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评论》陈长琦 陈果:为什么说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依然叶 2020-07-15
来源:《历史评论》2020年第2期




统一是中国历史走向的主流。千百年来,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始终是萦绕在无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情结,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价值取向。


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文明由分散走向统一的时期。在早期文明发展阶段,东亚大陆上散布着许多部落、方国,立足于中原大地的夏、商王朝在不断融合诸多部落、方国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区域性的统一国家。周灭商之后,通过大规模的分封,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部族统一的、分治型结构的国家,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周王朝与封国之间形成了宗法上的宗主与宗子关系、文化上的一体认同关系,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走向。正如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一文中所说:“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周天子成为国家统一的象征,其权威成为维护国家统一的旗帜。即使在以后的争霸中,诸侯们也必须“以王命讨不庭”,以“尊王攘夷”相标榜,不敢公开有违于追求统一之民心,相应地,讨论天下如何“定于一”也成为春秋战国各家各派的中心话题。
 
秦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实现了新的统一。秦王朝在国家治理形式上采取中央集权模式,改变旧的世袭分权导致的分治状态,从制度层面强化了国家统一的政治形态和文化意识。秦汉时期是倡导国家统一的文化意识的成熟期,统一被视为天之经地之义,所以汉初董仲舒鲜明地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天下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车同轨,书同文,“一法度衡石丈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图为刻有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诏文的铜权。故宫博物院 / 供图


秦统一至今两千多年,中国经历了由统一到分裂、由分裂到再统一的历程,其历史走向的主流是统一。作出这一判断,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认识。
 
一是从时间存续来看,从秦统一到清帝退位,中国历史2100多年,统一的王朝秦汉有400余年,隋唐有300余年,北宋有160余年,元明清超过600年,统一的时间累计超过1500年。分裂的时间主要集中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有300余年,其中包含西晋统一时间约40年;唐末五代时期,约70年;南宋时期,约150年。分裂的时间相加有500多年。简单地从时间存续来看,秦统一以后的中国历史,统一持续的时间约为四分之三,分裂的时间约为四分之一。
 
二是从维护统一的文化意识看,追求统一的文化认同始终是矢志不渝的价值观。以分裂时代的魏晋南北朝为例,可以看到,在汉末动乱、三国鼎立的过程中,曹、孙、刘三大政治集团乃至之后形成的魏、吴、蜀三国之间,虽然势同水火,军事斗争你死我活,但他们都以“汉室”、“天子”为象征,坚持统一的国家认同,以维护国家统一的旗帜和策略动员民众。曹操是其中的典型人物。曹操是汉末国家政治资源的最大攫取者,虽然位高权重,但他深知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仍然不得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与孙权同样深谙此道,打出了“匡扶汉室”、“恢复汉家天下”的旗号。这都说明,即使在分裂时期,即使在各种利益集团的私心私欲妨碍国家统一的时候,维护国家统一仍然是不可违抗的最大民意,这就奠定了国家重新走向统一的深厚思想文化基础。
 
中国历史走向中出现的分裂状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表现为中原王朝的内部裂变,集中在东汉末年到三国、唐末到五代时期。另一种表现为民族交往、融合中的曲折,集中在东晋南北朝以及南宋与金的对峙时期。
 
第一种分裂状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不平衡,以阶级、阶层、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为具体体现。例如两汉400年的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改变了南方尤其是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形成了益州、荆州、扬州三大经济区。益州人口由西汉的478万增长至东汉的724万,荆州由360万增长至627万,扬州由321万增长至434万。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互相促进,所以在东汉后期出现了多次调发南方郡县租米赈济北方的情况。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区域政治集团的成长,而区域政治集团的成长则为割据势力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客观而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政治集团的成长并不必然导致国家分裂,否则,我们无法解释同样经济发达的南方,为何在明朝没有出现导致国家分裂的力量,而是成为维护国家统一、稳定的柱石。以此观之,导致汉末国家分裂的直接原因是东汉晚期统治集团的分裂,分裂后的统治集团与区域政治集团相结合,才是导致汉末国家裂变的主要因素。
 
第二种分裂状态的出现,则需要从民族交往的曲折性来寻求答案。西晋之后出现270余年的长期分裂,内部原因是中原王朝统治集团的腐朽与内乱,外部原因则是北方游牧民族乘势而起,以军事手段掠夺中原农耕文明积累的财富,冲突和战争代替了和平的交往与融合。
 
在决定国家统一与分裂的诸因素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对历史走向具有决定性影响。历史上各个阶级、阶层、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包括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军事掠夺甚至入主中原,本质上都是这一规律的具体的、历史的反映。但也正是在王朝内部的分裂中,在各民族曲折交往中,相比和平、统一时期,普通民众更加体会到统一是最大的福祉,形成了最强大的民心民意基础。哪个统治集团的措施契合这一趋势,普通民众就会选择谁、支持谁。汉末区域政治集团的成长与统治集团的分裂、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与五胡的南迁、唐末藩镇势力的坐大、两宋金人的南侵等,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国家的统一产生了直接的、重大的影响,但都不能改变国家历史的根本走向,不能改变文化上追求统一的历史趋势。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历史虽然长达270余年,然而最终依然走向统一。一些观点认为,隋唐的统一不是汉民族社会必然发展的结果,而是侵入中原的“北方民族大团结”所带来的。但是,这里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北方民族大团结”,其基础是各民族日渐深刻地认识到统一与和平是最大的福祉,并且只有在统一的格局中才能确立自己的地位。例如,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在自己的历史书写中,就特别强调自己是黄帝的子孙,大家原来是一家。所以可以说,在曲折、磨难中日益充实并巩固的维护统一的文化观念,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走向长久、稳定的基因。

点评: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上虽然出现过暂时的分裂,但紧随其后的是在规模和程度上都有进一步发展的新的统一。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历史悠久的统一观念是值得我们倍加珍视的历史智慧。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周  群  高智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