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的养猪情结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图文:杜立珍
       

其实,在我的记忆中,父母从没放弃过养猪。 

父母的勤快,在我们老家是出了名的,他们不但种的一手好庄稼,而且养猪方面,也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能手。

父母养猪的规律通常是这样的:每年的夏初,父母就会到集市上买来满意的猪仔,然后精心喂食六七个月,等到春节之前,基本在两百斤上下,一头用来卖钱,给家里添置一些年货,另外的一头,则给家人食用。

就这样,长此以往,母亲腌制咸肉的技术越来越精湛,我和两个哥哥,基本上常年都可以吃到父母饲养的土猪肉。

养猪,选猪仔是个技术活,如果选择不好,往往会前功尽弃。但这绝对难不住父母,因为,他们自有自己买猪的独门秘籍。

父母的经验是:腿要长,腰要顺,跑要欢,鼻孔要多水,屁股要干净。这样的猪一般都没病,能吃,又长得快。

小猪仔买回来后,父母基本上是轮流守护,喂食观察不离片刻的,观察猪的食欲,睡觉长短,大便情况,直到猪适应了新环境,吃食休息规律了以后才稍稍放松,猪的食量可大了,消耗不少粮食。

喂猪时,最难过的日子是冬天,我们老家阳光和煦的日子并不多,猪和人一样,只有吃饱、吃暖才能抗得住寒冷。为此母亲每天涮过碗后,都会把谁放在火上烧热,然后再搅拌了饲料,剁了菜叶,或煮了红薯,拌了米糠,之后,才端着来到猪圈,站在门口““喽喽喽”地一吆喝,两只小猪便像得了号令似的,眨眼间就聚到母亲身边。

但事实上,父母都是很节俭的人,为了节省饲料,夏天的时候,他们大多时候给猪吃青草。我上小学和初中时,不管父母还是我们兄妹,只要一有空都去野外拨草,田间地头,渠水旁,河二滩,池塘边都曾留下过我们的足迹。

父亲忙完田里的农活,也会去拨草,他不像我们那样,只在家前院后转悠,他常常拉着平板车,去四五里之外的地方,每次都会满载而归。当他把草倒进圈里以后,猪就扑上来张大嘴,幌着两只大耳朵,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生活中有欢乐也会有不幸的,养猪也是这样。我们家就死过一回猪。看着它静静地躺在圈里一动不动,我们一家人都心疼呀!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村里还发生过偷猪的现象,一天晚上盗贼在后半夜光顾了我们家,猪圈被挖了个洞,一头半大的猪就被偷走了。这些,都是父母养猪过程中,发生的不和谐的音符。

辛苦的付出,也换来了丰厚的回报,我家用卖猪的钱盖了三间带走廊板的瓦房,这在当时我们村是曲指可数的,还有我们兄妹几个上学的费用。现在母亲还时常念叨:“那一茬茬的猪,可给咱家出大力了,没有那些猪,也没有我们家的现在!”

去年,猪肉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父母养了这么多年猪第一次卖了个高价,迫不及待的给远方的儿子通话,分享这份喜悦。

如今一晃又到了五月,又到了父母买猪仔的季节,猪肉的价格是有些下降了,但小猪仔的价格可不便宜,手头虽然紧了些,可父母商量还是要买的,一是自家养的吃个生态猪,放心猪,其次,他们不说我也知道的“养猪情结”,圈里没猪的话,他们心里也会空落落的。

如今传统养猪的人己经很少了,它早已被规模化所替代。而父母养猪生活的片段,却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