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下的居住环境那么好,为何90岁以上的老人越来越少?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悠然的晴子

图:来自网络

在十几年之前,农村人90岁以上的人,可谓比比皆是,记得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我所在的乡镇,年龄超过一百岁的老人,就有二十多人。

那时我觉得,之所以这么多的老人长寿,无外乎有几个原因,农村几乎没有什么污染源,吃的蔬菜,都是自己家前院后种植的,家禽也是自家喂的,没有任何激素,吃的安全,另外,乡村的老人活到老干到老,身体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

原以为,现在的乡村,依然是湛蓝明净的天空、淳朴敦厚的乡民、悠然自得的锄禾,可是,我这次回到乡村才知道,村庄早已不再是想象中的“世外桃源”,90岁的老人越来越少见到,像我奶奶是96岁去世的,这在村里,是最年长的人了。

面对这种状况,我总结了下,长寿老人越来越少的原因大致如下:

一、“留守老人”劳动量过大。

留守在乡村的老人,并不像我们常人所想象的那样,子女在外打工,在家里就可以享清福了,事实上,不管子女在外混的如何,他们都不会停下手中的农活,虽然现在机械化普及,但必要的体力还是要付出的。

在我们年少的时候,一些重体力的活,基本是家里的中青年来完成的,但如今,年龄25岁以上的人都外出打工了,田间的活,无论是种还是收,都是老年人来完成。

同时,现在农村的老人一年到头也都休息不了几天的时间,农忙的时候要下地去干活、农闲的时候就要去周边去打零工。因此,日积月累,也常常会导致老人患腰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疾病,从而给健康的身体带来隐患。

二、乡村的老人吃荤菜过多。

乡村的老人,大多经历过苦日子,平时不舍得吃,不舍得喝,但如今,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各种荤菜,也都走上寻常百姓家,熟不知,经常吃荤菜,就会导致人肥胖,于是,“三高”就找上门来,如今,像脑血栓和脂肪肝之类的疾病,在乡村已经成为常见病。

三、生病硬抗着,不去医治。

农村长大的人都知道,农村老人得病以后,大都喜欢硬扛着、有一点不舒服的时候,自己在药店买点药吃就将就过去了,要是说去医院检查,听说要很多费用,就宁愿扛着,也要省下看病的钱。

即便是现在老年人都已上了医保、可在面对高额的医疗费的时候,还是感觉有些吃不消,因为种了一年的地,都还不够住一次院的。因此,当疾病严重的时候,再去医治,也为时已晚。

四、越来越生疏的的邻里关系。

过去的农村,不串门拉呱的日子,就像炒菜不放油和盐,没味道!

乡下的农家热情好客、胸怀袒荡,村民们彼此不设防,互相信任,如同一家人,村民们的大门,几乎整天敞开着,串门子便成为很惬意、很随便的事情。如果有什么烦心事,和人说说,大家劝说几句,就过去了。

如今,农民的日子一天天变好,各家开始有了电视机、电话、电脑,生活条件好的甚至有了楼房。在家的人都忙着赚钱,也没有了拉呱聊天的闲情逸致。各家的门,也从原来的木门变成了铁门和防盗门,有人没人也不再开着。乡民之间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虽不像城市里“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但串门子的现象却明显减少了。

如今的农村,昔日那种单纯的质朴和彼此相爱包容的心,已经渐行渐远,再加上以上情况的存在,导致人均寿命不断有下降的趋势。

我们的村子,在最近5年里,离开世界的人,大多在70岁左右,而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虽然物质条件无法和现在相比,但70岁以下离开的老人,真的少之又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