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美殖民地居民大都是英国人,为何还会爆发独立战争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20-07-15

从1606年第一批殖民者在大西洋西海岸登陆开始,在随后百余年时间内,英国共在北美建立了十三块殖民地。与印度等殖民地不同,在北美地区这些殖民地上居住的,绝大多数都是英国本土迁移过来的,当地原有的土著即印第安人已经被赶杀殆尽。但即便如此,1775年4月依然爆发了北美独立战争;次年7月4日,北美十三州联合召开会议,通过了由托马斯·杰斐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正式建立了新的国家。

北美居民无法认同其殖民地居民身份

北美十三州与英国远隔重洋,而当时的船舶航行仍以风力为主要动力,从欧洲大陆横穿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一般要在6周以上,加上船只需要维护,筹措补给和人员休息,每艘船一年最多航行两个航程,所以很多问题不得不依靠殖民地居民自行解决。

北美十三州的居民毕竟是以英国人为主的欧洲人,这使得他们一直认为:其在权利与义务方面同英国本土居民是平等的。但作为远在英伦三岛的英国政府看来,殖民地就是殖民地,无论居民是英国人,还是印第安人,并不能改变其原料生产地和商品倾销地的命运。

对法战争结束后,贸易限制更加严格

英法战争时期,为了争取殖民地人民的支持,英国方面放宽了对北美十三州的种种限制,使其对自身的内外经济事务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形成了英国之外的经济体系。实际上,独立战争之前美国的人均财富水平和生活质量都要高于英国本土,也比当时世界各地的大多数人生活的都要好。事实上,即使今天也仍有一半以上的世界人口平均收入低于200多年前美国水平。

英法战争结束后,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贸易限制越来越多,好在走私活动十分猖獗,各级殖民地官员又执法不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殖民地的对外贸易实际上并未遭受巨大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方面急于从殖民地压榨财富来弥补战争创伤,因此加紧了对北美十三州的商品倾销力度,征收的税费也越来越高。

北美居民担心再度回归贫穷

1765年,英国人在殖民地征收印花税,一切公文合同、报刊杂志甚至个人遗嘱都必须贴上印花税票,才能生效流通,导致殖民地爆发大规模抵制英货的活动;1773年,英国政府为倾销东印度公司的积存茶叶,通过了《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给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还允许免缴高额的进口关税,这种明显的倾销行为立即激起了殖民地广大人民的愤慨。

更加令北美十三州人民担心的是,既然英国方面可以在经济领域肆意颁布法令予取予夺,那以后也可以在司法、行政、宗教等领域横加干涉。那样的话,这些远涉重洋、不远万里移居到此的数百万移民将再次生活到水深火热中,百余年来辛苦争取的财富和自由也将付之东流,为了避免再次被迫离开故土或回归贫穷,北美十三州人民决定武力抵制英国企图加强其统治的任何尝试。

1775年4月19日,随着莱克星顿小镇的一阵枪声,美国独立战争正式打响,来自各殖民地的民兵迅速集结,并在华盛顿将军的带领下组成大陆军,开始武装反抗前来镇压的英国军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