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的腊月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飞天片羽

图:来自网络

腊月,对农村人而言,不单单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它是辛劳了一年的人们歇歇脚的日子;也是外出务工的游子们集体返乡的时候;腊月,更是一盆温暖的炭火,擦亮人们沉积心底的乡愁,点燃思乡情,加快回乡的脚步。

腊月里的村庄,尤其是临近春节的日子,鱼肉味、丸子和蒸的馒头味,在村庄的角角落落洋溢着。

几场冬雪过后,腊月便哼上一曲小调,迈着欢快的脚步朝乡村走来。刚跨进腊月的门槛,乡村里便开始“忙年”。霎时间,乡村沉浸在一份喧嚣与恬静的浮华中。

等着孩子回家过年的父母,早早的放下了手中一切的劳碌,忙着打扫卫生,晾晒棉被,把该买的鱼肉腌好或放进冰箱,尽管已经知道子女回家的日子,也会忍不住在村口张望。

承包堰塘和水库的,开始张网捕捞,肥美的鱼儿在网里活蹦乱跳,岸上买鱼的人们欢呼雀跃。

晴暖的日子,村里在家的老老少少,聚集在阳光下,晒暖拉呱,彼此诉说着孩子一年来在外的情况,叽叽喳喳,有趣的事消磨时光。他们的欢笑声熟悉而又温馨;有的把腌制好的腊肉、腊鱼等晾晒在场院里,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油光可鉴,好像一幅典雅别致的风俗画… …

腊八节这天,乡村里家家户户用糯米、绿豆、花生、红枣、核桃等原料,熬制出香气四溢的腊八粥。小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喝完腊八粥,喜笑颜开地唱起那首古老的民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滴沥拉撒二十三。”

与此同时,外出打工的游子也开始陆续返乡,回家过年。乡村、小镇上也更加热闹起来了,处处弥漫着越来越浓的年味儿。人们三五成群地骑着电瓶车,或者开着小车,兴高采烈地赶年集,置年货。

集市上到处车水马龙,人山人海。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钻进摩肩接踵的人流,香蜡纸炮,年画对联,必不可少。胡椒茴香辣椒粉,葱蒜藕姜粉条丝,锅碗瓢盆酱醋茶,样样挑齐备。

四处高悬的大大小小的各式灯笼,以及喜庆的年画、春联、鞭炮、烟花,使原本笨拙、清冷、迟钝的腊月,变得喜气逼人,火红火红的,处处充满暖意和祥瑞。

平日宽阔的街道,变戏法似的被川流不息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平日里略显冷清的小吃摊上,变得异常火爆。出手阔绰的自如和潇洒,好像不是在花自己钱般慷慨和豪爽。

全家拖儿带母买新衣,商场里试了这款试那款,买了上衣买下装,买了羽绒买裘皮,买了大人的买小孩的,东南西北满大街的走过去,转过来。家里写好的购物清单,瞅了一遍又一遍,生怕漏掉一件没买,一直转到两腿酸软,日头偏西,才心满意足地回到新楼比肩的村庄。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之后,乡村的年味就更浓了,小孩们燃放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充盈着火药的香味。

腊月,是农村人婚嫁的高峰,一进腊月,每天都是好日子,隔三岔五就有办喜事的人家。吃大席,几乎成了每户人家的日常。不过,随着春节临近,天气也有些多变,因此,出行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腊月的乡村是一次人生的盛宴,以近似宗教的虔诚,周而复始地孕育着人们新的憧憬和期许。

腊月的乡村,充满了吉祥,充满了甜蜜,充满了温馨,更充满了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