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顾:普洱茶火起来都是谁在“操控”

 Martin2016 2020-07-16

  说起普洱茶,茶友们都不会陌生了,普洱茶因为越陈越香的缘故,被众多茶客们所喜爱,但也是因为这个因素,造成了这些年以来普洱茶价格看涨不看跌的关系之一,印象中的普洱茶好像名气是越来越大,这名气的背后,都是“谁”在操控?热火如潮的炒作让普洱茶一时之间也难以“冷下来”!

价格炒作

  一开始的时候,人们趋向于购买普洱茶,不过是因为它能越陈越香,价格上面也比红茶、绿茶要便宜许多,并且那个时候的普洱茶产量是极少的,诸多的原因导致了茶客们踊跃购买,茶商们也觉得奇货可居,有头脑的茶商开始统计茶客们比较喜欢的普洱茶品类,然后从其他的同行手里,将这批货抢先收购过来,这样就造成了“物以稀为贵”的抢手市场,经过一个环节之后出售的普洱茶自然价格要比第一阶段搞出来许多。

  这样的价格炒作,其实都是被炒作家们有意而为之的,目的显而易见,这就是炒作家们为普洱茶所绘制的一幅蓝图:商家们“力挺”、投机者的“炒作”、顾客的“紧张购买欲”,环环相扣之下无非验证了那句话“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厂商炒作

  在第一轮的价格炒作之下,商家、炒作家、投机客都赚的腰包鼓鼓,厂商在看到这样的情况之下,自然也“不甘落后”,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厂商进行炒作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人们都是在利益之下生存的,于是乎,第二轮的炒作开始了。

  厂商既然要进行炒作,那势必得玩把大的。他们增加了每一批普洱茶产品的量,出货量的增加,自然能够让厂商大赚一票;然而,出货量的增加只是一个“铺垫石”,厂商进行了市场供货价的提高,一边是量的增加,一边是价的上调,厂商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显而易见,普洱茶的出厂价提高,再经过茶商、炒作家等等的介入之后,普洱茶的价格也将推向再一波高潮。

越陈越香炒作

  随着之前的各种炒作手段出现,普洱茶越陈越香也被用以炒作,因此,港台炒家们开始了新一轮的运作,先将自己的手中囤积多数老茶,包括2000年前后收购的和从港台回流的,这让整个普洱茶市场形成了对“老茶的饥渴状态”,这时候,商家们也不甘落后,纷纷参与其中,开始进行新茶、老茶的囤积。

拍卖炒作

  2004年2月,由鲁迅及其夫人许广平共同珍藏的“百年清宫普洱茶砖”在广州拍卖,3克普洱茶拍出1.2万元;

  2005年10月,张国立捐赠给云南希望工程的一筒普洱茶拍得160万元;

  2006年11月,在“2006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进行慈善义拍的编号为888的“长征英雄纪念茶”拍出了120万元高价;

  2007年4月10日,在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拍卖会上,有百位名人亲笔签名的纪念茶“百星捧茗”以28万元高价拍出……

  拍卖炒作存在着两种意义:真拍、假拍。假拍不存在真的买卖。只要卖家和拍卖行谈好交易条件即可,通常是卖家付给拍卖行一定手续费,买家应和举牌应价,而无需真的付钱,普洱茶市场刚刚在内陆兴起的时候,就是用的这种操作。真拍也有玄妙,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厂家,降低普洱茶的出货量,以此来控制经销商,这也就衍生出了拍卖中经销商前来捧场,高价拍得好茶,这样看来似乎经销商“吃亏”了,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对厂家和经销商名利双收的一种途径。

特殊身份象征的炒作

  普洱茶茶企将重心放在打造成高端礼品茶、明星茶产品上,这时候资本市场再次进入,顺势将普洱茶炒作成为了“特殊身份证”,这种高价环境下,普通的老百姓们自然是望而却步的,普洱茶就用以送礼,这送的可不仅仅是一片叶子这么简单的事情了,这送的是“档次”和“敬意”,喝的是“身份”和“权力”,当然一些有钱的土豪自然也需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彰显自己的财势,纷纷购买普洱茶作为口粮茶,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口粮茶已不再是昔日的口粮茶,这个时候能喝普洱茶的人,都有一种“特殊符号”,是一种特殊身份的象征!

产地炒作

  资本是逐利的,凡是他们进入的市场,肯定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才会走人。普洱茶将以地域名称被资本炒作,他们找寻了一些过去普洱茶市场上没有出现过的地域名称来命名,然后经过各种故事包装,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再集中一些资金优势将普洱茶价格炒高,最后他们会在这种高价格的市场环境下将自己手里面囤积的货慢慢抛出。当然,这样的炒作风险是相对来说比较大的,在进行这样的炒作之前,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将资源的控制住,只有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中,最后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原料炒作

  面对普洱茶的高价格,一些茶商们开始转变思路,不再从厂商手上大批量的进货,转而自己直接上山,进行新鲜茶叶的采收,每年新茶上市之前,茶商们都会纷纷“进军”茶山,直接到茶农的手上进行鲜叶的采收,这也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形:每年的春茶季节,云南茶山都会出现大批量的外地茶商上山收春茶。对炒作家来说,这样的机会怎能放弃,这就造成了茶青价格的疯涨,对茶农来说,茶青价格的上涨是一件好事,但这样的结果却出乎了茶商的意料。

茶树炒作

  这一次的目光投向了茶树本身:台地茶、小树茶、大树茶、古树茶。台地茶是利用现代茶叶种植技术种植出来的高产量的茶,这种茶的优势在于产量大,属于人工种植茶,由于施用化肥和密植,产量大,生长周期快,强苦强涩,并且苦涩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因此,台地茶的炒作也就不了了之。

  小树茶生长在云南古茶区,有一些茶树是后期陆续间断种植的,他们的特点是种子种植、坡地散生、高海拔、树龄不足百岁,芽叶不甚粗壮,苦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长,口感的协调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树茶差。小树茶条索细,身披白毫,光泽度好,滋味相对要丰富,韵味比较丰富,香气高杨。

  大树茶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文环境选择下来的结果,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优良的茶叶品质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用大茶树嫩芽做的晒青绿茶叫做大树茶。就品饮经验而言,茶树树龄越大,生态环境越好,口感就越协调,水溶性果胶、树脂含量就越高,口感就越温润。

  古树茶指采制于百年以上的古老茶园的茶树,这些树龄较大的茶因为茶园一般环境好,种植密度比较稀,多样性保存比较好,病虫害少,不会也不需用药防治,中耕施肥等管理措施,是一种地道天然有益的茶叶。优良的古树茶从内质(营养成分更多更完全)、口感,生态,陈放,丰厚,变化等方面都是台地茶、小树茶和大树茶所不能比拟的。

  台地茶不安全,不好喝,那么云南的六百多万茶农,多少家有古树茶?那些没有古树茶只有台地茶的茶农,辛辛苦苦之后换来的就是这样的下场?这是茶农的问题?是茶农不应该种植台地茶?若是按照这种逻辑思维来讨论,似乎我们可以放眼普洱茶之外的其他茶类,那些种植台地茶的茶叶生产区均应该被淘汰?

  台地茶,小树茶,大树茶,古树茶到底谁更优于谁,他们的营养价值是否真的一个优于一个,这一直是业内说不清甚至不愿说清的话题。而对于现在人们一直追求的滋味、香气,看下来更应该是制作工艺应该解决的问题,不精益求精、潜心研究制作工艺,反而一味的追崇山头、古树,那制作工艺要来作甚?

  古树茶目前扛起了普洱茶老茶的大旗,对于古树茶的定义,在201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实施办法》中的第二条明确指出“古茶树保护是指对生长在本州行政区域内的野生型茶树和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栽培型茶树、过渡型茶树、野生近缘型茶树的茶树群落、茶园和单株所采取的保护行动和措施。”这样看来,我们放眼望去,真正的古树茶有多少呢?市场上那么多的古树茶又是从何而来?

  古树茶其实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是我们的祖先留给下一代茶人的遗产,我们需要进行的就是对其担起责任,进行保护,要知道,真的将古树茶采绝的那一天,大自然势必也会对人类“发火”,就犹如今年的新冠疫情一般,管你人类曾经怎样的强大,在面对大自然的时候还是显得手无缚鸡之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