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不住母亲的名字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华德阳

这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晚上七点多,我在学校看晚自习。姐打来电话,问我在家没,我说在学校。姐问:“你知道咱娘的名字吗?单位要填人口信息统计表。”我说我也说不准。

挂上电话,不由得想到上初中时,学校要求填一个表格,当填到“母亲的名字”时,我愣住了,只好向在邻班的姐姐求援。记得当时姐姐写了一个纸条给我。

没想到,十几年过去了,“母亲的名字”竟然又把我俩难住了,一丝愧疚涌上心头。

母亲不识字,一辈子在田地上操劳,名字也没有用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名字”只是随着别人的称呼而改变,由“四嫂”到“四婶子”或“四大娘”再到“四奶奶”。虽然我有几次看到了母亲的名字,但是没有用心去记。一次是初中毕业办身份证,拿户口本去的,但是好像没有看母亲的名字;一次高考后,拿着户口本办“粮油关系”,也没有留心母亲的名字。

现在母亲的名字不仅我记得,连五岁的女儿都记得。

母亲年纪大了,办农村医疗时我看过她的名字;种地有粮食补贴之类的,六十岁以上的还有补贴,都需要拿着身份证和银行折子去取钱,母亲不认识字,也不会取钱,在我家看孩子时往往把身份证和折子拿来,由我去取钱,这才记住了母亲的名字。

母亲照看我女儿,女儿便问问这个问问那个,不仅记住了家里每个人的大名,连小名和童年趣事,都被她打破砂锅问到底,问出来了。女儿知道爷爷、奶奶、大爷、姑姑的名字,对她来说,喊长者的名字不是什么不礼貌,而是好玩,她曾经生气地反问我:“为什么我喊你‘爸爸’,你不喊我‘女儿’,而是喊我的名字!”

在农村,很多孩子不知道母亲的学名,因为农村是很少机会需要母亲名字的,父亲的名字就足够了。

母亲有一个永恒的名字叫“操劳”:做饭的是母亲,刷锅洗碗的是母亲,喂鸡喂猪的是母亲,吃饭最后一个坐到饭桌上的也是母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