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人们无法消除偏见?因为它是态度的一部分

 深入认知 2020-07-15

你是否曾经清醒的觉察过自己的偏见?

大部分人很难清醒的觉察自己的偏见。因为人们在对事物产生某种态度时,不可避免的受到情绪影响,无论是愉悦的情绪还是痛苦的情绪,都不可避免的使认知判断偏离了客观事实。

对于同样一个人,他身边的朋友对他会有不同的评价。为什么同一个人,会产生不同的评价呢?究其根本是认知偏见,使得人们无法客观,至少无法完全客观的评价一个人。因此,人们是无法消除偏见的。

本文偏见指的是非显著意义,通常大家理解的偏见指的是显著意义的偏见。

态度与偏见

当事物与你产生联系的时候,你就会产生一个态度。就如同正在阅读文章的你来说,你看到了这篇文章,因此与之建立联系,进而产生态度。

人们只会对与自己相联系的事物产生态度,这里的联系指的是广义上的联系。当你拿起一本书,拿起一只杯子,那么你就与之产生了联系。当你浏览文章,阅读资讯,同样与之产生了联系。哪怕是你看不见,摸不着,当你在思考宇宙时,宇宙便与你产生了联系。

只要跟事物产生联系,就会产生态度,并且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与你联系越紧密的事物,你越容易产生偏见。比如父母对孩子的偏见,恋人之间的偏见等等。“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典型的偏见。

这里的偏见,不是大家理解的显著意义上的偏见。所谓显著意义上的偏见,指的是通过简单的判断,就能够知道某一观点不符合事实的情况。这里的偏见既包含了不符合事实的情况,也包含了不完全符合事实的情况。比如,你对某个人的评价只有10%符合实际情况,那么你的评价在大多数人看来就是偏见。如果你对某个人的评价有80%符合实际情况,那么你的评价在大多数人看来就是相对客观的。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哪怕你的评价只有20%不符合实际情况,你仍然是存在偏见的。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偏见,所以在认识论中会有“逼真性”的理论。

情绪记忆对偏见的影响

情绪是有记忆的,某个人曾经对你好,那么现在你对他会有更加积极的评价。如果某个人曾经伤害过你,那么你现在对他的评价就会非常的消极。无论曾经对你是好是坏,你都无法十分客观的评价对方,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偏见。对于其他事物同样如此,但凡能够触发你情绪记忆的事物,同样能够影响你的判断。比如一首歌曲,让你联想到开心的或者悲伤的过去,进而产生情绪上的变化,那么对这首歌曲就会产生偏见。或是偏爱,或是偏厌,都属于你对这首歌的偏见。

情绪记忆具有延伸线,这使得人们哪怕对于非直接相关的事物,同样会产生偏见。比如你因为某件事而讨厌某个人,那么你会因为这个人而讨厌他做的所有事。哪怕是在大家看来都是无比正确的一句话,但是只要这句话出自你讨厌的那个人,你就会厌烦这句话。事实上,你厌烦的并不是这句话本身,而是厌烦说这句话的人。这种情况就属于显著意义上的偏见了,因为你并非出于理性的、客观的认知所做出的判断。

态度的产生与个体的认知水平、三观、生活目的、兴趣爱好、理想信念、情绪记忆等相关,可以说是态度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最重要的体现。在这其中,情绪记忆又对态度产生了较大影响。事物对个体产生的情绪影响,包括喜怒哀乐在内的一切情绪变化,都会影响个体的态度。如果事物能够给个体带来积极情绪,那么个体就会产生肯定的态度;相反如果事物给个体带来消极情绪,那么个体就会产生排斥的态度。

如何让自己的判断更接近“客观”

正如上文所讲,我们无法掌握真理,只能够无限接近于真理,这就是认识论中的“逼真性”。也就是说,我们无法完全客观的评价事物,只能够无限接近于客观的评价某一事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让自己的判断,更接近客观呢?

1、站在此时此刻分析问题

为了避免由于过多的联想所产生的情绪记忆,要时刻站在此时此刻的角度分析问题。无论过去曾经发生过什么,也不要去管未来会发生什么,只需要站在此时此刻的角度分析问题,就能够尽量避免产生偏见。因为大部分的偏见,要么是来自过去的经验,要么是对未来的预判。无论是哪一种,都不能够客观的反应事物当前状态。只有站在此时此刻的角度,才能够更加客观的分析问题。

2、站在问题本身考虑

很少人能够做到站在问题本身考虑问题,总是不可避免的掺入其他因素。就像你批评某一说法,并不是批评这个说法本身,而是批评提出这个说法的人。同样一句话,如果是出于你喜欢的人之口,那么你可能会无比认同。因此,只有站在问题本身考虑问题,才能够让我们更加客观,避免产生太多的偏见。

总而言之,偏见无法被消除,它本身就是我们态度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偏见,以更加客观的态度认知世界,却难以消除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