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镇,你拿什么拴住年轻人的心?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刘永民

图:来自网络

在我工作的大城市,一套房子动辄就在四百万以上,一个车位也要近40万,即便年薪二三十万,也是有种说不出的窒息感。

在大城市,几乎每个买房的年轻人背负着高额的贷款,不敢失业、不敢生病、不敢旅游、不敢花没有预算的费用.....大城市确实让人很忙、很累、甚至挫败感很强。所以有人会说,我不想要这眼前的苟且,我想要“诗和远方”,但诗和远方在哪里呢?

是老家的乡镇吗?

在老家的乡镇,房价也就是一两千元,买套房子加上装修,三十万就足够了。我曾给别人开玩笑:如果把我的房子卖了,回到老家的小镇,足可以买一整幢楼了。

乡镇的生活压力很小,但当你走上小镇的街头,年轻人的比例却是很小很小。

人民智库的调查显示,16岁到40岁的“小镇青年”中,近八成表示,身边同龄人“一半以上选择去大城市发展”;仍留在当地的小镇青年,超九成打算去大城市发展。

一边是发展前景更好、竞争压力巨大、生活成本更高的大城市,一边是安逸舒适、祖辈居住、熟人社会的乡镇——如果让你选,你会选哪个?

这个话题,在年轻人面前,似乎不是问题,我想几乎绝大多数的年轻人,会选择在城市寻找发展机会。

有一句话,听来似乎有些心痛,但却是很多年轻人共同的心声:我宁愿选择在城市流浪,也不愿意回到老家的小镇安家。

老家的小镇,真的那么不堪吗?

这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各地乡镇都在大规模的建设和招商,开始有了一种打破自己“不城不乡”身份的冲动。拉架势搞建设,动辄就是“大手笔”;有的小镇,大楼也是越盖越高,街道开始水泥化,建绿化带,装红绿灯,交警也像城市一样上街值勤,招商也渐渐有了功效,企业也慢慢开始入驻。

外观的环境都在改善,可为何还是拴不住年轻人的心?

据说,今年我家乡的小镇,参加高考的人才两三百人。一个人口近十万的小镇,这样的比例只能说明,老家人口的流失率,已经高到有些离谱的地步。

一个在南京工作多年的朋友,给我讲述了他回老家小镇工作的经历。

他的孩子要参加高考了,孩子成绩不上不下,为了孩子的未来,无奈之下,他回到了家乡的小镇。

工资低点他也不在乎,只要能够有时间多陪陪孩子就行。但显然,他的想法在家乡无法得到实现。

小镇的企业也有二十来家,与南京不同的是,这些私企几乎都是每周只休一天,早上八点上班,下午六点下班,车间里乱成一团,大多是家族式管理,和南京的私企相比,至少二十年的差距。

而且,大部分的私企不给员工缴纳社保、住房公积金,也经常会以各种借口拖延工资的发放。大家上下班的工具基本上都是电动车,厂里厂外,也找不到一个充电的地方。

招商来的外地企业,大多是当地被淘汰的,要不噪声污染,要不造成地下水污染,小镇,再也不是想象中的样子了。

跟大城市一样,小镇虽小,可是花销却样样不少。因为私企不给上医疗保险,只好自己缴纳城镇居民保险,这种保险的报销比例和职工医保有着很大的区别,而且都是自己先垫付后报销。

老家小镇的自来水碱性较大,烧出来的开水,都有一股怪怪的味道。最令人无法忍受的是,住的地方经常停水。

每个月两三千元的工资,交话费、买菜、水费电费、孩子上学的费用、老人偶尔看病买药的钱;没有电梯的楼房和没地方充电的电车、随处飘扬的白色垃圾袋、日益严重的污染、没有社保的工作,小镇,你拿什么能留住年轻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