾经名副其实的“鹌鹑大王”,早已离开生养自己的地方。但故乡,依然是他最真切的牵挂。


往日的一幕幕,已经物是人非。路,还在,只是变了容颜。

坐在门口台阶上的奶奶,充满了慈祥、仁爱和平静。

看着这位母亲的身影,让我的思绪回到了旧时光。

这位年轻的大哥,看样子有些难为情了!

乡村是公鸡真正的栖息地。在不断成长的沧桑岁月中,它曾昂首阔步地穿行于大街小巷房前屋后,雪地泥泞或平直坦途上,都留下过它的无数充满激情的足迹。每一个晨光曦微中都弥荡着它高亢、激越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啼鸣,那无边无际、错落有致的乐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将密不透风的黑暗驱赶得无影无踪。

精心阅读乡下的老人,不管你生活在乡下,还是奔波在城市,都会获得你在别处无法得到的营养。

乡下,母亲随意的觅食,蓝天白云属于它,草堆属于它,胡同口属于它,阳光和幸福的日子也属于它。

年迈的老人,在门口深深的凝望,他推着轮椅,让我看了有些悲伤。在此,我向劳碌了一生的老人祝福:希望您在新的一年里,健健康康的。

雾霭重重,弥漫在村庄的上上下下。

两只结伴游玩的鸭子,累了。

这样的大门,这样的烟囱,是往日很多家庭的“标配”。

门口,这样的摊晒。

冬日里,朴实正直的老家人。

大叔这样穿戴,就不会再冷!

看起来,似乎有零零星星的人归家了。

捋稻草的老人。

乐观的大婶。

勤劳的大娘一直在忙着。

从故乡走出去的是肉体,留下的是灵魂,故乡的路,如同母亲一直连着我们身体的脐带,怎么也割不开、剪不断……

故乡的路,是我们的引带。我们不管从哪里走回故乡,即使是闭着眼睛,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不管我们离家多远,不管离家时间有多长,不管在何时、何地,我们心中都装着回家的路。这条回家的路,使我们思乡的心空,永远是那么澄澈透明。

我仿佛就看到一个老人在乡间小路上,蹬着三轮车,用力前行的画面。

伙伴少的时候,仇敌也成了朋友。

竖立的碌磙,似乎向人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这塑料薄膜,犹如皑皑的白雪,那样耀眼。

小车旁,放着两袋粮食,也许主人打算晾晒,也许是拉到集市上,去换面粉。

唯有农家的小菜园里,才会显出这样的勃勃生机。

绿色的麦苗在寒风中摇曳。

在冰上行走的日子,乡村用一簇新绿的绽放,丈量到春天的距离。欢口,我爱你,一个承载我们思念的地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