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为一个丰县女孩,在外嫁湖南的日子,我要感谢隔壁的三奶奶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蒋雪花

图:来自网络

昨晚八点多钟,在店里还未打烊前,我往老公湖南的老家打了一个电话。带着很开心,很高兴的心情,议论着我家孩子的一些趣事儿。当和婆婆把电话打到半截的时候。婆婆她很自然的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您三奶奶去世两天了。本就情绪高涨的我,一下子让心情跌入到了谷底。

听着婆婆那头的诉说,我只是在电话的这头,嗯——嗯——嗯。感觉浑身的劲儿一下子没了,打电话之前的好心情,好像一下子受到了重创,也犹如一场突入其来的大雨把我心底的热火瞬间浇灭,真的不知该怎样去疗以如此般的心痛。

在我挂了电话的那一刻,尽管还有顾客正在我店询问商品的价格及质量。我总是不能像平常一样全身心的投入的去介绍。一种忧愁伤悴之感顿时涌满了心头,我与三奶奶十四年以来的感情上的点点滴滴也就从这一刻又一次在我的思绪里铺展开来。一帘帘,一幕幕,一幅幅,一帧帧……

尽管我知道我与她之间在这辈子里再也不会有什么交集;尽管我知道亲爱的三奶奶在您离开人世的那一刻,我与您之间的故事就如一个小册子一样慢慢的合上,不再续写,只有了一个终结;尽管我知道每个人到最后都会走向这么一条路,但我多再想留住您,哪怕多留到今年过年我回家时,我希望能再像以前一样您拉着我的手,喊着我的名字让我坐下,一句嘘寒问暖,一句您的问我,冷不冷,孩子,要多加件衣服。而如今,恐怕像这样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写到此段,我泪目潸然!

三奶奶,她走完她生命的终点时,享年93岁。一生共育有七个孩子,五儿俩女,老公去世的早,是她不辞劳碌,含辛茹苦,费尽毕生的心思,把孩子们抚养成人,都成家立业。

身高只有一米五几的她,不识字,且身材瘦小,喜爱孩子,忠于家庭。能肩负起一个大家庭的重担,可想而知,她的一生是多么的不易。哪怕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恐怕都完成不了,而她完成了。七个孩子的学业,吃喝穿,她都以一张张最美丽的答案的画卷光荣胜利的完成了!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是的,在那个年代给五个儿子都娶上媳妇,就已属了不起的人物,而又何况她又是一个女人呢,并且还又是那么一位身材矮小的女人呢?所以,在我刚开始认识她时,了解了她的这些人生历程时,就对她敬佩不已!

我认识她时,是在2005年的一个初冬,那年,她大约79周岁,刚见到她时,她精神矍铄,步伐稳健,身材不高,穿着朴素,头发花白,大半拃长的头发,似落肩,而又离肩,一个黑色的铁发箍,卡在头上,更显示出了她是一个利利索索,大大方方的老年人。圆脸,额头宽阔,皱纹不多,完全看不出她是一位受尽生活磨难的人。我想这都和她开朗的性格,善良的品行分不开。高鼻梁,眼皮稍有点耷拉,嘴唇微厚,一嘴洁白的假牙,不仔细看,还以为这就是她原本的牙齿,再加上她那真挚的微笑,让人感觉很和蔼,很容易亲近。

由于她住的地方只和我婆婆家隔着一户人家,这样自然也就是低头不见,扭头见的。自然而然的我也会经常到她家里玩,与其说是她自己的家,也可以说是她三儿子的家。当然她的儿子是常年在外打工,所以我每一次去都是她一人在家,要么就是她的一些孙子和重孙子在陪她说话,这样一来我去的次数也就相应的多了一点。就这样,我和她之间的感情在随着时间的行进中在慢慢的变浓,慢慢的升温,慢慢的加厚!

自从我嫁到那儿,也就是从我刚认识她时,她就对我一如既往的好。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她总会想到我,特别是起初时,和一个萍水相逢的她刚认识,她就招呼着我在她家里坐坐。

那一次,还把家中仅有的一个苹果非要给我吃,并且是找了好久才找到的,见此情况,我就赶忙走进了自己的家,后来是她找到了送到了我的家。头上冒着汗,气喘吁吁的。您把那个苹果塞到了我的手里,还说:孩子,赶快洗洗吃了吧!您的那一双真切而充满了无限爱意的眼神,一直到今天都在我的大脑里盘旋。这些对于一个远离了家乡,嫁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风俗习惯,语言不通的我来说,仿佛是寒夜中的那一把火,不仅温暖了我,还照亮了我人生之路前行的方向。

由于我在您们那儿是属于外地的媳妇,我不知道您是出于对我的喜欢,还是怜悯之心。您告诉我的婆婆和公公,说:人家闺女嫁到咱这儿,离娘家那么远,您一定要对她好!这话我虽然是后来从别人的嘴里听说的,但我能透过您的这一席话。想象得到您说话时的表情及语气。肯定是眼里藏满了深情,心里充满了无限的爱意的。

这么多年以来,我们为了生计,以在外漂泊的时间居多,而我知道您却一直在向我的婆婆打探着我的消息。只要我好,您也就放心了,您虽然不是我的奶奶,而我早已经把您视为我的亲奶奶一样。

还记得在十多年前,我家的女儿出生时,您把养了很久的母鸡杀好了送给我,还特意积攒了很多鸡蛋。全都是您精心喂养的鸡儿下的蛋,一个又一个的摆在您自己编织的那个柳条篮子里,在那一段时间您视如珍宝,如数家珍的一天不知要看多少回,说是要送给我的。我知道这最简单最不华丽,最不高大上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因为在这每一个鸡蛋里都藏着您的心思,您对我的爱与关怀!

您的一生都很勤劳,在我刚认识您的那一会,您虽已年近八十,但您却还养了两三头猪,尽管那个猪栏很高,几乎到了您的胸口。您提着一桶装满了猪食的大铁桶,一裂一歪一斜的,使出浑身的力气,咬着牙走到了猪栏外。您不能像年轻人一样的一鼓作气提着桶,哗啦一下子倒到猪栏内的猪盆里。而您就采取用水瓢,非常有耐心的一瓢接着一瓢的往猪栏内的那个大水泥槽里倒。为了给猪多补充营养,您还很多次不顾炎热,不顾雨天的,挎上篮子,穿上雨靴,步行到离家几里远的水渠边去割草。

尽管您曾经滑倒在河边,摔伤了腿,但痊愈之后的您,还是“奋不顾身”的奔波在河边,地头。割了装,装满了哪怕再沉您也要把草扛回家。所以,您喂的猪儿即使不喂饲料,还比那些年轻人喂饲料的猪儿长得大,长得肥。自然同时期喂出来的猪还比他们卖的钱多。

您到了快接近九十岁高龄的时候,记得我从外地回到家,去看您的时候,您说:年龄大了,不中用了。喂不了猪了,只能做几双鞋子卖卖了。可我知道您不缺钱的,因为您的子女和您的孙子都很孝顺您的。而这时的您却在手里拿着个厚厚的布底子在纳,一针一线,密密缝,我看着您很吃力,即使您戴着老花镜,眼睛靠的很近,有时也会有扎错地方的时候。

每扎错一针您都要拆了再重来,您做起事来就是这样的一丝不苟。尽管有些您的老朋友在一旁说着不要紧,有一针两针的都没事,反正是踩在脚底下的。谁能看得见,再说鞋也散不了啊!但您却笑着说:我这些是别人花了钱先订好的,并且又是结婚陪嫁用的。

是的,在湖南,至今都保留有这个习惯。尽管现在不怎么流行穿布鞋了。但在女儿出嫁的那一天必须要带着几双布鞋到男家。究竟是什么寓意其实至今我还不明确。并且您的同伴当中都在做布鞋,也就您做的最好,收的价最低。有时候甚至是白送给别人,不收一分钱。您说:凡能找您做鞋的人都是很能看得起的您的人。再说又都是乡里乡亲的。

我知道您的儿孙们给您说了很多次,不希望您再做鞋了。怕累到您。您说: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多做点功德。是的,我知道您有一个信仰,信佛,敬菩萨。您总给别人说:做人,就应该有个菩萨心肠。这样的人就连老天都会时常眷顾的。而您呢?就是按照这些去做的。所以说您的身先士卒,自然也就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您的少辈们。我和他们相处起来,真的在之中能找到您的很多影子。

其实我会做鞋,我做的水平虽然不能和您的相提并论。但也属相当不错了,在您的影响下,我既学会了做毛线鞋,又学会了做其它的一些布鞋。那一年我为了把功夫练到家,为了能更好的把自己融入到湖南的生活中。

在那个寒冷冬天里,当别人每天都沉浸在过年的喜悦气氛中时,而我依然学做鞋到深夜。婆婆说我,睡去吧,晚上做啥鞋呢,但我是在想利用我过年回家的那仅有的半个月的时间学好它,练熟它。遇到哪里不懂的您总是很有耐心的指导我。直至我懂,我会。就这样我在家把做鞋技能练的差不多的时候。我又在外出前买了可做二十多双鞋的材料带到了江南。

所以说一年下来完成了三十多双。再次回家过年时,做鞋的全过程我已几近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记得您拿着我做的鞋翻过来正过来的看,笑的合不拢嘴。说我可以出师了。但您还却在我外出前送给了我两双鞋,我知道您那么大的年龄做双鞋实属不易。我说不要,您却在我的身旁,喊着我的名字说:孩子,这是我的心意,别的也没有啥东西送给你。

当然,我也就只有欣然接受。其实您送给我的那两双鞋,我还没有穿过,只是试了试,感觉穿上既舒服,又好看。真的有点舍不得把您的“工艺品“踩在脚下。到今年回家时,我也只能拿着您的鞋睹物思人了。唉……

其实这几年,您的身体都不如从前了。在这最近的两年里,每年过年的时候都要病一场,哪怕是一个小感冒,您都头疼的不得了。睡不好,也吃不下。看着您难受不堪的样子,我真的好心痛。因为您是我嫁到湖南以来对我最好的一位老年人。

而我又能为您去做一些什么呢?只不过能陪在您的身边陪您说会话,要么就是买点您爱吃的糕点送给您,再就是我每次过年过节时,给您的那一两百块钱。我知道,亲爱的三奶奶您对我的爱护,对我的真情,是完全不能就用这些物质代替得了的。但我又能为你做些什么呢?

今天的您已经离我远去,今年过年我再回家就再也看不到您那慈祥的面孔,再也听不到您呼唤我的名字。从此,我们阴阳两隔,我不知道今年我再路过你家门口时看不到您,一个多愁善感的我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我想,我会难过,我会泪流……

在此,您的孩子,我,祝您在天堂一切安好!顺心如意!天天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