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还这么肯定你的性取向吗?

 魔弹文化 2020-07-15

      当熟悉的符号

      变成冷漠

      那么冷漠

      就变成了陌生


      没有人愿意

      在陌生中囚禁终身

 

美,一场阅读和思考的旅行,孤单但绝对不孤独。

关键词:熟悉,陌生,背弃

│be familiar with ,unfamiliar, renounce

 文│苏姍

近段时间在读台湾作家龙应台的《天长地久》。龙英台的才情、豪情、至情是我顶礼膜拜的。我更是她文字铁粉,尤其喜欢她散文中散发出来坦坦荡荡、真真实实的人格美。

《天长地久》中有一桩小事。龙应台的法国朋友马丁教授,他那八十二岁的老母亲在她的第二任丈夫,也就是马丁教授的继父,九十二岁的老头子住院期间与人私奔了。

写到这,我似乎隐约看到黑压压的一大堆人正蠢蠢欲动,急不欲待要义正词严教训和斥责老太太的薄情寡义、不知廉耻。

但是,别忘了老太太是洋人,洋人最崇尚自由、自我。人家一句:“Mind your own business!” 你就很自讨没趣。

事情的重点还远不至于这个。老太太是跟另一个女人跑的。换而言之,在老太太遇到这位Ms.Right之前,她并不知道自己喜欢女的。那她是在什么情况下有了这个扭转她原有婚姻颓势的重大发现呢?

让我们来还原一下事件的始末和背境。

八十二岁的老太太名叫玛丽亚,是个对生命和生活都充满高度热情的人。八十二岁高龄还一个人驾着帆船在巴黎湖上晃荡就足以管中窥豹。这样一个生趣盎然、乐观好动的老太太鬼推神磨般偏摊上一个无趣透顶的丈夫。

马丁教授的继父,自六十多岁退休后就基本上足不出户了,每天深嵌在电视机前,“像一袋一百公斤重的米袋沉入软沙发。”老头子每天在电视机前喝着啤酒,吃着垃圾食物,看球赛,看任何其它节目,电视开了就再也关不上。

有一天,老头子摔了一跤——从卧室到电视机的距离。这一跤,摔出了玛丽亚的第三春。

在米袋丈夫住院其间,每天前去探病的玛丽亚认识了也来探病的玫瑰——玫瑰七十多岁的老哥也住医院了,正准备换膝盖。这个健谈、开朗、体态丰满的玫瑰是个刚退休的图书管理员。

两个同样外向、好动的人简直是相逢恨晚。她们从帆船聊到远足、露营;从歌剧聊到画展、作家朗诵会;从咖啡聊到黑森林雪糕、苹果派……。总至玛丽亚与米袋丈夫这三十多年来因频率不对相对无言而储蓄下来的话在短短时光里全对玫瑰倾诉了。六十多岁的玫瑰和八十多岁的玛丽亚就这样爱上了。很快,两个女人已经不满足于情投意合的精神之爱,还搬到一起同居了,尽管玛丽亚老头子的腿还在医院里像红灯笼一样高高地挂着。

事情的结局是老头子很快就过世了。

我在读这故事时就忍不住不停爆笑,龙应台实在妙笔生花。(幸亏是在自己的家里,在公共场所早就被当疯子了。)别问我对这事的立场,我的态度是呵呵呵。

在西方国家,这着实小事一桩,相信没几个人有兴趣站在道德制高点去对别人的私事指指点点来彰显自己的崇高。相反,站在同是女人的角度,我相信很多婚内女人们也深深体会老太太婚姻内一直以来因“精神上守寡”入骨入髓的孤独。所以,我乐见老太太在非常垂暮之年终于找到那个对的人,从此不仅有人陪着上超市,一起并肩听音乐会,更可以并吹红雨,同倚斜阳,剪烛西窗,更重要的是精神灵魂也终于找到了归属。

说实在,老太太并不需要任何人为她摇旗呐喊,但我,因为读了这个故事,心中一直存在着的悬念被成功地勾起。

性取向的改变是否与心理的创伤有莫大的关联呢?如果可以改变,主要是通过生理手段还是心理手段?

很多年前无意中从报纸的八卦新闻栏看到香港艺人关菊英,在媒体面前大方地公开自己的同性婚姻时,同样的悬念也曾在我脑袋中一闪而过。

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我的“老旧”思想。很多很多年以前,在“同性恋”被视为洪水猛兽,人人谈之色变的年代里,愚钝的我曾满满地笃信,“同性恋”是肮脏的、见不得光、心理和生理都不正常的行为。这种曾牢牢地占着主导地位的“僵硬”思想,这几年来随着同性婚姻在美国以及很多西方国家的接受,加上与周遭同性婚姻人士的“井水不犯河水”的相安无事,心态也逐渐“柔软”起来。

直到这几天读到洋老太太的故事,突然就有了科普和求证的双重欲望。

花了点时间上网搜索了一下,从洋洋洒洒的大量讯息中,我简单地摘要和概述一下我“认可”的观点。要知道学术界好像永远没有“盖棺定论”的时候,所以我们也可以拣些自己认同的观点边胡说八道边等着那最权威的出炉。

摘录如下:

“现在学术界流行的说法是,性取向好像一道光谱,从1到10。1绝对异性恋,10绝对同性恋,大多数人都属于中间。人的一生中,性取向也是流动的”。“性倾向的定义并不单单含有或依赖于性行为,而是依赖并表现于一个人在性的持久性吸引,这包括一个人在爱、依附感、亲密行为等非性方面的内在深刻需求,具体表现例如:非性爱慕、共同目标与价值观、相互支持爱护、长久承诺等”。“性取向是可以改变的,性态度是受环境和外界影响……。”

有点洋洋得意。我的第六感觉还真是靠谱的!

回到老太太的故事。八十多岁的老太太还需不需要性,又怎么个“性”法是别人的私隐。这里,我又一厢情愿地相信老太太情感上需求远大于生理需求!

来,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老太太的案例。

一直独自操持着家里大小事务的老太太在丈夫退休前后感受不到任何的区别。相反,以前丈夫每天上班去了,眼不见心不烦,但米袋丈夫现在每天沉在自己的眼前而且对方从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错。作为老妻的她仍然每天一人在厨房忙早晚餐,一个人蹲在抽水马桶前吃力地刷边缘上污渍……。她忙碌的身影早已成了他生活中的空气那样理所当然。

如果米袋丈夫心存感激老妻辛劳,主动参与到老妻的兴趣爱好上来,或许两人精神上还能找到共鸣。就算是陪伴,就算是作为夫妻关系的链接和倚靠,去扮作老妻的忠实观众也许都能被老妻感受到一丝丝的爱意吧?

现实是老太太一个人上咖啡馆,一个人看画展,一个人……。男人都希望自己的妻子是好雨。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默默地付出,别抱怨别要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为什么女人就要做“好雨”,男人却如此吝于付出一点点呢?米袋丈夫最终被陪伴多年的老妻抛弃就是因为没有任何一点可以“利用”之处更别遑谈“吸引”。

一段关系也好,婚姻也是,能够互相倚靠,能够各被对方所需才能走得更长远更稳固。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关菊英的遭遇。她被风流才子丈夫黎小田屡屡出轨伤得心碎一地,不得不中断自己事业而远走加拿大疗伤。事隔多年后回流香港,她慎重地选择了同性婚姻。从她在以前婚姻中伤心欲绝到如今一颦一笑中焕发出被宠小女人的幸福,我们不难发现原来一个女人婚后是否幸福,LOGO是她是否时时笑靥如花。就如多年后当她再次选择伴侣时所言伴侣的“性别”其实远没“懂你”重要。

至于为什么有些在异性婚姻里撞了南墙的人会有过激选择呢?我想,这些人就是学术界里被认为在光谱中间5的人吧。既然刚好是在正中间的支点,稍有动摇就容易偏向一边。如果对异性失望了,自然就会倒向同性。

因为是同性,相同的思维模式,同样生理经历,更相近的体力和类似情绪体验等诸多综合因素,也因此心灵上更能惺惺相惜。在异性婚姻中被伤害过又或在情感中长期得不到回应和共鸣的一方或许就会因此产生逆反的心理而转向在她(他)认为更有同理心的同性。这也是两个案例中两位主人公最终选择了志同道合的同性而非以前的异性。

这样自说自话、胡说八道了一通不知会不会招来别人怒骂。别太当真噢。我是写着玩,你们就玩着看。但如果哪一天,你突然就觉得身边那个你认为最熟悉的爱人变得神秘和陌生,而且身边还出现了亲密的同性,千万别掉以轻心,因为万事皆有可能。

- 作者 -

苏姗,Susanli0503, 定居在美国三藩市,热爱唐诗宋词,对方块字有着难以言喻的爱,平时自娱自乐写点生活感悟,喜欢从自己的视角去看和感受自己所处的中西和壁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热闹是因为你说东家的长,我说西家的短。

编后语│审美

性取向问题的讨论,是一个灰色的话题。在人类繁衍的历史长河中,都是由于男女的生理结构的差异而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女人的生理结构是孕、育生命,男人的生理结构是养、育生命。为了生命的延续,男女生理上的相互吸引,云雨而后生命诞生,而后为新的生命操持一切而奋斗。其实由于生理结构的不同,生理上的互补是无法消除潜意识上的陌生。所以男人需要哥们,女人需要闺蜜,哥们、闺蜜之间容易产生共情。这种共情,是男女之间无法产生的愉悦。性心理学,其实是包含同性、异性之间心理研究。

鸣谢本刊特约评论嘉宾:

潘鸣  玉树临风  米粒儿  侯秀坤  郭建荣  周核桃

李强  清秋致远  王丽丽  吴北京  张振之  文如风

季节  三月闰竹  黄小峰  林之眉  星满池  李珍桥

雨萧  叶晓华  绒刺  王世辉  马士红  孙文平  

陈星  许文志  伊欣  苗月坤  咸大龙  刘明礼 

孙华  月牙儿  靳玲  沈青出  曹国平  靳相柱

程红  徐淑红  张继梅  董续光  宋雪梅  

闵然  戴建霞  倪以军  文远竹  朱秀娣

主编:陈露晓

责编:沿小路

总监:石雷  尹龙龙

审稿编辑:韦海燕  

编委:

马新国(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德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李桂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裴纯礼(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付德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邓绍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黄传武(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法制│道德│民主│公正

科技强国  文化兴邦

征稿启事

           写出生活的痛点尴尬

           写出独有的思想内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