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离婚的理由竟然是:嫌母亲土气没文化,有失他的脸面!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汪晓佳(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

图:来自网络

只要母亲活着,她永远是那个待你如株如宝的人,她象四季里温暖如斯的阳光,总能照亮你心灵深处的阴霾;母亲也是你一生中最长久绵延的陪伴,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总离不开她时时眷顾的目光。母亲闪烁的光芒是温润的,不强烈却深刻……

那年,中秋节过后不久,母亲被姐姐从她家送过来,仍在昏迷状态。我们立即把她送往县医院抢救,尽管采取了急救措施,她还是在第二天的傍晚撒手我们而去。弥留之际,母亲拉着我的手,眼里含着泪水有气无力地说:“晓佳,你再也见不到你这个娘了。”每当想起母亲这句遗言,我的心里就十分酸楚、难过,对母亲的缅怀心境久久地跌宕起伏。

母亲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祖祖辈辈除了种庄稼以外,还依靠着复新河丰富的水源,经营着品种多样的时令蔬菜。她在兄弟姐妹四个中,排行老二。所以从小就协助父母做一些家里地里的活计,像一个男孩子一样,整天里里外外忙活得小辫不沾脊梁,由此锻炼出了精湛的生活本领和吃苦耐劳的倔强性格。

嫁给我父亲后不久,父亲去当兵了,由于他表现出色,后来被提干,成了一名干部。后来,父亲把母亲接到他工作的地方,不久母亲怀孕,生下了我姐姐。

正当母亲身孕我的时候,一向对母亲照顾得体贴入微的我父亲,突然对我母亲变得渐渐地冷淡了起来。经常以在外开会和检查工作为由,十天半月不回来一次。只要回来就劝我母亲回老家丰县农村,理由是为了照顾父亲的爷爷奶奶。

我父亲从小失去亲娘,晚娘虐待他,才不到十岁的年龄,就被已经分开单过的爷爷奶奶揽了过去。从此就一直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我父亲和我母亲迁居之后,家里只有他老俩口相濡以沫了。起初,母亲也挺乐意回到老家照顾老人的,后来发现,有个打扮时髦的年轻女子经常来找我父亲,还风言风语地听到别人议论我父亲又有了“相好的”,准备离婚再娶。母亲便不愿意回家了,就和我父亲吵。吵也没用,最终还是被送回了老家。

母亲刚回到家没几天,父亲就急急忙忙地赶了回来,并且还拿了一份离婚协议书,让我母亲摁手印。母亲死活不肯,骂他没良心,不吃不喝地跟他闹。但父亲已经铁了心,就威逼母亲摁了手印。

后来听说,我父亲要和我母亲离婚的理由,是嫌我母亲土气,没文化,有失了他的脸面。当然,我后来的晩妈当时主动紧追我父亲,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离婚不久,母亲生下我。我没出生之前,母亲的娘家人和村里的好心人就劝她,如果再生个女孩,你就抬身走吧,你才20多岁,养两个丫头片子,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现在大家的思想不再封建了,再找一家,也不为孬,是光明正大的事。如果是个男孩,那你就熬着呗,有个儿子,将来也有个出头之日。一见我是个男孩,近邻婶子大娘们都说,孩的娘,你的命真好,来个带把的。母亲瘦瘦的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就这样,我们娘仨,还有父亲的爷爷奶奶,跟我们一起生活,全家5口人,尽管也偶尔能得到父亲的接济,但也只能是车水杯薪,逃脱不了食不果腹的命运。我小姨看到她的姐姐领两个孩子过的日子那么艰难,就偷偷地让她在徐州铁路局上班的公公,为我母亲物色了一个对象,据说也是个铁路工人,劝我母亲赶快离开家吧,还在那儿苦熬个啥。

母亲听了,坚决不同意。她说,你又不知道这人的心性脾气,万一脾气不好,不疼我这两个孩子咋办?我不能让我的孩子到人家那里受气。这两个孩子,再苦,我也自己领着。反正不能老是这么苦。

一个农村妇女带两个孩子,期间所受的艰难是不言而喻的。母亲深知自己之所以被遗弃,就是因为没有文化。所以,再苦,他都要供我们姐弟俩读书。书钱和学费还好,基本上都是父亲和继母及时寄来,但平时的吃穿却需要不少的开支。于是,需要花钱了,母亲就把家里的粮食和平时积攒的鸡蛋拿到集镇上去卖。

另外,就是拼命挣工分。每天上下午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一早一晚,还得去地头割草,交到生产队里折算工分。每次割的青草都装得满满一槎子,沉沉的,起身时都要别人帮助托起才能上肩,走起路都直不起腰来。

如果是热天,每次割草回来都是汗流浃背的,渴了,就用水瓢舀起缸里的井水咕嘟咕嘟地喝起来。用手末了一把脸上的汗珠,就又赶紧去烧火做饭,打发我们去学校上学。每到晚上忙好一切,她就在灰暗的煤油灯下做针线活,陪我们姐弟俩做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是这样地忙碌着。

我和姐姐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在同一个学校读书。她始终比我高一届,学习成绩都还能跟得上,算是中等偏上吧。所以,我母亲的脸上总是流溢出满足的笑容。可有一次真让母亲生气了。我在上小学三年级的一段时间内,算术老师好像故意跟我作对似的,老是让我到黑板上当众演算题目,算不对,他就扭我的耳朵,把我的耳朵都扭烂了,疼痛难忍。

于是我就很惧怕老师,那几天,跟姐姐一起去上学,中途快到学校的时候,我便跟姐姐说,我怕老师再扭我的耳朵,我不去上学了,我就在这儿等你放学一起回家。姐姐作了我的掩护,便不跟我母亲说起此事。在母亲的眼里,我每天上学放学很正常。谁知,此事被邻村的一个妇女发现向我母亲告了密。

那天,我刚回到家,母亲就非常生气地盘问我,当我默认以后,她眼泪一下子涌出了眼眶,边哭边说:“我做那么大难供你念书,你却逃学,这么不懂事,让娘伤心,今天我非勒死你,不要你了!”说着就拿出了一根绳子。

我哭,姐姐也哭,硬是把母亲手中的绳子夺了下来。其实,母亲怎么能忍心真的要勒死我呢,只不过太伤她的心,太让她失望了。我也并没有丝毫的抵触情绪,不记恨她,穷人家的孩子,非常理解母亲当时的心情。

从此以后,我便发奋读书,等到小学毕业的时候,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学,不能再为我的学习问题让母亲伤心了。这年,姐姐已经上了初二。一家出了两个中学生,母亲感到无尚的荣光。

为了我,母亲舍弃一生的幸福。我是他的全部和希望。所以她特别地疼爱我。只身去村东头挑水时,总是打发姐姐去接迎我,生怕累着了;她和姐姐吃杂面馍,总是单给我做白面馍或者烙馍馍。

后来我要当兵,她说你是独子,人家不收。我好说歹说,她终于同意了。她听人家说,部队当兵的,说不定会被派到前线打仗,她吓得不得了,老是挂念得寝食难安,竟在某一天拖着瘦弱的身体找我来到了部队,见到我才放下心来……

后来,我退伍到了大屯煤矿上班,并且和姐姐同在一个矿。母亲也渐渐地年龄大了,身体也被终生的劳累拖得疾病缠身。我和姐姐先后成家,就把孤身一人的母亲接到了矿上,户口也农转非迁了过来。

她先是给我姐姐带孩子,姐姐两个孩子带大了,又紧接着带我的两个孩子。尽管她体弱多病,无论在谁家,总是闲不住,除了带孩子,还操持做饭洗衣服等家务活,不让她做活不行。她总说闲着不习惯。两个家孙两个外孙带大以后,母亲身体就每况愈下了。她去世那年是七十三岁。她总念叨:“今年是损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怕是过不去了。”

这年,她将寿衣寿鞋悄悄地为自己准备了,说你们上班忙,又不懂得这些,怕到时候难为你们。生命的临近点,还在为自己的儿女操心、着想。啊,这就是伟大的母爱,这就是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本厚厚的书,永远读不完,悟不尽,她虽然被父亲无情抛弃,但她在我的心里却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对母亲的缅怀还远远不止这些,千言万语也写不完。就让我永远地把母亲的品格和恩德深藏在心底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