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每日精进分享76

 弘毅老师说 2020-07-15

今天分享的话题或观念,情感建立

人在大自然界是高等动物,是最聪明的,他有个特点,就是在生命的早期却是最笨的。

刚出生的时候,他的本事一个是哭,另一个是吸吮反射,随意拿个奶头或手指轻触孩子脸上任何一个部位,他会把嘴挪过来。

当放在侧面时,头就过不去。

也就是说,人在出生的初期,他能做出反应的区域就是面部,因此人的活动区域很小,一不能抬头,二不能翻身。

至少有8个月,吃喝拉撒完全是靠另外一个人,意味着他痛苦的解除都在这个抚养人身上。

到半岁之后,最开始出现的心理现象是认人。这时在7-12个月就开始挑人,只要这个人一出现,孩子就很快乐。

这种认人的现象,就是人最早的心理现象,叫情感,我们有时也叫依恋。

人和人的关系,始于人的需要的出现,需要的满足一定和他人有关,在满足的过程中建立情感

所以人和人的关系,第一是需要,第二是情感。

父母由此获得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父母要想对孩子有控制力,特别是早期,靠的不是吓唬,必须是抚养人。

情感的发展和孩子的言语发展也密切相关,真是有爱的抚养,一定是唠叨的,也就是有话的。

同样是给孩子换尿布,妈妈换和保姆换应该不是一个风格。

妈妈换的时候肯定是一边换,一边叨唠,一堆的话,最后换完后再拍拍小屁股,问是否舒服。

这时孩子也舒服,把手放嘴里头,妈妈看着也喜欢,抱起来再亲一亲,再做其他的事。

如果是保姆,一般都是非常机械化操作,一进一出,擦擦就结束了,不会有太多的话。

也就是妈妈,奶奶,姥姥等亲人看着孩子越看看不够,话多着,孩子就是不会说,也得说半天。

有个特点,听得多的孩子,一定说得早。

言语发育不同,就会慢慢发展不同的性格。

结尾:全网唯一flag每日家庭教育分享坚持100年的育儿自媒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