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拍丰县五月的乡间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图文:张念柱

“人间四月芳菲尽”转眼之间,春日的繁盛花事匆匆谢幕。

每到夏季来临的时候,乡村小路两边的树木,树枝彼此都抄起手来,形成了一条美丽的时光隧道。





樱桃已上市,桃、杏、李果缀枝头,虞美人在墙角旮旯零星地开放着,慰藉着人们对失去春天的落寞心情。这段时间也是人们一年最悠闲的时日。蒜薹拔完,挖蒜还需一段时日;小麦收割还需20多天,人们打牌,钓钓鱼。

小河边,遇见悠闲的撒鱼人。

村里的老人们,他们三三两两,有说有笑,结伴而行……这,就是真实的乡村生活,在一张一弛里,时光一年年恍然而过。


或者走出家门,欣赏下大自然的风光,到责任田里看看自己春天种下的希望。


刚拔完蒜薹的大蒜,一派丰收景象,但是人们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今年蒜薹刚下来时收购价6-7元一斤,太空2号蒜薹刚下来两块七八一斤,大蒜上市后从2元一路下跌,最后0.2或0.3一斤。所以人们望着精心播种,管理的大蒜,心头萦绕着淡淡的哀愁。


经济作物的支柱洋葱,经精心管理,每星期要打一次菌药,从种到收获要浇4--5遍水。早熟品种已收获,刚开始收的4角钱一斤,第二天3角5,反正价格在下滑,人们对洋葱价格也不看好。


说点高兴的吧,路边沟坎的油菜已经成熟,这才叫硕果累累。


据说油菜出油率很高,2斤多一点就出一斤油,路旁、地头种点一年的吃油问题就解决了,也不用担心地沟油、转基因油和其他不良商家的不放心的食用油。为解决食用油的安全最近又有许多农户种起了一种向日葵,据说也很出油。


土地流转进行时,种田能手种的200亩土豆长势良好。塑料薄膜下覆盖着主人的美好憧憬和希望。


家乡大面积的还是小麦。今年刚有干旱苗头,上级有关部门便利用有利时机进行了人工增雨。今年没用浇水,长势良好,但人们对小麦丰收仍信心不大,原因今年天气冷热无常。


但无论怎么样也比过去强无数倍。解放初期由于科学技术落后,人们靠天吃饭,一亩地收7-80斤。上世纪七十年代每亩地也就是收100斤左右。

那时,生产队收的麦子麦子,留下种子,上交爱国粮,社员一人也就分几十斤。记得某年两个小孩子一年分50斤麦子,每个小孩一年分25斤小麦。


这种储存粮食的水泥缸,大家不陌生的吧。在他问世之前农村储存粮食用的是囤,一种用簸萁柳或者阴柳(音)编织的,因易招老鼠,再者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收的多了,所以用了这种器具。

记得我们制作的这种水泥缸,是一位丰县沙庄的亲戚来我们这里传授的。于是,村里的乡亲们,各自备好工具到外村打水泥缸创收,也兴盛了几年。

而今,水泥缸完成了它的使命,成为了历史,人们留在记忆里作为回忆吧。过去割麦打场需一个多月,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也许半月有余,而今一个星期就完成收割任务,而且有的户,联合收割机收了直接拉到收粮点卖掉,省却了凉晒时间,到外地打工去了。


乡村的五月,田野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因天气比较宜人,庭院也别有一番洞天。


悠闲自得的猫咪,在享受着乡村五月宜人气候的同时,还在思索着什么?


小可爱,什么东西令你那么悠闲自得专注?


不少农家都会养几个鸭鹅,走进院落就可以听到“曲颈向天歌”的声响。


有吃有喝,安于现状吗?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不想出去走走吗?


近年通过乡村环境综合治理,最美庭院评比,乡村天蓝了,水绿了,路宽了,人心舒畅了,唯一遗憾的是个别偏僻地方杨树清理进度缓慢,杨棉还在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但是用不了多久,风景绿化树将取代杨树,还乡村一个更美好的环境,成为城里人向往的桃花源。

    

在这三夏大战前夕,尽情享受乡村四月的独有的风情吧,在享受的同时也养精蓄锐。再过十几天,大蒜就要收获了,小麦收获接踵而至,三夏大战正式拉开帷幕,那时才是白香山笔下的“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啊。

祝愿父老乡亲天随人愿,今年夏季经济作物卖个好价钱,粮食作物获得大丰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