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荒废的西北窑洞:曾经有洞就有媳妇,如今被抛弃在黄土高原上

 昵称66099858 2020-07-15

2007年高考结束后不久,我独自背着包坐大巴去蒙古。中途经过河南的时候,高速路边散落着大量的废墟洞口。因为隔着距离有些远,我起初误以为这是北方人的墓穴,少年人的胡思乱想还把这牵引到盗墓那方面去了。后来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才恍然明白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窑洞。

摄影:Gary Lee Todd,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历史学博士|来源:去驴行‍‍

窑洞是黄土高原上最特别的民居,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西北一带。它的形成有自然环境和水土人文的原因,也有西北一带的落后经济形成的客观事实有关。

经过约三百万年的黄河冲积和沧海桑田的地质变化,黄土高原的土层变得十分厚重。这使得人们在凿洞的过程中,避免了塌方的可能。经过数千年的经验积累,使得建造窑洞的技术十分成熟,人们也不再仅限于有一处安身之地,而是凿出了不同功能的室穴,形成了一个繁衍生息的“家”。

身处在黄土高原上的农民,除了土地和牲口外,便只剩下这窑洞最能呈现家庭财富。古时在黄土高原上长大的青年,到要娶妻成家立业时,就得凿出一个自己的新家。若是父母健在,兄弟姐妹多,那凿出的窑洞是又宽敞又明亮。

若是独自一人,又没有乡亲帮助,凿出来的窑洞只能叫做“土窝”,附近的姑娘家哪家会愿意委身下嫁,所以多半是要打很久的光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窑洞象征着个人财富和实力,就如同今天丈母娘要求女婿有房才能叫“优质”。

但这背后折射的仍是黄土高原上的贫瘠。黄土高原虽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但因为水土流失,黄河泛滥,是一处需要靠天吃饭的地方。贫瘠的土壤,恶劣的环境,让身处在这片大地上的人们越种越穷。

所以即使后来有了更好的居住条件,农民们也只能选择更节约成本的窑洞。所谓的冬暖夏凉,哪有地面上的豪宅庄园更体面,更住得舒服。在上个世纪年代,窑洞仍然得以广泛存在,皆不是因为念旧的情怀,而是因为一个“穷”字。江苏矿权转让

所以看到今天的窑洞正在慢慢消失,许多宽敞的窑洞已人去楼空,基本被荒废在黄土高原上。我们并不认为需要在情感上感到惋惜,这只是代表着贫苦了数千年的黄土高原,正在改变贫困落后的一面,让许多劳苦的百姓住进了更崭新的现代化居所内。

许多人会觉得窑洞是西北的文化历史,是黄土高原的代表性文化之一,理应把其当成文物去保护。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活法,若是今天还有人继续以窑洞为居,那只能代表着我们还需要更努力去取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