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祥宁:连这些农具都不知啥名字,哪有资格说自己是个农村人?!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李祥宁

图:红   艳

因为之前很少真正的参与农耕农作,有朋友就说我不是农村人,说我可能有些农具都不知道叫啥名字。哈哈,这简直是笑话!世世代代祖祖辈辈土生土长的农村人,竟开这种玩笑。我是农村人,我骄傲!我是农民,我骄傲!

下边我就给恁絮叨絮叨,而且大多数还都有故事,问一句:我有故事,你有酒吗?说到苏北农村种地用的那些工具,首先肯定会想到:抓钩子、撅头、铁镰铣,叉子、扫敷、扬场铣。 


我用抓钩子和撅头都伤过人,并且都是伤到人脚了,当然不是有意的。一家伙下去,鲜血直流啊,那个抓钩子还是生了锈的,那伙计且养呢。


铁镰铣就是咱们说的铁锹,应该是农村用的最多的了。我印象最深的是二哥盖婚房时,晚饭后去拉土,因为喝了不少酒,第二天伙计们都笑话我,说我拿着铁铣,找不着铣头啦。


一说叉子扫敷扬场铣,脑子里准是打麦的场景。手扶拖车头传动打麦机,轰隆隆的,好几家合伙一块干,老少妇孺齐上阵啊,倒也不觉着累。


手扶拖车头用的最多的当然是耙地整地啦,小时候看着爸爸犁地耙地,一圈圈的操作起来挺简单的,就想着试试。直到后来能把拖车头抬起来调头,爸爸才让我去耙地,可第一次耙出地来,我滴个乖乖,那真是去喽弯崩直。


说到犁地用的犁子真的有好多好多年不见了吧,多用在开春后第一次整地或翻耕一遍比较板结的地,接着还要用手扶头拉着铁耙把犁起来的土块翻腾成沃土。

这时爸爸会让我们坐在铁耙上配重,为什么感觉那会的手扶头跑的特快呢?


既然有打麦,那也要有种麦,割麦,拉麦呀。拉耩子耩麦都还记得吧,三五个人在前面拉,一个人在后面扶着耩子。都是爷爷扶耩子,大家在前面拉,而我总想坐耩子上跟着玩。


以前割麦镰刀是最大的功臣,爷爷每天天不亮就嚯嚯的把镰刀磨的锋利无比。我就因为操作不当,割麦时差点把自己的右脚大拇指给割下来。


拉麦也要用到手扶头,带个平车,要是用人力拉,太费劲了,而且也拉不太多。但是就算用手扶头也不能太快,因为平车毕竟地盘太轻,容易翻车。一旦翻车那就得不偿失了,反而多出力了。


平车和平车轱轮那会还都是大家的玩具。大家在平车上玩跷跷板式的游戏,推着平车轱轮玩飙车,也挺好玩挺刺激的。

麦子打好晒干后就要入仓,先用扬场铣把那些秕糠清扬干净,再用簸箕、扒箕子一点点的灌到麻袋里。其实簸箕用处挺大的,筛筛掂掂都离不开它。

小麦收拾完以后,就要准备种玉米了。首先要用手扶头传动的自吸泵浇一遍地,因为这个泵需要一定的保气性,所以有时候不太好出水。我一邻居就因为摆弄了几个小时都没出水,把泵投河沟里去了。

停个一两天,等地干个差不多,就要撒上粪肥用手扶头耙地了,因为气候逐渐变暖,所以这时的土地相当松软,有点大块的,拿搂耙搂搂打打就行。


搂耙就是和二师兄扛到西天的钉耙是一样的。说实话,我之前真不知道叫搂耙,总叫耙子,自从认下二师兄才记住的。


搂耙是铁的,而耙子是竹制的。耙子多用于搂些干树叶和树枝,小时候经常跟着奶奶挎个茬子,扛个耙子去搂杨叶回家烧锅。


种玉米也要两到三个人合作,一人拿撅头刨埯,一人跟着每个埯里放上两三粒玉米种,然后放种的人或另外一个人用土把埯埋上。


玉米慢慢长大,就会有些杂草,要么用铲子铲铲,要么用撅头刮刮,但是大多数都是用锄头锄一遍,一来锄草,二来松土,两全其美,何乐不为?


从学习《锄禾》就知道了锄头,后来小学三年级时,一位同学作文里写到爸爸“前腿弓,后退蹬”的教他锄地,就完全记住了。


玉米和小麦虽然很少有病虫害,但中间有时也需要打打药。那会的喷雾器是全人力的,需要手压充气喷雾。第一次见时觉着挺好玩的,但是真就从来没背过。


掰玉米就没有啥工具了,全人工的。拉玉米和最后的收仓和小麦都一样。中间玉米去皮(剥棒子)和玉米脱粒(剋棒子)也是全人工的。

剋棒子的辅助工具,叫剐子。多数是木头的,我爸那会用角铁和钢筋焊了一个,因为比较重,不像木头的,一端可以放身上支起来用,这个是一端杵地上,另一端用钢筋焊个三脚架支起来的。

我经常把杵地上那一端抬起来,三脚架支着当机枪玩,不过真的很重,每次转移阵地的时候,都是抱着歪歪扭扭的前行。


今天说的这些不知道算不算是老物件,但是也有好多已不再使用。是啊,生活中有好多东西随着推陈出新的发展淘汰,真的已难觅影迹,自问之:我们能记住的有多少?

怀旧、念旧我感觉就是一场春梦!美轮美奂,无以伦比!我们忘不掉的是那纯纯的爱,真真的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