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年趣事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董凌燕

七十年代初,父亲在农村小学当民办老师,师生之间有许多趣事,很好玩,记录如下。

  1. 老师上课强调知识要活学活用,不能学习死理论。

老师:每个袋子可以装50斤化肥,请问105斤化肥需要几个袋子?

学生:两个。

老师:那剩下的5斤化肥怎么办?

学生:用脚往下踩一踩化肥,能塞进去的。

老师:不行,每个袋子最多只能装50斤。

学生(沉吟片刻):那再带个小罐。

老师:问题是需要几个袋子,不准带小罐。

学生:那我还是拿两个口袋。剩下的那5斤我撒到地里去。

多年之后,那学生在肖庄村头卖化肥,父亲从那里路过,对他说:“你在这里卖化肥,要多准备几个罐子,多出来的5斤化肥不值当的占一个袋子。”那学生摸着头皮,摆着手说,“你看你看,董老师,咱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

2.老师:一张邮票8分钱,请问,一毛五分钱能买几张邮票?

学生:两张。

老师:那你差一分钱啊。

学生:再给他讲讲价,他能卖给我两张的。

老师:不能讲价,咱这是做数学题。

学生:我大老远的跑到欢口邮局,来回十几里路,不容易啊,大家乡里乡亲的,他还能因为少了一分钱就不卖给我?

3.老师:同学们,这个字念“r en ren 人”。(同时在旁边画了一个行走着的小孩。)

学生:r en ren 人。

第二天,再问那学生,这是什么字,学生抓耳挠腮记不住了。老师指着旁边画着的小孩说:“看看,这个是什么?”学生恍然大悟,高兴的说:“老师,我知道了,这个字念,小孩。”

4.老师:“爸”这个字念b a ba,“蛙”这个字念w a wa。

学生把“爸”念成了“本”,把“蛙”念成了“文”。老师让他再读一遍拼音。

学生:b a ben, w a wen。

于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该学生的绰号是“博阿笨”“无阿文”。

5.春霞和小耕一起做作业,春霞成绩好,小耕成绩差,可是,春霞的作业还没做完小耕已经做完作业收拾好书包了。春霞很奇怪,说:“我还没做好作业呢,你怎么已经做好了?”小耕说:“嗯,做好了。”春霞翻开小耕的本子一看,小耕的计算题全错了。春霞说:“你的计算题得数都不对,必须重新做题。”小耕不屑的笑了笑,说:“不都是得数吗?得啥不一样啊?”

本文纯属事实,没有任何虚构成分。如今,这些学生都已经是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了。如果他们能碰巧看到了这篇文章,他们肯定能想起自己的青葱岁月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