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汉帝国

 恶猪王520 2018-04-08

西嶋定生是日本著名的历史学家,毕生专注于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国帝国制度的发展,以及随着帝国制度的发展,带给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结构的演变这些方面有着深入而独到的见解。


《秦汉帝国》这本书是作者西嶋定生先生对秦朝与汉朝,也就是中国帝国起步阶段的中国社会的再现。作者认为秦汉作为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的起点,也是中国帝国制度的起点,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乃至整个东亚世界。


本书论述了在秦汉400多年的历史浪潮中,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礼教制度的演变,以及这一演变对中国和东亚世界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一、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建立的特殊意义


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战国以来混乱的局面,统一了天下。但这种统一绝对不仅仅是领土上的统一这么简单,秦朝的统一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多面的统一。在秦王朝所属的疆域之内,用同一种书写文字,统一车辆轨道的宽度,人们的日常行为要遵从统一的道德与规范,也就是所谓的“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华夏子民全部遵从一个法度,天下官吏全部效忠唯一的皇帝,这个史无前例的庞大改革在秦朝短短十几年之内就完成了。而秦朝当时要完成这些改革,需要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以法家理念治国的秦朝,以法为基础来实现这一壮举。


首先是废除分封,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度。郡县的长官由中央任命,并直接对皇帝效忠,这就是打破了周朝已经存行了800年的君臣关系,让地方直接对中央负责。接着秦朝政府又颁布了有关经济、交通、文化、礼仪等各个方面的法度。这种法度上的统一,是一种强制性的统一,全国上下无论身份高低都要遵从。全华夏民族就这样第一次被统一到了一起。此后这种统一又与儒家礼教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大一统”思想。


二、汉朝的政治主导思想如何从法家演变到儒家


汉武帝时期,虽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儒家并没有取得实际的政治主导权,武帝尊崇的依然还是法家思想。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此时的西汉疆域最为广阔,对匈奴的征战也是连战连胜。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繁荣无比的大汉王朝,内部实际上面临的却是人民贫富差距严重,百姓叫苦连天的困境。对外征伐的巨额开支,已经将之前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积攒下的财富消费得一干二净,汉武帝迫切的需要经济来源来支持他的对匈奴作战和开拓西域政策,因此汉武帝重用了像张汤这样的法家官吏来推动经济改革。但当时的经济改革使得平民与豪族都陷入困境,造成了更剧烈的社会动荡,社会越动荡,就更需要酷吏来更严厉的执法,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汉武帝之后儒家的地位不断提高,到了汉元帝时期,儒家开始正式走上政治前台。当时的儒家除了传播仁礼思想之外,更多的是通过德运观念、阴阳调和,还有谶纬说等来为王朝的正统性正名。天子与皇帝作为上天的代理人,祭祀时称天子,面对臣民时称皇帝。而国君只有可以同时满足作为天子与皇帝的条件时,才有统治天下的合法地位。儒家的这种正统性观念之后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历史,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在试图证明自己君权天授的合法性。而这种君权天授的合法性与大一统思想相结合,就成了各个中央集权王朝将华夏民族团结起来的基础思想。


三、两汉王朝对于整个东亚世界的影响


汉朝时期,处理和各个国家的关系时,大体分为三类。首先是像匈奴这种国家,汉朝以敌国之礼对待。这里的敌国不是指敌对的国家,而是指实力可以匹敌的国家。对待这种国家,汉朝时战时和,保持一种平衡关系;第二种就是像朝鲜、南越这样的国家,西汉朝廷赐予他们王的称号,让他们成为自己的附庸国,这种国家被称为外藩;第三种,针对那些不安定的,不服从汉王朝统治的,这些国家就会被吞并,并设置郡县。而这其中的外藩政策成为东亚世界起源的基轴,中国皇帝册封周边国家君主王侯以爵位,使这些国家被纳入到中国的政治体制之中,从而影响周边国家的政治、文化,这样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世界,也就是所谓的东亚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