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横断山脉:这里曾决定唐朝的命运

 零壹贰012 2020-07-15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唯有一次决定中原王朝命运的战争,就是发生在僻处西陲的横断山脉上,唐朝与曾经崛起过的强大的吐蕃帝国之恶战。

在中国历史上,决定王朝命运的战争,多数发生于长城沿线或中原腹地。鲜有一次例外是,地处西藏和四川接壤处的横断山脉,成为决定中原王朝命运的主要战场。人们不禁奇怪,横断山脉僻处西陲,那里崇山峻岭、大雪封山、环境恶劣,向来人迹罕至,怎么会有大规模军队跑到那里决战呢?这就要说到吐蕃帝国和唐帝国的一段恩怨故事了。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1、吐蕃与唐帝国的恩怨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温度低,空气薄,生存环境艰难。唐代以前,中国没有与西藏地区来往交流的记录。对古代中国人而言,那里是一块绝域,一片空白。隋唐之际,西藏突然建立起了大型国家,号称吐蕃。吐蕃通过吐谷浑的中介,与唐朝取得了联系。当时唐太宗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推行“和亲”的怀柔政策,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亦多次提出联姻请求。唐太宗于是派遣文成公主入藏嫁给了他,增进了两国文化交流及建立友好关系。

 
横断山脉

唐太宗没想到,在唐朝统治的近三百年里,先后崛起过突厥、回鹘、薛延陀等部落政权。但他们兴盛得快,衰亡也快。其中唯有吐蕃帝国,能长久保持强盛,甚至在唐帝国灭亡后,它还处在巅峰状态。

吐蕃与唐朝的大规模冲突,始于吐蕃吞并青海地区的吐谷浑部落。唐高宗派遣名将薛仁贵率领五万大军讨伐,不幸惨败于吐蕃。要知道,唐高宗时代的大唐,正处在巅峰状态,疆域最广,人口最多,实力最强。即便如此,也不能奈何新兴的吐蕃帝国。

吞并吐谷浑后,吐蕃便与唐朝接壤,双方或大或小规模的冲突不断发生。

安史之乱后,吐蕃加紧对唐朝的侵略。杜甫《登高》诗中曾言:“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盗寇莫相侵。”当时杜甫正在四川,他所言的“西山”,正是处在成都西面的横断山脉。趁着唐朝的衰弱,吐蕃吞并横断山脉诸城,将双方国境线推到距离成都一百余公里以外的维州、保州、松州一带。

在四川南方,吐蕃也战果累累。它不但吞并了嶲州,还征服和笼络诸多南方蛮夷。连较为强大的南诏国,也唯吐蕃马首是瞻。

吐蕃给唐朝带来最大的一次伤害,发生在公元765年。当时唐朝大将仆固怀恩造反,勾引党项、吐蕃、吐谷浑、回鹘等军队入侵关中。吐蕃兵锋直指长安,唐代宗被迫退到河南陕州。吐蕃军队占领唐朝首都整整十五天,期间大肆掳掠。直到明白无以为续胜利果实后,才心不甘情不愿地退走。

自此以后,双方结下大仇,大规模冲突陡增。唐朝内部已经四分五裂,又遭遇如此强大的外部对手,左支右绌,疲于应对。

2、盟而不信,双方毁约的丑事

唐德宗即位后,认为内患比外忧的祸害更大。他想优先解决内部藩镇割据的问题,于是一改父亲唐代宗的外交策略,主动伸出橄榄枝,与吐蕃议和。

唐德宗像

公元783年,唐朝与吐蕃成功厘定边界,于长安西举行仪式,缔结和平条约。

解决了后顾之忧,唐德宗把力量都投入到对藩镇割据势力的镇压上。他将原在西北边疆的泾原守兵调往淮北,用以平定李希烈的叛乱。不料祸起肘腋,泾原士兵行经长安时,因获得的犒劳不符合预期,发生哗变,攻入长安城。仓促之中,唐德宗狼狈逃往一百里外的奉天城避难。

泾原乱兵找到在首都里赋闲许久的老首长朱泚,请他担任领导。朱泚一不做二不休,公然造反称帝,意图颠覆唐朝。河北和淮北战事未息,关中又爆发动乱,大唐王朝狼烟四起,几欲陷入分崩离析的状态。

唐德宗一面调发军队入关平乱,一面想寻求外援。刚和唐朝缔结合约的吐蕃,成为了他首先考虑的对象。接到唐德宗的邀请,吐蕃乐于在此时展示强大的实力,但又不能白白辛苦为别人打仗。于是提出,平定叛乱后,唐朝须割让灵州和泾州两城作为酬谢。

唐德宗当时正被叛军围攻在奉天城内,首都不是自己的,连命都可能不是自己的,哪里顾得上什么灵州和泾州?就大方答应了,催促吐蕃快点进军。

吐蕃果然出动军队,与唐军会合,在武功大败叛军,斩首一万余。唐德宗指望吐蕃继续进军,帮忙收复长安。谁知吐蕃与叛军眉来眼去,不辞而别了。

等到关中叛乱彻底平定,吐蕃来找唐德宗兑现承诺,割让两城。唐德宗一面埋怨吐蕃没有帮忙到底,收复长安,一面心疼两座城市,担心割让之后威胁到京畿地区。于是反悔承诺,一毛不拔,让吐蕃使者空手而返。

这样翻脸的行为,令吐蕃勃然大怒。马上派遣数道大军扫荡泾、陇、邠、宁沿线边境,劫掠人畜,割取禾谷。唐朝诸军闭关自守,不敢迎战。首都长安,宣布戒严。之后吐蕃连续攻克盐州、夏州、银州,唐军都不敢应战。

但战线拉得过长,吐蕃后勤一下供应不上。于是就哄骗唐朝,愿意再次议和缔盟。唐德宗轻信了吐蕃,派遣大元帅珲咸到平凉川会盟。谁料吐蕃打一开始就没想着议和,只想将唐方元帅虏获,携之入寇,一解违约之恨。

珲咸将大军留在身后,只带六十人的卫队到达结盟地点。吐蕃突然发动袭击,将卫队砍杀殆尽。荒乱中珲咸逃到帐篷背后,找到一匹马,爬上奔驰十余里,躲入唐军大营中,才逃过一劫。

短短一段时间,吐蕃和唐朝都把对手耍了一遍。开始是唐朝违反承诺,后来是吐蕃背弃盟约。至此,彼此之间再无信任可言。双方重回战争状态,一切都诉诸于武力行为。

3、南方战线救了北方战线

是年八月,吐蕃联合西羌和吐谷浑,兵分三路,入寇关中。最近扎营凤翔镇外四十里,长安震恐。唐朝诸道兵马皆闭关坚守,不敢开门迎战。吐蕃军大肆烧杀,掳掠万余汉民出关。百姓们一路哭声震天,不肯屈从投崖而死的近千人。而后吐蕃又连克华亭和连云堡两处军事据点,唐朝六军辟易。

之后吐蕃连年入寇,所至之处皆烧杀掳掠。唐政府组织不起有力的反击,西北边境一片疮痍。整个河西走廊,都被吐蕃据有,唯剩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孤悬西域。公元790年,吐蕃攻克北庭都护府,鲸吞西域的大部分地区。唐朝在西域的据点,只剩西州一地。而其与中央政府取得联系,还需绕道北方的回鹘东行。

在与吐蕃的战争中,唐朝政府已经调集大量山东军队入关助战,但也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照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首都长安势必难保,最恶劣的情况,将会危及到国家的生死存亡。

在阴云密布的绝境中,南方意外传来一个又一个捷报。原来吐蕃在北方进行劫掠,同时也推进对四川地区的侵略。在没有得到支援的情况下,剑南节度使韦皋组织起本部力量,进行艰苦抗战。公元789年,韦皋军大败吐蕃联军,斩杀二千余首级,生擒四十五军官,成功收复四川南部的嶲州。公元792年,韦皋进攻维州,俘虏吐蕃大将论赞热,献于长安,大振唐军士气。

四川地区身处崇山峻岭中,军力不强,唐德宗原来认为它能够保住自身就不错了。没想到川军如此争气,连败敌军,大挫吐蕃锐气,甚至改变了整体战略形势。公元793年,唐德宗下令重修北方盐州军事据点,同时诏令韦皋在南方战线发起攻击,牵制吐蕃的兵力。韦皋兵分两路,从西山和南道出,连破吐蕃峨和军与通鹤军。吐蕃南道元帅论莽热来救,被川军大破,斩杀千余人。南方战线的进攻和胜利,让吐蕃在北线不敢妄动,使得盐州城平安顺利筑成。

翌年,韦皋通过一系列外交手腕,使得附庸吐蕃的南诏重新归顺唐朝。南诏王牟寻遣兵奇袭,大败吐蕃军,降十余万人。将吐蕃势力,肃清出南诏。

韦皋对吐蕃战争获得的最大胜利,发生在公元801年。这一场大胜,也是唐朝对吐蕃的最大胜利,扭转了双方关系往另一方向发展。

韦皋取得一系列战争的胜利和招降策略,使得吐蕃在南方的势力土崩瓦解。吐蕃不得不在北方发起攻势,挽回颓势。在麟州被攻陷后,唐德宗又命令韦皋发起南方攻势,缓解北方压力。韦皋总统十路兵马,共四万余军队,沿着横断山脉由东往西,攻入吐蕃领地。战争从八月开始,绵延至十二月。川军累计攻破七座城镇、五座军镇,生擒六千余人,斩首一万余人,最后包围维州(今四川阿坝自治州理县东北)。

迫于韦皋的压力,吐蕃不得不放弃在北方的侵略。由其内大相论莽热统帅五路军马,共十万余众南下解围维州。当时包围维州的唐军只有万余人,论莽热轻敌冒进,被韦皋设计伏击,一举生擒。论莽热可是吐蕃军队数一数二的大人物,如此被对手生擒活抓,是莫大耻辱。韦皋将之献于长安,总算一雪公元765年首都被攻破的耻辱。

自维州之战后,吐蕃锐气大挫,再不敢发起对唐朝的进攻。双方重新回到了谈判桌上。经历旷日持久的战争,两国都筋疲力尽,无意再进行征伐。鉴于平凉川盟会的往事,双方也没有再举行媾和仪式,而是互送俘虏,派遣使者,恢复正常邦交。唐德宗时代绵延了近二十年的吐蕃战争,正式宣告结束。

纵观这场持续了二十年的战争,唐军在北方战线上,长期处于被动状态,虽然得到山东方面源源不断地支持,依然没有取得一场像样的胜利。而南方战线只靠川军单打独斗的英勇表现,却维持了整场战争的均衡局势。他们在横断山脉的进攻战,以寡敌众,以少胜多,擒获论莽热,才终结了战争。这样的战绩对比,让我们看到南方战线士兵及其统帅韦皋的表现,堪称异乎寻常地优秀。如果没有他们卓越的表现,唐德宗是否能守住长安,唐朝是否能继续延命下去,尚是未知数。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唯有一次决定中原王朝命运的战争,就是发生在僻处西陲的横断山脉上,唐朝与曾经崛起过的强大的吐蕃帝国之恶战。吐蕃帝国消亡后,横断山脉重归安静。千年以来,人们在那里基本上未再听到金戈铁马在耳边回响。

参考资料:
1、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99年
2、欧阳修.《新唐书》.中华书局.1999年
3、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99年
- 完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