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旬邑手工挂面

 新用户59979975 2020-07-15

自古以来以麦黍面食为主的陕西旬邑人,在长期的生活积淀中创造了灿烂的饮食文化,其中的手工挂面堪称一绝。

手工挂面的制作分为“选料、和面、破条、搓条、上杆、上架、裁条、扎捆7 个环节,且环环紧扣,稍有疏忽,就会影响挂面的质量。

选料:多年生苜蓿地倒茬后的头几年种的小麦是挂面的上等原料。选好后每100斤加水5斤“入抚”,上机磨面收取60%的精粉,准备挂面。

和面:按一定比例化盐水在挂面盆(瓷盆)里和面。和面者将面粉搅揉成面团后,四五个人前腿弓后腿蹬,围盆一周,用面拐揉面,经多次翻转挤揉,最后达到“三光”, (面光、手光、盆光)。和好后苫上湿布,放在火炉旁饧2小时左右。

破条:将饧好的面团倒在案板上,用刀破成胳膊粗的大条若干,扑上糜面粉,搓成手腕粗的大条,又盘入盆内,再饧2小时。

搓条:将大条从盆内取出,撒上糜面粉,挂面师傅在案上连搓带抻,搓成擀面杖粗细,重新盘入盆内,称搓大条。饧2小时后,重搓一遍,使面条细至箸头粗细,称搓细条,搓好后重入盆内饧2小时左右。

上杆:这是做挂面的关键。其方法是用两根80厘米长,粗细一样,光滑平直的木棍,俗称挂面杆子,垂直插入竖钉在面仓一端的一木条孔内,距离70厘米左右,上下平行,挂面师傅从盆内拉出饧好的细面条边抻边拉,反复在两根面杆上交叉缠绕,绕上杆子的面条变成筷子粗细,两根杆子绕满后,用“交棍”(两根1 米长的细木杆)上下分交几次,为的是上杆的面条均匀零散,防止粘连。绕满2 根木棍称一杆。一位挂面高手一次顶多挂40斤面,就得绕几十杆子。

入仓:上好一杆挂面,两跟面杆平行放入用泥坯盘成的槽形面仓。面杆架在面仓两边的楞上,放完后,盖上麦草帘子,有时天气冷还要在仓旁生火炉加温,入仓后一直等面饧到第二天早饭后,方可出仓上架。遇阴天下雪要推迟出仓时间,所以,做挂面一定要好天气。

上架:第二天吃过早饭,出仓上架,面架一般是六寸宽、三寸厚的木板上等距离钻孔。上架时,挂面师傅站在板凳上。举手将一杆上挂面一端的面杆头插人架孔里,另一根面杆垂直吊下,下边一人用手轻轻拉垂下的面杆两头,上面的师傅用“交掍”反复分交,尽量使面条挂伸均匀又不粘连,抻拉后的面条变成细如丝,长如线的白面条。

裁捆,上架的挂面在微风和阳光中风干五六个小时后,裁捆收藏。裁捆时,仍上边一人,下边一人。一次取三四杆面,重叠放在三尺宽的长木板上,将两端的挂面杆拧掉,面杆与截剩的面头面渣集中收人放在板头的簸箕内,然后将挂面收拢为一束,挂面师傅一手持刀,一手拿裁面尺子,量一截,裁一刀,裁好的面用刀掀起,放在泡软的马兰叶上,巧妙地捆成一束,装箱收藏.只等运销或自家享用。

作者:王新民

编辑:半夏半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