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心屿原本是两座小岛,孤屿叫法另有所指,千年故事你可知道

 孤舟独钓88 2020-07-15

原创 孤屿志 孤屿志 5月15日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但没一座孤屿是弥永孤寂的。而所有的繁华都是从一片寂寥开始的。

江心屿原本是两座小岛,孤屿叫法另有所指,千年故事你可知道

△孙廷洪摄于20世纪70年代

白鹿衔花而来的温州,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位于瓯江上中国四大孤屿之一的江心屿,便是这片氤氲美好中让人流连的扉页。

自南北朝,永嘉郡守谢灵运登岛并留下迄今所知最早的一首诗歌后,似有一只无形大手将笼罩孤屿的雾气挥散了去,世人慕之、往之,演绎出了许多动人故事。而我们未必知道的是,在与华夏历史的一路并行中,江心屿已悄然不同。

《人间词话》里,王国维曾用三首诗描述人生的三种模样。江心屿,这座千古风流的诗之岛,乾道变化,亦是三首诗。

南 北 朝

“山”形沙洲初露角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谢灵运《登江中孤屿》

在东晋之前,江心屿不过就是一个瓯江上与寂寞为伴的荒凉小岛,直到谢灵运的到来,拯救了它的孤独。

公元422年,谢灵运离开东晋都城金陵(今南京),南下永嘉郡城(今温州)赴任太守。当初踏这片偏僻土地时,新太守的心情不甚明朗,被贬来温,他未来的仕途就如这江面景致般,朦胧一片。

江心屿原本是两座小岛,孤屿叫法另有所指,千年故事你可知道

△元王振鹏绘制的《瀛海胜景图》,图中小岛为江心屿

就在这时,江风吹开雾气,一方沙洲小岛隐约出现。彼时温州,比现在一定粗犷许多,小小礁岛,看起来是那样宁静、野逸,如水墨画晕染在郡城的江面。

无名、孤屿、孑然独立……兴许是眼前所见扣动了他乡客敏感的心弦。于是,孤单如谢公,摇着一叶扁舟上了江中小岛,他留下了一首并不孤单、甚至广为传颂的《登江中孤屿》。

和所有的寒门逆袭一样,江心屿如今名满天下,曾经籍籍无名的时光似乎有点让人怀念。谢公感慨之作中的这座还没成为江心屿的无名小岛到底是什么模样?

江心屿原本是两座小岛,孤屿叫法另有所指,千年故事你可知道

△国学大师饶宗颐(选堂) 绘

从诗中的“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一句理解,当时的小岛中央有一条川流,成东西两山对峙之势。“孤屿”并不指整座岛屿,而是川流中露出的礁石。

嘉靖年间编的《孤屿志》明确记载“两峰对峙,中川流,又名中川,川中有小山,即孤屿也。”此“孤屿”非今孤屿。

1600多年前江心屿形态像是一个“山”字,由两座小岛组成,中间露出的那一笔就是小礁石。据资料记载,小岛面积约60亩(1974年扩建前面积)。

唐 宋

姐妹小岛终“团聚”

“江心本二屿,人力合一之。问谁为此者,蜀僧青了师。”

——郭沫若《游江心》

有了谢公的神来之笔,温州城的这座无名小岛在圈内走红。不少文人骚客或寻迹、或畅想,用诗词打开了它的成名之路。然而,真正给孤屿带来改变的,并非离骚客,而是梵衲人。

江心屿原本是两座小岛,孤屿叫法另有所指,千年故事你可知道

△张亮绘

唐末以来,幽僻的孤屿逐渐热闹,有了梵宇、浮屠,也有了让人心神安宁的晨钟暮鼓。南宋绍兴七年(1137),在宋高宗的授意下,蜀僧青了禅师由普陀调任到此,主持岛上已有的普寂、净信两寺。

青了禅师不仅是一位得道高僧,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城建工作者。当时两座寺庙不在一处,普寂禅院(龙翔寺)位于东面的小岛,净信讲院(兴庆寺)位于西面的小岛,两寺隔水相望。于是,青了起头挑担,率众僧人填塞川流,让两岛合一。僧侣们在填好的基土上新建梵宇,宋高宗赐名“中川”,即今江心寺之前身。

江心屿原本是两座小岛,孤屿叫法另有所指,千年故事你可知道

△孤屿椒,木鱼老和尚亲手书的石碑

“中川”被填,被称为“孤屿”的小礁石在哪里?清《光绪永嘉县志》记载“孤屿之椒(山顶)露于佛殿后”。江心寺内大雄宝殿后的观音菩萨底下岩石即为“孤屿之椒”。

江心屿原本是两座小岛,孤屿叫法另有所指,千年故事你可知道
江心屿原本是两座小岛,孤屿叫法另有所指,千年故事你可知道

△《孤屿全图》,清叶应宿星桥绘画

一座小小岛屿的成名与绽放,不仅因为岛上自然环境的天然优势,还有历史机缘的巧合碰撞。

青了禅师改造了江心屿,塞川联岛,围垦种粮,岛屿面积成倍增长,达到157.5亩。此后,岛上各个角落基本实现“十一”路可达。

二十一世纪初

江心有屿初“型”成

“回首金桥飞架,更喜清流直下,故里换新颜”

——李文照《水调歌头 江心寺》

泥沙积累是岁月留给江河的印记。在江水东去的摇曳中,江心屿逐渐长大。这座孤独的小岛绝想不到日后如此盛名,更为温州人留下了一片静谧花园。

江心屿原本是两座小岛,孤屿叫法另有所指,千年故事你可知道
江心屿原本是两座小岛,孤屿叫法另有所指,千年故事你可知道

△1942年航拍温州城区与江心屿

20世纪60年代,江心屿亦不过弹丸之地。然而,位处江河入海口,温州港的泥沙沉积逐年加剧。为此,1970年至1972年,一条石坝伫立江中引流。瓯江南面之水因此加深加急,北面则泥沙沉积形成滩涂。于是温州借机对江心屿北面滩涂围垦植绿。

江心屿原本是两座小岛,孤屿叫法另有所指,千年故事你可知道

△20世纪60年代江心屿影像图(红色虚线为现今江心屿范围示意)

据记载,江心屿第一期围垦由1974年6月到1978年,利用西北首沉积沙洲围垦了46.95亩;1980年、1981年,江心屿的最东端到东西园交接处的北面,进行二期围垦,岛屿面积又扩大了94.21亩;此后,政府对江心屿西面滩涂继续开发,2003年,一个面积为568亩的江心西园出现在了温州市民的眼前。

江心屿原本是两座小岛,孤屿叫法另有所指,千年故事你可知道

△20世纪70年代,温州中心城区规模变化不大,江心屿却发生巨变(红色虚线为现今江心屿范围示意)

几次围垦,云日相辉映下的江心屿变大了,也有了更多风景。在市政府 “江心屿扩建工程指挥部”改造下,小飞虹、盆景园、花柳古亭、青少年活动中心、共青湖、情人岛、等景点,呈现出“江中有岛,岛中有湖,湖中有园,园中有山”的格局。

南宋起,至现当代,几经自然与人力的改造,眼下江心屿面积已达到1000多亩(约70万平方米),也就是说,比最初(1974年以前的面积)扩大了十倍有余。

江心屿原本是两座小岛,孤屿叫法另有所指,千年故事你可知道

△如今的江心屿 杨冰杰摄

六合间,四海内,千年不过一瞬,这颗孤独的江中遗珠却已演进成瓯江诗路明珠。在当代文人李文照登岛发出“回首金桥飞架,更喜清流直下,故里换新颜”的感叹时,我们不仅看到了有更多普通百姓踏足小岛,寻找属于他们的风景和快乐。隔江回望,蜕变中的千年孤屿也见证着温州城的千年变化。

编辑:倪曲 刘曦

校对:郑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