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一场静静的领悟

 书山有路gwj 2020-07-16

读书是美丽的。国学大师季羡林曾经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读书之美,美在风景。书中气象万千,走进书的风景中,你可以和过去娓娓叙谈,探视成长的痕迹,重温生命的过程,也可以同未来神交忧欢,同悲同喜。你可以漫步自然科学的沃野,采摘你喜欢的奇葩异卉,漫游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水田园,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浩瀚之美,遨游文学的汪洋,拣拾耀眼的珠贝。你可以抵达神往已久的乐园,甚至登临梦寐以求的峰巅。你一旦走进这五彩斑斓的风景,风景便装饰了你的人生。

读书之美,美在入神。唐朝诗人王贞白《白鹿洞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入神读书图:“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诗人在白鹿洞书院读书入神,全然忘记了时间,不经意中才发觉春天快过完了,不由发出“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感叹。白鹿洞的道人过来时,诗人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此情此景,可以入画。宋代诗人叶采《暮春即事》也描绘了一幅春日入神读书图:“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诗人全身心地沉浸在周易世界中,世间万物都不能进入他的意识,连春天过去了许久也不知道,只是在瓦雀影动、杨花入砚的惊扰中,才晓得已是暮春时节。

南宋诗评家严羽《沧浪诗话》云:“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这就是说,诗之美就在于入神,达到入神境地,就达到无以复加的高度。读书入神也是读书过程中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读到深处,如痴如醉,物我两忘,心灵在自由王国里尽情遨游,飞过千山万水,飞出地球,跃向浩瀚的宇宙,美极,妙极。

读书之美,美在纯净。书香蕴心香,读书人的生命是安静的,看淡人世间的功名利禄,挣脱了心灵桎梏。读书的过程,就是净化心灵的过程。于谦《观书》道:“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心灵的纯净、精神的芬芳、智性的开启全在于阅读,阅读是心灵史、精神成长史。唯有书卷的濡染,书理的滋养,可以让你铅华尽洗,袒露真纯。因为真纯,故心灵美丽;心灵美丽,故人生美丽。

读书之美,美在闲适。读书不是为了功名而“头悬梁锥刺股”,而是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全凭个人兴趣的“漫卷诗书喜欲狂”,以一颗淡泊的心步入书山小径,方能闻到路边淡淡的花香,听到芬芳泥土的呢喃,领略绿色蕴藏的蓬勃生机,在大自然旖旎的山水间寻得一份心灵的慰藉。捧一瓣书香,品一杯香茗,读的是一种情致,一种韵味,一种闲适。如溪涧潺潺的流水,幽谧的山林,含苞的花朵,空明的月光,拂柳的柔风,无羁无绊,闲适飘逸。

读书之美,美在持之以恒。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故古人说:“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陶渊明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读书的恒久决心和毅力,体现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上,融汇在锲而不舍的努力中。荀子《劝学篇》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优雅的气质是在长期阅读中潜移默化养成的,长期读书,经年累月,耳濡目染,不断汲取书中的营养,开阔视野。在不知不觉中,知识的文明熏陶了至纯至真的情感,完善了自我,成就了一种理想的人格,养成优雅的气质。只有持之以恒,才有一部部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书籍诞生;只有持之以恒,才有书卷的传咏和文脉的兴旺,才有思想的升华。

读书之美,美在感悟和共鸣。深入书中,才能领悟书中真髓,使人超凡脱俗;深入大自然,才能与山水尽情对话,见大自然真性情。读书,是一场静静的领悟,让人生的碎片映出一树琼花。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灵魂对话。”一卷在手,就是与智者的心灵沟通,一念之间便可步入精神殿堂,端坐生命的菩提树下,观世事变迁,悟人生真谛。阅读时情感和思想的渗入,与作品人物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应状态,就是共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心灵的共鸣穿越了时空,在书的汪洋里,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真如大鹏展翅逍遥游。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5-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