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十匹马·两天·六百里:汉代酷吏为什么这么狠?

 思明居士 2020-03-10

汉武帝时期有一个人名字叫王温舒,汉武帝很器重他,就把他从广平都尉升迁为河内太守。王温舒在广平的时候就听说河内的豪强势力太大,做出一些违法之事后,当地官员也是无可奈何。

王温舒还没有到任之前,就已经传达了自己的命令:购买五十匹快马,平均分配在河内至长安的路上。河内的所有人都看不穿他的意图。王温舒到达河内之后,马上挑选出一批不怕死的人充当自己的副手,组建了一支敢死队,开始缉捕豪强。没用多久,郡中一千多家豪强基本上全部落网。

河内的大多数豪强在长安都有靠山,他们相信只要运作一下,就可以免去灾祸。这时,王温舒的马派上了用场,他命人日夜兼程,将处罚方案以最快的速度呈给汉武帝。两天之后,那些豪强还没付诸行动,汉武帝批准王温舒方案的文书已经返回。

河内的人这个才明白王温舒当初的用意。而那些豪强,势力大的诛灭全族,势力小的代表人物被砍头,而他们的家产一律充公,来抵消他们之前的罪过。这一事件,流血数十里,河内震怖。

王温舒是汉代酷吏的代表。所谓酷吏,就是严刑峻法的一类官吏的总称。在史书的记载上,汉代的酷吏最早出现在文帝时期,而大批的出现则是在武帝时期。这一现象的发生,到底是史官的有意为之,还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今天就来简单分析一下背后的原因。

五十匹马·两天·六百里:汉代酷吏为什么这么狠?

西汉是在秦朝的废墟之上建立起来的,秦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集权式统一帝国,几乎就是同一母胎出生的兄弟。

西汉可以延续两百多年,得益于对秦的反思,秦就像一面镜子,时时刻刻都可以映照出汉的问题。可是制度上,西汉却是无法摆脱秦的影响,因为在刘邦还定关中的时候,秦的制度就已经在西汉帝国的前身牢牢扎下了根。

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掌握了秦帝国的组织结构。当刘邦在首次攻破关中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忙着抢夺珠宝的时候,只有萧何将秦丞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文书、地图、户籍等资料,收藏了起来。

后来楚汉相争,刘邦可以详尽地了解天下的形势:某地军队如何驻扎,某地人口多寡,某地税收怎么最大化······都是萧何弄到的这批资料的缘故。

同样,西汉在建国后,这批资料依旧起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法律,完全承袭下来。根据相关学者研究,秦国法律的详细程度在今天看来也是不遑多让,即便是偷窃了别人的一片桑叶,也有相关的惩罚机制。

五十匹马·两天·六百里:汉代酷吏为什么这么狠?

多年的征战导致了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即便西汉依照秦的法律,在真正实施的时候也不过是做做样子。这是黄老无为作为汉初主流思想积极的一面,而另一面则是加强了皇权。

司马迁以敏锐的洞察力将老子与申不害、韩非放到了一起。申不害和韩非的思想得益于老子,黄老无为在汉初已经夹杂了法家的思想。

汉文帝已经是比较开明的皇帝,但是当他询问周勃关于全国案件问题的时候,周勃汗流浃背。如果仅仅是因为自己不堪重任,周勃怎么可能会汗流浃背呢?周勃可以跟随刘邦灭掉项羽,之后又削平诸吕的大将军。唯一解释得通的原因就是周勃对皇权的恐惧,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

后来周勃确实栽在了刀笔吏的手中,同样的恐惧,让他不知道怎么为自己辩解,最终虽然得以幸免,早已经惊魂不定。周勃在出狱的时候,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我曾经在战场上带领千军万马,却不知道狱吏的尊贵啊!作为皇权的代言人,狱吏就是皇帝最趁手的工具,是维护皇权至高无上的王牌。

汉文帝选择狱吏,也是不得已。他来自于遥远的代地,在长安没有自己权力基础。当初陈平、周勃等人选中他,仅仅是为了不再重蹈吕氏的覆辙。他在大臣的眼中的形象,最适合的名词就是傀儡。

周勃、陈平等军功集团的人,虽然没有谋反之心,却也是不服管教,排挤贾谊,让汉文帝身边缺少了一位可以信任的政治天才;北方的匈奴,持续不断地南下侵扰,和亲等政策可以安抚一时,却不能彻底解决这一边患;诸侯国之间血缘越来越稀疏,矛盾越来越激化,尤其是吴王刘濞的儿子被后来的汉景帝打死,吴王虽然隐忍不发,却是暗流涌动。

五十匹马·两天·六百里:汉代酷吏为什么这么狠?

面对这种形势,汉文帝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拔为己所用的人才,他命令郡县推荐“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可惜结构单一,取得成效不佳。汉文帝只好将目光投向了刀笔吏。

官和吏,在秦汉时期是同样的意思,在宋朝大开科举制后,就慢慢地变得不同。所以在秦汉乃至于春秋战国,与官吏相对应的是士。战国养士之风盛行,这些士根本不是什么官,而是属于幕僚,他们心中自有一份准则。而官吏所遵守的则是国家的规则,对于国家来说,官吏才是更加有利的一个阶层。

秦汉统一之后,虽然有很多士人,但是他们被同化,直到消亡。而官吏则更加风生水起,成为统一帝国的主要行政人员。

汉代经济的复兴,得益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贯彻。但是无论多少强大的政策,不能与时俱进,只会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到了汉文帝时期,商人阶级已经开始抬头,无论政策上如何压制,他们在民间的身份已经变得高贵起来。而作为拥有大量都市的汉帝国,不可能仅仅依靠农业,放弃商业,商业的发达对于庞大的西汉帝国而言也是利大于弊。

于是民间起了微妙的变化,商人可以通过手中的财富,攫取更多的财富,而原本拥有土地的农民慢慢成为无业游民,他们只好依附贵族或者商人。这种变化,不仅会导致商人势力的崛起成为豪强,百姓的流离失所,也让朝廷征兵成为大问题,可以说,商人的崛起直接危害到了汉帝国的根基。

打击豪强势在必行。汉文帝在位的时候,已经开始着手应对,直到汉武帝继位之后,才真正大面积的处理汉朝的忧患。

五十匹马·两天·六百里:汉代酷吏为什么这么狠?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本人的性格固然不可忽略,但是他所有底气还是来自己祖父和父亲留下的堆积如山的财富。

此时西汉帝国对匈奴的政策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汉武帝开始主动出击攻打匈奴。只要是战争,就必须安排好后勤补给。于是朝廷征调大量的徭役为战争输送物资,很多人为了逃避徭役就开始钻法律的空子。

汉武帝不仅在北方与匈奴作战,在其他地方也在不停地作战。东南方发动了对两越的战事,消费巨大,一时间经济萧条,商业没落;东北方打通了秽貊、朝鲜的道路,设置了沧海郡,却让燕齐两地的人民饱受离乱之苦;西南面令人凿山劈岭,修路一千多里,扩大巴蜀与外界的联系,如此的劳民伤财,让巴蜀的百姓苦不堪言。

积累的财物总有用光的时候,于是一连串的社会效应出现了。打仗需要钱怎么办?只要有人出钱就可以买到官,不仅可以买到官,还可以免除罪过。

之前的官员虽然有的严酷,但是拥有很强的能力。经历了钱权交易之后,整个官僚体系得到了很大的冲击。官僚系统被破坏,原本治理天下的官成为了一种生意。

做官原本是为了维持帝国的运转,又相应的处罚条例与之对照,即便权力在手,官吏也会有所收敛。可是一旦破话了良性的处罚制度,百弊丛生。

法律条文卷帙浩繁,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可能完全学会。可是当一批原本为了谋财的人当官之后,就会刻苦学习法律,他们并非为了更好的治理国家,而是为了利用法律为自己敛财,或者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酷吏大量出现了。

名利双收,名在利前,所以史书上很多的酷吏即便家徒四壁,却是非常的残酷,比如张汤,死的时候一贫如洗,连葬礼都没有钱置办,但是能说明他是个好官吗?当然不能,因为他追求的就是名,好的名声可以让他得到皇帝的信任,满足自己肆意运用权力的快感。

五十匹马·两天·六百里:汉代酷吏为什么这么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说法,让许多人以为汉武帝真的崇尚儒家,实际上并非如此。汲黯就曾经当面指责汉武帝,内心私欲太多,只是在表面上实行仁义。后来的汉宣帝类似的话责备还是太子的汉元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凡此种种,都可以说明,“独尊儒术”只不过是一个幌子,用来争夺话语权的幌子。汉武帝想要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找到一种学说与掌权的窦太尊崇的后黄老学说抗衡。而在秦之后,能够在思想上与黄老的道家相抗衡的只有儒家和法家。

全民痛恨法家的时候,汉武帝自然不会去选择法家,所以只能选择儒家。而此时的儒家也是经过包装的儒家,它有着法家的内核,表面上依旧是仁义。

因此,汉武帝崇尚的儒家,是一种法家化的儒家,这种儒家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权力集中,还可以对付那些不听话的大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等级森严的说法,汉武帝自然不会放过。

董仲舒当然还留了一招,面对日益膨胀额君权,他弄出了一个天人感应。以所谓的天意来压制君权。这个学说当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能够时时刻刻制衡君权。

所以崇尚阳儒阴法的汉武帝,重用酷吏为自己敛财一点都不奇怪,他本人就非常崇尚法家。文章开头的王温舒打击豪强有汉武帝作为他的后盾。王温舒杀的豪强自然都是触犯了法律,但是还有一大批无辜的百姓受到株连,这就是酷吏的残暴之处。

五十匹马·两天·六百里:汉代酷吏为什么这么狠?

严刑峻法是否真的可以让社会安定呢?答案是否定的。大秦法律事无巨细,但是违法乱纪的事情层出不穷。张良刺杀秦始皇都可以轻松逃脱,可见这个庞大帝国的法律执行力又多么糟糕。

一旦法律严酷到一定程度,权力的中心就已经发生了扭转,皇帝本身是权力的中心,酷吏不过是代言人,随着法律的严酷,那些酷吏就成为权力的控制者,皇帝成为他们扯起来的虎皮,酷吏真正达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

史书中对张汤的描述,可谓切中要害:

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物极必反”,非常有道理,不论是汉武帝,还是隋炀帝,包括后来的唐明皇,他们在位期间,国力都是空前绝后,但是后来又如何呢?他们都成为王朝的转折点,即便没有亡国,国运已经急转直下,后来的中兴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

如果将所有的罪责推给酷吏,固然是很过分。但是他们扮演的角色,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迷信宏观叙事的理论,往往忽略人在历史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五十匹马·两天·六百里:汉代酷吏为什么这么狠?

酷吏的存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有的群体。和西方相比,中国的古代的法治精神确实差了很多,可是完全否定中国古代的法治精神,也非常的不可取。酷吏作为中国法制精神的代表,不论是否来自民意,他们为中国古代法律的普及都做出了一定贡献。

基本上,酷吏都没有好下场。而酷吏悲剧的根源,就在于他所处的社会背景。酷吏基本上都是贪得无厌,仰慕权势,所以当他们一旦大权在握,就容易仗势欺人。而且一旦损失了社会地位,就再也无法找回,成为社会的牺牲品。

这些酷吏生活在竞争格外残酷的时代,他们都曾经是时代的幸运儿,都曾经受到无数人的仰慕,但是这种仰慕在那么的一瞬间,是否真的让他们得到过真正的快乐,就是个未知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