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0多年前宋金大战,宋高宗南渡驻跸江心屿,如今岛上有哪些古迹与他有关

 一介书生五十后 2023-02-05 发布于浙江

春节假期,电影《满江红》火遍大江南北,南宋一代名将岳飞的抗金故事再次被人们谈起。

靖康二年(1127),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和大部分皇室成员被金国大军虏走。同年,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在河南应天府即位。

建炎三年(1129)九月,金兵渡江南侵。高宗一路南逃,于次年正月甲子(二十一日)靠泊温州港。金军水师曾下海追赶三百里,在建康(今南京)附近受到名将岳飞的多次袭击。在南宋军民奋勇抗击下,金兵于建炎四年(1130)二月二十三日从临安北撤。

高宗在温州江心屿驻跸十六天,为江心屿增添了多处古迹,并成为诗人们反复吟咏的题目。

本期,让我们一起追随高宗御驾,去感受江心屿的帝王气息。


图片


御书清辉浴光

南宋初期,孤屿有两座寺院,普寂禅院和净信教院。普寂禅院在东塔山下,净信教院在西塔山下,二者之间隔着一道中川。

宋高宗经历了一年的颠沛流离,终于能在江心屿歇歇脚了。建炎四年二月初六,他连发两道敕为庇佑宋皇室的寺院更名,“温州普寂禅院特改赐龙翔禅院为额”,“温州净信院特改赐兴庆院为额”。

图片
建炎四年二月六日,宋高宗连发两道敕为两院改名

绍兴七年(1137),温州郡守李光上奏朝廷,希望将江心屿两座寺院合二为一,并请高宗赐“龙翔兴庆”寺额。宋高宗大笔一挥,准奏。元代大儒许谦有一首《中川龙翔兴庆寺》的长诗:

孤屿浮中川,昼夜汨潮汐。
何年地维裂,中断洲渚失?
两峰峙东西,蔽影互朝夕。
浮屠据棱层,梵宇绚金碧。
飞龙迫风雷,曾此一憩息。
昔时梐枑居,今作大士室。
了师择灵地,为假蛟鼍窟。
聚沙合旧港,连亘如片石。
山扉夜无关,神物便入出。
乱流携故老,一一访陈迹。
轩亭倚葭苇,涛浪倚几席。
豫章号栖风,筱簜翳寒日。
凭高慨今古,天海相荡激。
景在人已非,悠悠意何极!

许谦(1270—1337)生在宋末,他的老师金履祥自称是“大宋遗民”。宋亡后,金履祥为表志节,他的文章自此纪年起只记干支,不著年号,自署则曰:“前聘士”。许谦登临江心时,早已有了江心寺之名,他却在题诗中特地用了宋高宗御赐的龙翔兴庆寺名,或许正是受到了金履祥遗民思想的影响,此诗有怀吊故国之意。

图片
宋高宗“清辉”御笔木匾

在江心屿期间,高宗听闻金兵北撤的消息,心知自己逃过一劫,因此认为江心屿是他的福地。望着瓯江美景,他突然有了题字的兴致,于是挥笔写下“清辉”“浴光”四个大字。清代《孤屿志》记载,龙翔院中曾有清辉轩和浴光精舍,匾额皆为宋高宗御书,不过后者已废。

图片
宋高宗像

如今,“清辉”御书碑尚存,原木匾现存温州博物馆,御笔碑刻(光绪年间)留存在江心寺内。而“浴光”碑据说在元末动乱中为割据浙江沿海的方国珍所窃去。明代诗人王朝佐有一首《次清辉堂韵》,题中的清辉堂可能就是清辉轩。

次清辉堂韵
王朝佐
古汴寒灰不可温,荧荧孤屿火犹存。
一抔未问长陵土,两字空劳万乘尊。
卓笔有锋兵自弱,投戈无志艺何论。
清辉堂外重回首,谩诧旋乾与转坤。


古木当年亦锡名

高宗驻跸江心屿时,对普寂禅院前的一株古松十分兴趣,曾赐名为“御爱松”。宋元之际的瑞安诗人陈冈有一首《江心御爱松》诗,感慨的也是宋高宗赵构南渡驻跸江心的往事,同款的“伤时悯乱”之情。

图片

江心御爱松
陈冈
古木当年亦锡名,铁枝曾借老龙栖。
可怜南渡凋凌日,多少松楸在废陵。

陈冈(字士原,号石池)是南宋著名遗民诗人陈则翁的长孙,出身瑞安阁巷陈氏,晚年寓居后溪别业,著有《溪堂稿》。

阁巷陈氏以诗书传家,元延佑三年(1316),阁巷陈氏八世陈冈发起《清颍一源集》,选录陈氏五世陈供至八世陈礼端共15人的诗作,阁巷陈氏因此有了“一门四世盛,诗人十五家”的盛名。裴庾在《清颍一源集》的“原序”中说:“甄陶复倡为诗社,一时英俊更唱迭和。预其盟者,不啻登龙门之荣,由是诗盛于陈氏之门矣!

图片
阁巷陈氏清颍一源集

这株当年曾用自己繁茂的枝叶荫庇了一代帝君、护佑了一个王朝的古松,现在已如虬龙归海,杳无踪迹。现在游客可以在宋园和岛上码头附近欣赏到松树挺拔的身姿。


江心寺被奉为高宗道场

宋高宗在江心屿短暂停留十六天,南宋朝廷也因此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他一生中为江心屿颁布了八道敕,涉及赐寺名、赐良田、禁止酒肉入寺等,可谓是皇恩浩荡。

淳熙十四年(1187),宋高宗驾崩。次年七月二十一日,继任皇帝孝宗感念江心屿对宋高宗的特殊意义,特发布了南宋王朝给江心屿的第九道敕令:敕将本寺永充崇奉高宗皇帝道场。

图片
江心寺有“高宗道场”碑

从建炎四年(1130)二月至淳熙十五年(1188)七月,南宋王朝两任皇帝为江心寺共发了九道勅,时跨58年。宋宁宗时品选天下禅宗丛林江心寺被列为十刹之一,江心寺一跃成为佛门圣地。

图片

城区多处地名因他而改

驾幸江心次僧宗觉韵
王十朋
圣主南巡驻六飞,邦人咫尺见天威。
间关高帝尚鞍马,谨厚汉光犹绛衣。
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
伫看天仗还京阙,无复旄头彗紫微。

因岛屿孤悬瓯江,生活起居不便,温籍官员薛弼建议“跸郡廨”。建炎四年(1130)二月十七日,宋高宗的圣驾离开江心屿,从拱北门(后改称朔门)入城。

御驾仪卫入城时,民家百姓皆结彩焚香奉迎,百官则迎至永宁桥(今永宁巷口)边,拜伏道旁,山呼万岁,后人便把这一带称作“万岁埭”,即如今的万岁里。

御驾依次由大街(今解放街)、五马街,通过谯楼(沿今公安路)到达州治(今广场路小学)。驻跸州治内后,遂改州治衙门为行宫,州治住宅为宫禁,谯楼为朝门。

图片
谯楼

在温州古城西北处,有一迎恩门,旧名广化门。相传宋高宗从此城门出入时,百姓跪地迎候请恩,故而得名“迎恩门”,俗称“西廓门”或“大西门”。

高宗还把华盖山上那座由灵素道士把持的“通真庵”改为“资福寺”,山以寺名。所以华盖山还有“资福山”之称,民间也有谐音叫“紫微山”、“子父山”。

当年二月二十三日,金兵败退北撤,宋高宗决定从温州北返回銮。三月十八日,在百官的护送下,高宗从城西北定安门下瓯江登船。将过定安门桥(今象门街附近)时,高宗问随行知州卢知原,此桥何名?卢知原跪奏说:“桥名上安”,上安,意为皇上安好。高宗随即用金字题写桥额为“上安桥”。高宗从定安门出城,定安门因此得名“上门”,即圣上所经之门,后因温州方言谐音雅称作“象门”。
编辑 | 连佳佳 刘曦
校对 | 郑凌
审核 | 江心屿改造提升指挥部文化组
参考资料:
《孤屿志》陈舜咨
《诗画江心》陈瑞赞
《鹿城人文景观》沈克成 汤章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