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顺河巩大庄之行,终于来到这个有很多故事的地方······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图文:红艳提及顺河的巩大庄,我一点也不陌生,因为有不少同学和亲戚在该村。不过对巩大庄的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学生时代,常常听老师讲起的十字河战役,其次,就是那里田间种植的连片的莲藕,常常让我们这帮“馋嘴猴”垂涎三尺,再者,听说村里出了很多名牌大学生。总的说来,巩大庄是一个令我神往的地方。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给大家再普及一下抗战知识,没有前辈们英勇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十字河战役概况:1940年冬,日伪军即对十字河地区连续进行扫荡。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鲁苏战区沛县县长兼保安旅旅长冯子固、丰县常备队总队长黄体润等部同日伪军相互勾结,进攻驻十字河地区之第115师部队,企图完全控制十字河地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4旅兼湖西军区为确保十字河地区这一交通孔道,以第10团和第11团一部协同教导第3旅第9团主力等部队,发起讨顽战役。16日,第115师部队袭击十字河地区之顽军,至20日,歼灭顽军团长以下600余人,夺回围寨10余处。18日,丰县日军300余人,乘15辆汽车、3辆坦克,突然围攻教导第4旅第11团驻地,激战9小时,日军被歼一部,八路军伤亡营长以下70余人。22日,教导第11团第1营和旅特务连又遭日军袭击,激战4小时,八路军又伤亡?0余人。之后,八路军每讨伐一次顽军,日伪军即袭击一次八路军。战役持续至3月底结束。

此役,八路军共歼灭顽军2380余人、日伪军160余人,八路军伤亡260余人,粉碎了顽军将八路军逐出十字河地区的企图。




此行的向导,是德高望重的巩伟大哥。在此自留地向您表示诚挚的谢意,祝福您全家健康平安,幸福一生!您这样的善举,将永远被记录在自留地上。




不想让战争的“硝烟”让大家太压抑,这里,我把这美丽的花呈上,心情顿时变得也亮丽起来。


由于几近黄昏,夜来香也渐渐的依次绽放。




这位有福气的大爷站在我面前,我被他的热情和淳朴感染着……



在农村,勤劳是老人一生相随的标签。



先前在南方常见的凌霄花,在老家的乡下,也随处可见!





听说,巩大庄将来也要搞新农村,闻知这个话题,老人们都乐呵的不得了。






在绿色的影印下,那个白白的瓜,叫什么瓜?



农村的孩子真懂事,听话的孩子帮忙给奶奶搬凳子。



这样把编好的大蒜放在“广底下”,在很多户人家里看到过。来到这里,好像来到自己家一样。



今年78岁的巩本仁老师,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解十字河战役的故事。




大婶子一脸喜色,呵呵,这样的画面,很能感染人。



以这样围坐的方式拉呱,是乡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载体。




再过一个多月,石榴也要成熟了。今年的中秋节,你能回家和父母团圆吗?

村庄里,随处可以看到长寿的老人。




看到这位长辈肩膀上搭着毛巾的模样,我忽然想起了自己同样含辛茹苦的母亲。







爷爷奶奶这样的镜头,也许以后很难再出现在自留地上,所以,每一次的拍摄,我们都很慎重。



巩敦凯老师夫妻,早已定居济宁,他们离开巩大庄已经45年,但对故乡的眷念,却是有增无减。

巩老师的爱人胡敏,也希望有机会回去看看老家的父老乡亲们。夫妻二人也借平台:祝巩大庄的家人们事事顺心,身体安康!

它们咯咯哒 咯咯哒的声音,是村里最熟悉的咏叹调。





这样晾晒茅草,也不知道派什么用场?





奶奶回头慈爱的看着我,以为我是谁家的亲戚。



这是个废弃的井台还是碌磙?





巩敦凯的大嫂盛美荣奶奶。

枣子已经透亮,再过了多久,就可以品尝了。










苘卜喽子。



麦秸垛上的小南瓜。



花生旁的小狗狗。





儿童见面不相识。





抓鱼的渔具。



疲累的磨盘,靠在电线杆上歇着。







碌磙上面,满是岁月沧桑的沉淀。



亲切的老人。



看家。







又是一个枣儿缀满枝头的季节。





玩耍的小孩子们。







河沿边凉快的老人们。



光亮从树荫的缝隙里躲躲闪闪,杂草丛生还有几分瘦弱的绿意,这里,便是故乡,时常惦记着又被渐渐遗忘的故乡。记忆中故乡的原貌大多早已不复存在,但,故乡,像是一位慈祥的老人,送走与它离别的一个个,迎来与它相逢的人。






“雄鸡”一唱天下白。我们年轻人大多在异地谋生,我的一缕乡愁从不曾放下过,因为故乡生活着咱们的白发爹娘和左邻右舍。夜晚,每每闭上眼睛,脑子里反反复复出现故乡那些不忘的旧景,那些面孔,那些土的掉渣的土话。可我终也没有大把的时间,终也无法经常回家看看它苍老的姿态,陪它共享阳光共赏月色,唠唠心事,叙叙家常,让它在光阴里安然老去。




这里的所有,曾经沿着古老的藤蔓,爬满了难忘的,美好的故事,这里曾经是一幅画,画里有笔墨描绘不了的风景,虽有些简单粗糙,却令人如此留恋。你,我,他,在这里落地生根,在这里慢慢长大,在这里拥有着无法割舍的亲情,乡邻,玩伴,还有一份挥不去的乡愁。




年少时,我们怎么也料想不到会离开此地,离开母亲,离开这养育我们的一方水土。多少年以后,渐渐,你,我,他悄无声息地远离,这里的故事,慢慢被荒芜,慢慢被斑驳,被年轮碾转成沧海桑田,遗忘在岁月的一隅,慢慢陈旧,慢慢随风落入尘埃。唯有母亲还在这里决然的守候。




婶子,亲人,大娘以及那些在麦秸垛旁的混浊目光,那些良久沉默的眼神,那些从颤颤抖抖手中甩于桌上的老牌,那些再也无法辨认出谁家的孙男娣女,是这里的变迁,是这里垂暮的印记,是岁月走过的痕迹,是往事在风中刻下的沧桑的眷念。 










白发是老年人的荣耀。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自留地最感动人心的画面。




太温馨了。



是哦,我们都离去太久太久了,久到故旧里草木深深,久到门庭沉寂埋没。可这熟悉的地方,依稀还有儿时的欢笑,还有年少灵动的影子。








由于天气较热,路上几乎很难看到行人。



去稻田打药回来的老人。







墙体广告也是到处可见。



锻炼身体的爷爷。





绿荫之下的巩大庄。





相信每一个从农村出来的人,看到这一幕,都会无比亲切。




这位大叔,是我们一个亲戚,由于长久没有联系,我一时不知道该怎样称呼。虽然他已经不认识我,我自己还蛮尴尬的。



勤勉的母亲,虽然没有给子孙们带来高官厚禄,也没有带来万贯家财,但她对子女最无私的爱,却是我们受用一生的财富。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羡慕城市,但在城市里混,一辈子也很难有个独家院子啊。






安静,恐怕是当下农村最好的形容词,因为喜欢喧闹的年轻人确实太少太少了。




乡村的夏天是辽阔的,它装载着乡里人朴素的现实生活。小时候,每年的夏天,姥姥总是摇一把蒲扇,驱蚊赶蝇、消暑降温,这小小的蒲扇饱含着老人家对晚辈们深厚的爱。






幸福人家。





丝瓜,无声无息,悄然爬满了围墙,象是游子思家的心绪。





这样就代表着小南瓜正式开长了!而且长势很快,一天一个样!







干净整洁的小院,是我一直渴慕的样子。




一看晾晒的衣物如此整齐,就知道是干净利落的人家。








这花,和乡村一样,也是如此纯朴、安然、恬静。







年迈的奶奶,永远也闲不住,总是做着一切力所能及的事。





悬在空中的冬瓜越长越大,看那样子,好像在说,我快要撑不住了!



夏天的时候,村里的男人们都喜欢这样赤膊,但孩子们却似乎没有怕热的概念。







墙上的标语,显示了顺河镇政府,彻底治理燃烧秸秆的决心。



在巩大庄,这样的年轻人并不多见。






怒放的花丛。





有人到田间去,也有乡亲从田间来。





沿途遗失的林林总总,更像一枚枚蒲公英的种子,随风洒落岁月的每一个角落。不意在某场雨后,长出嫩绿的芽苞。泥墙老屋、盐罐子、刷夫、壁子、陈旧的平车、绿色的枝蔓…… 




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一起合个影,最珍贵的纪念版!






不知为何,我很喜欢这样自行车随意停放的样子,我觉得,这样的自然和悠闲,才是乡村最本真的样子。



这条沉寂的小河,已经渐渐失去了她应有的神采,那时的夏天,光着屁股的孩子在这里每天N次的游弋,逮鱼抓虾,不亦乐乎。


时间走着,巩大庄的记忆也走着。像夏日的午后,慵懒而华丽。写完这段文字,也晚上十点半了。一切整理完毕,我于是关掉所有的灯,打开所有的窗子,拉开窗帘,请进明月、清风和虫鸣,好好回味回味那时候夏夜的味道,享受享受久违了的自然的味道。

落叶是要归根的,我的故乡巩大庄,有一天,我带着疲惫回来,你还会收留我这浪迹天涯的游子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