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五代导演发轫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之初,他们大都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82届毕业生。在中国影像空白贫瘠的时刻,汲取国内外制作经验,在国际影坛上展露头角,开创了中国电影新局面。第五代导演从少年时代起,他们就被卷入社会大动荡的潮流,有过许多苦难和坎坷的遭遇,他们经受了严厉的生活考验,在影片中释放出了全部的力量。 《黄土地》,实在是值得宣传,值得评价。它是一部“奇”片,一部实验电影,一部先锋电影,这在建国35周年来的中国电影中确实是罕见的。《黄土地》是一个奇迹。 影片以童稚观点回忆“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故事,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颂扬中华民族激扬昂奋的民族精神,融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于一炉,发挥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 《孩子王》身上带有的陈凯歌式独特气质:对中国文化内涵、传统理念触及程度的深远。这从《黄土地》开始一直到《边走边唱》,他的坚持都是不曾停止的。 “悲剧内核”+“喜剧情节”+“严肃社会问题”,通过“越界”与“重叠”,构成离经叛道混合体,冷峻的幽默实属难得而珍贵。 对抗毛意识形态之作品,冷色调。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你不了解的人过着你没见过的生活,经历着你无法理解的人生。 最质朴的情感,最质感的表达,简单却纯粹地生发出强烈的情感力量。 戏子,本是优雅唯美的象征,却成了世俗宗法的牺牲。所有的反差,度量了一个深渊,一如片中“老爷”的面目身影,难见其形。 至多认为这是一部成功展现黑色幽默的作品,姜文、李保田的表演可圈可点,可距离《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作品有不小差距。 影片透过一个人的一生遭遇,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对死亡的苦笑。全片具有一定的史诗性,这种史诗性被包装在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之下,同时隐隐露出一股的悲悯情怀和伤感的黑色幽默。 《秋菊打官司》是张艺谋拍给外国人看的片子,里面花了很多功夫表现中国传统社会的风貌。 《菊豆》中的故事才是中国漫长历史的正经,宗法社会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它也有它温暖可人的一面。但更多的,是无意识的吃人。是的,无意识的吃人,比有意识更为恶劣,更难洗刷屈辱的命运之轮。 《老井》超越了严格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将直面人生的纪实性与中国文化象征的哲理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在80年代初大量涌现的取材于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文学作品以及影视中,《高山下的花环》引起了最强烈的反响。这首先是因为作品写出了那些平凡的人们崇高而伟大的心灵。 影片质量优秀,虽然老派,从镜头语言来看,还是一级大师水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