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名家学语文,遇见心中的英雄

 陈林细谈教育 2020-07-15

我为什么对跟着名家学语文比较感兴趣?一方面它确实有些争议,我们都说语文是交际的工具,绝不单单是纹饰自己的符号。跟着名家学语文,有些过于抬高学习语文的要求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名家能够通过自己的名作说服读者,并且让读者感到愉悦,他或者他的文本的交际能力一定是很强的了。这是我从表面上介入之后的感受,它给了我一种直觉,学语文,从名家的文本入手,从名家入手,应该是行得通的。

先谈谈简单的识字。在国内已有不少不家庭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试验,他们跟孩子一起读名家写的好玩的故事、名家编的绘本,来回几次,孩子居然就能识字了。

我在我任职的第一所学校曾经开展过闲适性课外阅读课程,对于一年级,我们提倡师生共同轻声朗读故事,是的,是名家写的好玩的故事,你猜怎么着?很多孩子然后居然自己能读故事了。这看起来要比我一个字一个字教要快捷得多。

我儿子也是一个例子。孩子三岁的时候,我找了一个识字软件,这个软件应该还是很有意思的,但是孩子当时能记住,过几天就又全忘了,为此,我还跟他发过火。有一次,火太大了,以至于孩子吓坏了,我很舍不得,在他终于睡着了之后,亲吻了他,我真的好心疼好心疼。

后来,我改变了策略,我亲自带着他读绘本,读名家写的小故事。起初是读给他听,后来他兴趣越来越浓,干脆坐在我的腿上跟着我一起读。他的识字量反而很快增加了。

我曾经采访过一些孩子,问他们为什么喜欢听故事,他们的回答基本上一致:有趣啊。我喜欢那个人啊。当然也有少数孩子回答:我喜欢写这个故事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过“思维教室”的概念,他十分提倡孩子去图书馆、阅览室阅读课外书,阅读名家大作。他认为,孩子们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会在某一个突然的时候,遇到与他灵魂深处很渴望的一个英雄,而这个英雄会一直激励他走完美好的人生。

就我目前阅读的感受来看,我可能遇到不止一个英雄了。在哲学方面,我最欣赏的英雄莫过于海德格尔,而在国学经典方面,我崇尚老子;在文学方面,我很喜欢曹雪芹。在社会学方面,我比较欣赏布尔迪厄以及哈耶克。我曾经利用两个月的时间,专门研读哈耶克。读他们的书,他们有没有让我增长了见识,提升了我的交际能力?我心中是有数的。最起码,我现在内心深处,能够感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多元,文化的多元,人性的多元,生存环境的多元,我们需要尊重世界、理解世界。

因为有这些“英雄”的存在,我感到我的精神才如此的丰盈,我才能更加宽容地理解这个世界,并不停歇脚步地追求,勇敢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用悲悯的情怀看我们学校的老师,看所有正在被应试教育压迫着的孩子们。

我真的希望,我们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名家,一个英雄,我们每个老师心中,都有一个名家,一个英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