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没有殉职在讲台,却死在“结对扶贫”的路上!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于荣亚

今天看到了一篇报道,贵州女教师潘琳琳和同事们,在前往保华镇旮旯村走访结对帮扶贫困户的路上,所乘坐的客车坠落山崖,其中一名教师伤势较重而转移至省医院继续治疗,其他四名教师及客车驾驶员经救治病情稳定,而潘玲玲因伤势过重,而不幸去世,年仅31岁。

读罢,唏嘘不已,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这样随风而逝了。据介绍潘玲玲曾两次在六盘水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选中,均荣获一等奖,是六盘水市第13中学,重点培养的年轻后备力量之一。殉职前,她才从清华大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返回不久。

一位优秀的教师,本该倒在讲台上,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却倒在了走访结对帮扶贫困户的路上,我不知道潘玲玲的工作是什么?我只知道,教师的工作应该是“传道,授业,解惑”,她们的服务对象应该是学生,她们的岗位就是三尺讲台,他们的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那么,潘玲玲为什么离开岗位而去做不属于自己本职工作之内的事呢?

 潘玲玲不是个例,六盘水也不是独一家。这其中的“接对帮扶”我也亲身经历过。

那是两年前的事l了,在“心连心接对帮扶”走访中,我们学校分摊了三个自然村的任务,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学校又把任务分摊在校长,副校长,中层教干身上。

于是,我们两个人分摊36户的走访任务,为了完成任务,我们和另外一组拼车向三十多里外的目的地出发。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不耽误正常的教学工作,我们自己花钱买了两条烟准备送给带着我们走村访户的当地村干部。

由于是第一次去,我们自然找不到路,当车行到一个岔路口时,由于不知道具体的位置,我不得不下车询问。正好,岔路口附近有个小商店,我走进商店,发现有几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在一起说着话,于是我向前问道:“大爷,去某某村怎么走?”

几位正在拉呱的大爷审视了我一番,其中一位说:“你是当老师的吗是的,你当老师不好好的教学,跑到我们这里干什么?”

我苦笑了一下,说:“我们也不想来,可是上面分配的任务,我们不来不行。”

“你们能解决啥?还是回去好好教你们的学吧!”大爷毫不客气的说。

“我们也想好好教学,可是我们完不成任务,就不能回去。”大爷听完我的话说了一句,“当老师也怪可怜的。”于是就详细地给我们说了走访村的线路。

到了村里,我们给带着我们走访的当地村干部打电话联系,他们说正在地里干活让我们稍等,半个小时后,满身泥浆的村干部才如约而至。看到我们有些不耐烦的说:“我刚送走了一批,还没来得及吃饭。”我们连忙拿出来早准备好的香烟,村干部推让了一下,装进了衣服里。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访问很快就结束了。

在驱车回来的路上,我们两组之间交流了一下走访的体会,我们得到的答案一致是:你们当老师的能给我们什么?能给我们修路?能给我找工作?还是能给我们解决纠纷?还是能给我们带来多少钱?还有的村民直接给我们说:“说了也白说,说了也没什么用,问你,‘你们能不能将我的孩子转到县城去上学?”

说实话,就是村民提出来的孩子转到我们学校去上学的要求,我们都不敢答应。何况其它的要求呢?

扶贫,我们在路上,而且一直在路上!扶贫,我们也只能在路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