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少负轭原是好的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安静

小时候,我的家距离户口所在地约十几公里,所以我居住的那个村庄称呼我们为“外来户”。这个称呼是在我有记忆时就存在的,等到上了小学,学校还会收取我们一定数量属于“外来户”的费用。

记得在我六周岁那年秋天,新的学期开始了,一年级的新生正在分班,我被妈妈扯着进到了乱哄哄的教室。妈妈对我说,不要怕他们,你就坐在这个位置上,我去找老师。这是印象中我上学的第一天。

因为提早上学,我是全班年龄最小的,身高最矮的,站队都是第一排。最主要的一点是,我一直觉得自己是被妈妈硬塞到这个班级的。

我常常能够听到有些同学在我面前的炫耀,他们都读了学前班,彼此都很熟悉。后来,班级墙上粘贴了学习标兵,三个人中有我的名字出现。那朵小红花的颜色鲜艳了我整个童年,再也没有人和我说我没读过学前班的问题了。

在我十五岁那年,刚过完春节,为了生活,我去了一个靠近火车站旁的砂锅小吃店。那也是我第一次去陌生的环境打工。小吃店的客流量很大,每天从早上六点,到晚上九点都在那个小吃店里度过。

因为没有经验,从食客餐桌上撤下来的砂锅,被我高高的摞在一起。每个小小的砂锅底部都被煤烟熏的漆黑,砂锅内也沾满了油污,放到水池中用冰凉的水怎么冲洗都不干净。

看着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包围的城市,再看我的两只手却是油黑色。砂锅清洗到最后,冻得通红的手再碰触那从水龙头里放出的凉水,都觉得有些暖了。

这么多年中我从未吃过砂锅。在砂锅店工作,我舍不得花钱买来吃。离开砂锅店后,因为之前的经历,我对砂锅就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可能是偏见,砂锅里面盛装的真正味道是什么,我一点都不好奇。

十八岁时,城市对我来说依旧是陌生的,举目无亲又找不到工作时的状态至今都没忘记。那时,在职业介绍所里,每天眼巴巴地盼望有人来雇佣我。

几天找不到可以做的工,兜里不多的钱都是每天算计着花。一元钱可以买四个不大的馒头,五毛钱可以买一包的榨菜,渴了去水龙头那里接点自来水,这些是我一天的食物。晚上和一群陌生的与我一样来打工的女人住在一个大板铺上,这样我的宿费只要花两元钱就可以解决了。

二十岁时,因为懂得生活的苦,活着太艰辛了,再弱小的肩膀、再脆弱的心也得把自己的路走下去。

那时我换过几个工作,尝试不同的职位,为了磨练自己,就选择做起了水泥销售员。为了多销售一些,白天时一直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寻找建材店。也经常走进偏僻的工地,不管白天夜晚,接到订购电话我都会立刻联系车辆运送。

那时经常坐在拉运水泥的车子里到处跑,我的严重晕车都已经被多次煎熬磨没了。有时午夜时分车子突然半路坏掉,司机离开找救援,只剩我一个人在陌生的路况上看守货物。因为心急货物的运送时间,都忘记了害怕。

那时候,也曾遇到过车子进了工地,装卸工突然罢工。面对满车的水泥,只能请工长帮忙找建筑工人帮助卸车,可是建筑工人又把装卸费提高了好几倍,过于我所能承担的。

是啊,我的体重才九十七八斤,根本没力气自己搬运那些吨位的水泥。那个工地又属于特殊基地,没有证件外人很难出入。眼看天就快黑了,我的周围有几十人像看戏一样在看我如何处理,那时真有被欺负之感……

再后来,虽然一点点适应了城市的生活,可心里还是空空的。说起这一切,在靠着自己去担当重担的那些年,一路走来都是心酸的眼泪。

而我最幸运的事就是读到了《圣经》,因为这让我彻底与之前的人生挥手告别了。

认识上帝后,我多年的疑问、就是为何我的路会这样呢?在耶利米哀歌看见有几句话说:“凡等候耶和华、心里寻求祂的,耶和华必施恩给他。人仰望耶和华,静默等候他的救恩,这原是好的。人在幼年负轭,这原是好的。”当我看见那些话的时候,感觉都是对我说的。

想想当年上帝带领以色列百姓从埃及为奴之家走出来时,同样在旷野行走多年。他们也曾经历过后有装备精良的埃及追兵,前有红海的波涛。

就在无处前行、无处躲避的时候,上帝吩咐以色列百姓把脚踏入红海。那一刻,红海断流,两侧海水立起成垒。百姓安然地在如同干地的海床上走过,后面的追兵们却被海浪吞食。

以色列百姓多年后到达上帝所赐给他们的迦南美地时,发现从肥美的土地生长出来的一串葡萄需要两个人扛抬。至今,那个经历各种苦难的民族,仍用生命书写着见证着上帝同在的恩典。

而对于我来说,现在重新解读以前过往的经历,一想到当时能够在砂锅店找到可以吃饭的工作,没有人嫌弃我没满十八岁,没有人嫌弃我没有经验,没有人嫌弃我做工效率低,我就特别感恩。

在年少时所走过的路,现在都成了我丰富多彩的回忆。当朋友们向我倾倒各种不如意时,我真的懂得他们所讲的那份苦,因为我曾经历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