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凌燕:我们活出了众生相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董凌燕

社会如森林。森林里既有龙虎狮豹,也有蚊蝇虫豸;既有牡丹玫瑰,也有不知名野花。社会里的人既有伟大与高贵,也有渺小与卑贱;既有善良与美好,也有阴险与丑陋。

大家共处于同一个环境之中,按道理来说,狼有狼道,虎有虎迹;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彼此可相安无事。可是,事实恰恰相反,宇宙洪荒,凡物只要存于自然之中,都有或直接或间接、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物尚如此,何况滚滚红尘中的人类呢?

人是万物之灵,灵在除了吃饱穿暖的基本生活需求之外,人类还有复杂的灵魂。人与人之间,就身体结构来说,除非先天残疾,每个人都是大同小异的;而灵魂,千差万别。灵魂的差异,天壤之别。正是由于灵魂的差异,产生了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因为人们总是喜欢与自己灵魂相似的人,讨厌与自己灵魂相左的人。

狼吃肉,狗看不惯,狗说:“大家都是动物,你凭什么吃人家的肉呢?而且屎的味道相当不错。”狗吃屎,狼看不惯,狼说:“屎那东西,是食物残渣,是废物,没本事吃肉,可以吃些干净的东西啊。”彼此看不惯,就是彼此添堵,堵到一定程度,就彼此对骂,势不两立。其实,大家各吃各的,谁也碍不着谁,可是,没办法,我就是看你不顺眼,看你不顺眼我就不爽,我不爽我就要骂你。

一个人活成什么样子,有许多因素参与其中。个人情商与智商,家庭状况,因缘际遇,无一不左右着个人的生命轨迹。诚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哪个将军敢在当士兵的时候就能保证自己将来肯定会做将军?从士兵成长为将军,个人能力和努力只占一部分因素,更多的是靠个人追求的方向和机遇。

所以,社会地位的高低与个人自身素质的高低未必相符,如果剥离掉一切外物,谁强谁弱还真不好说。慧能大师云:“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这句话和毛主席所说的,“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如出一辙。可是,屁股决定脑袋的时代,谁会剥掉外物看人自身的强弱优劣呢?恰恰相反,世人评价一个人的标准靠的是诸如职位、财富等外物。

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目的地也就不同。求富得钱,求权得官,求色得色,求智得智,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若是这样,每个人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世事弄人,或者得不到,或者得到了;得不到的怨天尤人,得到的这山望着那山高。富人有钱无权羡慕当官的,当官有权无味欲成情圣却不得,情圣被情所困远离了智慧,智慧的人受够了穷困转而求钱却无门。子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心之所向,无惧无悔,这是圣人的境界了。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因此,每个人都活的理直气壮。“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犯错误的不道德的永远是别人,正确的道德永远是自己;即便自己犯了错误、做了不道德的事,那也是情有可原情非得已,别人若不原谅自己就是没涵养。智者懂得自身的缺陷,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愚者只看到别人的缺陷,行有不得,怪罪别人。所以,智者包容谦让,愚者苛刻傲慢。反过来说,自以为聪明者常常并不聪明,自以为愚笨者其实并不愚笨。

人间百态,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种米养百种人。各人过各人的日子多好啊,可是,不,每个人都在拿自己的三观衡量别人的行为。常见的,不是智慧的人嘲笑愚蠢的人,因为智慧的人懂得由于人的见识和素质参差不齐,所以任何行为都可以理解,反而是愚蠢的人常常嘲笑智慧的人,因为,那些智慧在他们的理解能力范围之外。对于理解不了的事情,他们宁愿选择否定和排斥,不愿意花心思去思考。

平心尝世味,冷眼看人生,热心过日子。身陷庸俗的泥潭,仰望浩瀚的星空;倾听优秀灵魂的教导,过滤掉无用嘈杂的信息。活的明白,看的透彻,不自卑,不倨傲,不怨尤,不苟且。活一世不易,苦乐华年,如大江东去,有去无回,善待他人,完善自己,我们即是众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