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林一枝

 sy0406 2020-07-15

view


桂林一枝


【拼音】: guì lín yī zhī

【释义】: 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原为晋时郤诜的自谦语。后称誉人才学出众。

【出处】: 《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典故】

  在中国古代,对广大读书士子来说,桂花树具有独特的象征,往往被视为科举中第的吉兆。一旦有考生在乡试、会试中考中举人、进士,人们往往将此喻为“折桂”。这不仅与古代乡试通常在桂花盛开的农历八月举行有关,也和西晋时一位名士在洛阳的一段佳话有着密切联系。

  这位名士叫郤诜,字广基,济阴单父(今山东单县)人。他从小发奋读书,长大后博学多才,风度翩翩。

  公元265年,曹魏大臣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篡夺皇位,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定都洛阳。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晋武帝司马炎昭告天下,让各地举荐贤良、直言之士。太守大力推举,郤诜来到洛阳,参加朝廷举行的公开选拔活动。在对策考试中,郤诜才思泉涌,他的成绩最终名列第一,被朝廷任为议郎。

  郤诜举家搬到洛阳。他为官清正廉洁,秉公办事。他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病了,他甚至连载母前去看病的车也没有。母亲病故后,由于家里过于贫穷,雇不起车马运载母亲灵柩返乡,他就在住的堂屋北面辟一块地,将母亲的棺木暂厝起来,还在墙上开了一个门洞,早晚哭拜。随后三年间,他养鸡种蒜,维持生计,最终用养鸡种蒜而得的钱雇了八匹马,把母亲的灵柩拉回家乡,使母亲入土为安。

  为母守丧期满后,郤诜被朝廷召为征东参军、尚书郎、左丞等官职,每到一任,总是勤勤恳恳,励精图治。后来,郤诜升任雍州刺史。晋武帝非常看重他,特别集合百官,在宫廷的偏殿给其送行。其间,晋武帝想起郤诜当初的对策考试表现,就问道:“你认为自己的才学如何?”郤诜回答道:“我那时在朝廷举行的贤良对策考试中名列天下第一,这就像桂树林里的一枝花,也好比昆山上的一块美玉。”听了他这一番自谦的话,晋武帝大笑,现场的一位高官却认为郤诜过于狂傲,立即奏请免除郤诜的官职,晋武帝却说:“我和他是在开玩笑,不要怪罪。”

  郤诜当雍州刺史时威严明断,鞠躬尽瘁,深得百姓爱戴,后来病卒任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