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改委钦点!郑州,正在成为一个港口城市

 陪你去看房 2020-07-15


1

因为对外贸易的物流便利,目前崛起的发达城市,清一色是沿海港口。

港口的内涵,就是“国际贸易的物流集散地”。


香港、深圳、广州、宁波,新加坡、东京、纽约、迪拜,无不如此。


但对中国来讲,海上贸易有一丝隐忧:

中美博弈不是突出出现,也不会戛然而止。随着中国国力强大之后对美国威权的自然挑战,美对中的遏制必然是长期而反复的。


其手段,除了高科技禁运,就是海上贸易的封锁。

我国海运条件天然不利,进口原油的80%,都是从南海、从马六甲海峡通过。

南海各路势力犬牙交错,尤其是狭窄的马六甲海峡,极易被老美一剑封喉。

而马六甲海峡的西大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又是印度海军基地。中印关系,你也知道。


为保障航运安全,我们除了在南海造岛,夯实南海基本盘之外,还围着印度洋布置了一批重点项目:
  1. 在巴基斯坦建设瓜达尔港,直连新疆喀什,完全绕过南海;
  2. 在孟加拉湾的科科群岛上,建设“中国海军和平项目”;
  3. 在斯里兰卡、缅甸、吉布提、非洲东岸等地开辟港口和据点。

但是,尽管如此,中国在海外实质可作战的军事基地,却一个也没有。

一个都没有。

而老美有374个。

因为这实在不是一朝之功。并不是建个基地就完事的。如果核心军力不能和海外基地有强联系,那么战时基地就会沦为人质。

为此,我们不得不谋划“战略大后方”,用以表明:

封了马六甲、封了海上航路,我们依然有路可走。

这个战略大后方,就是亚欧大陆桥,以及运行其上的中欧班列。

2

这正是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

从战略意义上,我们需要这个大后方。

那么从经济意义上,这种铁路运输方式是不是符合市场规律呢?

大家知道,国际贸易物流往来,海运的优点是运量大(一艘远洋货轮一般可以载十几万吨)、体系成熟、运价低,缺点则是速度慢,运输时间长。

这种方式适合运输矿石、原油、服装、杂货、汽车等时效性不高的货物。


而像手机、芯片、仪表器件这样高货值、小件、时效性高的产品,则适合空运。

但是空运的价格又太高了,所以在这两种物流方式之外,有一个空白地带:

那些大件的、时效性中等、货值中等的产品,走海运嫌时间太长,走空运嫌价格太高,那么铁路这种方式显然就是一个折衷选择。

这是天然存在的市场需求。

中欧班列(郑州)的主体线路是郑州—汉堡,经阿拉山口和二连浩特两个口岸出(入)境,途经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6个国家,全程10214公里(经二连10484公里),历经2次转关、2次换轨,运行时间12天左右,比海运节约时间25-30天,比空运节约资金20%~80%

很多人知道,前几个月疫情期间,郑州机场运量大增,多次出现了爆仓情况。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欧班列今年也出现了井喷

从2月份中下旬开始,中欧班列的运量大幅增长,屡次刷新单月开行纪录。部分口岸甚至出现了较严重的拥堵,大量班列积压在口岸。

主要原因是订单增多,同时有更多的城市开行中欧班列(目前已达63个)。就连深圳、东莞这样占据水路优势的城市都开通了。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行中欧班列之后,出现了两大问题:
  • 一是混乱无序,对铁路线资源形成了无序挤占,浪费了资源和运能;
  • 二是多点开花,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相互压价。

地方政府认为,谁成为了中欧货运的集散中心,谁就能掌握未来“新丝路”的商业脉搏。

于是,为了抢占战略地位,为了在规划中成为节点性枢纽城市,各地出现了拼补贴的行为。也就是说,很多线路列车重载率低,空箱子多,政府只有加大补贴来维持运营。

所以,整顿线路、集约化运作势在必行。

3


为此,今年5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改委旗下)明确部署:

要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构建“干支结合、枢纽集散”集疏运体系,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现代物流枢纽。促进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

意思就是:

不能再各自为战了,我们要建一些枢纽城市,货源先集中到枢纽,然后再“组团出海”。


很快,这一会议精神就落实了。


7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支持郑州、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等5个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城市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


至此,5个枢纽城市尘埃落定。抢占节点性枢纽城市的“补贴大战”,胜负已分。

你没看错,郑州排在了第一位(国家文件中的排位是很重要的)。

这是专家组根据综合评分高低进行排的序,郑州位居第一,也是中东部地区获批建设的唯一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虽然看起来,2亿元分到每个城市才合4000万,不算多。但这背后体现的是国家对郑州的定位,后续必然会有很多隐性的资源加持。


例如,除了此次下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等部门也分别推出举措支持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

交通运输部提出,谋划推动一批大型枢纽站点集结中心(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项目等规划建设。海关总署也明确,支持建设中欧班列枢纽站点或集结中心。

为了落实海关总署的举措,郑州海关提出,在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开展组货业务及内外贸货物混编运输业务,释放中欧班列运能。

混乱的“战国时代”即将结束,未来两年,会形成几个精品线路和枢纽节点。

而郑州,就是第一个枢纽。

4


从地理位置来看,郑州地处中国大陆的心脏地带、中国铁路坐标原点。

到全国各大城市平均距离最短、速度最快、平均成本最低,无论中线还是西线,郑州都是必经之路。对于中东部发达地区的货源,尤其具有吸引力。


这个位置决定了,但凡提到内陆枢纽,就无法绕过郑州。

于是,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便应运而生。

上次我们写过,上半年郑州机场的货运量大幅上升,上升幅度位居全国第一。

随后,官媒放出机场扩建消息,要建巨无霸T3航站楼。


同时,郑州航空港接过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建
内陆自贸港(具体请看《郑州机场三期方案落地!要建巨无霸航站楼,还要建自贸港》

自贸港是要单独设立关卡的,是比自贸区更加自由的一种制度安排。目前在建的自贸港只有两个,一个是上海临港,一个是海南岛。

在一带一路、亚欧大陆桥的战略方向下被国家赋予枢纽的定位,从此郑州有了中欧班列枢纽节点航空港的双重加持

港口的内涵,就是“国际贸易的物流集散地”。产业链是跟着物流走的,这必然会吸引更多相关企业入驻,最终做大做强。

前30年,沿海港口城市的发达,全都是这个逻辑。那是海权时代的荣光。

而在即将到来的陆权时代,郑州,正在成为这样的港口。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