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大学——复旦

 麻城文学微刊 2020-07-15

你我的舞台,大家的看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管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智慧搜索
麻城文学微刊
老屋湾杯征稿搜作品搜作者大美麻城文化麻城云峰诗友会编读同期声故事会散文现代诗诗词库近期热帖诗联年度热帖诗友会年度热帖散文小说年度热帖点将台管理团队‖投稿须知举水晨读半月新帖精华作品‖抗疫诗文‖顾问专辑‖编委专辑‖乘马诗社学苑新苗黄土诗社‖校园新风视频汇‖读者信箱‖诗词评论‖唐风宋韵格律知识

作者简介





 林邦和,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湖北麻城人。1944年生;1963年从麻城一中考取复旦大学生物学系;1968年毕业分配到安徽枞阳县工作;1977年初调入安中大前身安徽中医学院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校系两级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共校纪委和校监察室特约监察员/校海外联谊会筹备组副组长;省里历任:民盟省教委委员/省侨联全委会委员/省台联会副会长及顾问/省政协委员等。2004年因统战工作需要,被省委统战部作为党外代表性人士而延期退休,直至2008年。

      作者2002年开始诗词创作;2012年起在《中国老年》《诗词月刊》《武汉诗词》《安徽老年报》《文苑天地》《古典文学网》等刊物上发表诗词作品;2018年完成《林邦和人生历程诗词集》660余首;而今已达800余首(诗集拟更名《鹤鸣九天——林邦和自传诗词800首》)。






本文内容由作者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邦和忆当年系列诗词之四

我的大学——复旦

1963.8.13 - 1968.12.18

〖诗前小序〗

    吾母校复旦大学,是我国历史悠久之顶尖学府之一。原名复旦公学,由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1905年创建于上海。国父孙中山曾任首任校董。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之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1917年更为现名;1937年内迁重庆,1942年元旦起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1950年代即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国家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国家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高校。是一所世界知名、国内顶尖之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1963年,余和吾妻分别从麻城一中和上海复旦附中考取复旦大学生物学系。至1968年12月毕业,在复旦学习、生活了5年多。母校一流的师资,上佳的办学条件,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文风,都给我辈留下深刻印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之校训复旦精神也成为余等一生努力奋进之鞭策;同时也一生一世为母校感到骄傲和自豪。

    本组诗词拟较全面地再现我等当年在校时复旦大学的方方面面……

01

七律 顶尖学府

1905—  

开山辟地浦江边,屹立东方百十年。

桃李芬芳香世界,芝兰馝馛漫人间。

先贤有若马严李,后秀诸如陈谢谈。

日月光华旦复旦,岂容礼让国前三。

注  释

      *马/严/李,即建校初期之3位校长:马相伯(1840-1939):知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首任校长,也是震旦大学创始人和首任校长。其后之杰出教育家蔡元培、民国高官于右任、邵力子皆为其弟子;严复(1854-1921):近代著名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李登辉(1872-1947),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1913-1936年任复旦校长长达23年,为我国培养了包括清华/复旦/浙大等在内的26位大学校长,在教育界享有盛誉。    

      **陈/谢/谈,即陈望道/谢希德/谈家桢。陈望道(1891-1977),中国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共产党宣言》首译者(1920),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和中央大学,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自任命其为复旦校长,直至1977年(也系鄙人当年在校时之校长),1955年即为中科院学部委员即院士;谢希德(女,1921-2000)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固体物理学家/教育家/复旦前校长/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学院外国院士;谈家桢(1909-2008),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复旦前副校长/鄙人当年所在系教授/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意大利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等。

02

七绝 入学感言 

1963.8.29.

有幸荣升复旦人,多方勖励记于心。

今生立志成梁栋,不辱名牌母校名。

03

鹧鸪天 选得稀罕专业——人类学

1963.9.初

混入黉门方几天,与伊一见骤怦然。

尊为独子身无价,贵在名师诣不凡。

拥院士 ,有会员,休声美誉满人寰。

菁英荟萃机难得,天赐良缘岂可谦?

 注  释 

    *当年复旦生物学系新生进校一周内选报专业。我选的专业是人类学。理由为:①该专业当时全国独一无二,仅复旦一家,别无分店;且两年才招一届,可谓稀罕之物也;②该专业师资力量超强:10来名教职员中居然有一名解放前就曾在国际上拥有很高声誉的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国际人类学会会员/中国人类学的奠基人/解放后的学部委员(院士)/著名人类学家吴定良先生,一名英国皇家人类学会会员、人类学教授、复旦大学前社会学系主任和暨南大学前人类学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刘咸先生,以及副教授赵一清,留苏副博士董悌忱,高年资讲师邵象清及优秀青年教师雷芗生等;③毕业生去向佳且确定:不是去北京中科院人类所搞研究,就是留校教学和科研。故吾毫不犹豫地选择填报了该专业并获批。

04

七绝 辟雍*之晨

1963.9-1966.6.

每日晨曦初降临,校园处处读书声。

人人才气如朝日,喷薄东升奔远程。

注释

*辟雍:原指周朝朝廷所办大学。此处借指复旦等中央直属高校。

05

七绝 殿堂之上

1963.9-1966.6

目不窥园心不分,求知愿学苦行僧。

如饥似渴因何故?要做中华圆梦人。

 注   释 

    *目不窥园,出自东汉·班固《董仲舒传》: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即三年都不观赏花园景致而埋头苦读。

06

七绝 课后之余

1963.9-1966.6

运动场中如虎龙,礼堂歌舞似天宫。

文娱体育花千树,处处生机火样红。

07

七绝 饮食起居

1963.9-1968.12.

样样设施皆上乘,周全便利称人心。

三餐犹似年和节,好过儿时十九春。

08

七绝 额外恩典* 

1963.9-1968.12.

月月不操食宿心,师门眷顾苦寒生。

五年多给几多爱,难忘天高地厚恩。

 注  释 

*当年因家境贫寒,余一直享受甲等助学金。每月除了生活费还有所节余,使我完全无后顾之忧。

09

七绝 永以为豪

1963年8月起

无愧中华第一流,教风纯正学风优。

纵观赤县三千校,罕有争锋可比筹。

10

七绝  悠闲时刻*  

1965-1968年/作于2014年

航圈对坐俩金兰,同享悠闲复旦园。

最忆鞦韆瞠友目,一飞如燕过千山。

 注  释 

      *航圈即航空圈。俩金兰,指鄙人与我系同乡师弟萧世葵是也。连同化学系张人韬,其2人皆为文革前继余之后从麻城一中考来复旦之“一中复旦三学士”之一。萧与我同住一楼,相处时间更多。平时也常在一起运动和休闲。我俩鞦韆运动水平曾令众多校友惊叹。此诗再现了当年之情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吾大学生活之一部分。

附录

1963年9月初发的学生证


(未完待续。下辑:《云游万里——我的三次大串联》)

作者相关作品链接

我的儿童时代(20首)

我的中小学(诗词20首)

考入复旦——我人生之首次重大转折(13首)

“在看”我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