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平凡”到“不凡”,袁了凡的升级路

 无为馆藏 2020-07-16

1606年7月,袁黄去世,葬嘉善县胥五区大西收字圩,享年74岁。天启元年(1621年),朝廷追其东征朝鲜军功,下诏追赠尚宝司少卿。乾隆二年(1737年),入祀嘉善县魏塘书院内的“六贤祠”。袁黄,初名表,后改名黄,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世称“袁了凡”。袁黄做过知县,任职五年,业绩辉煌。曾任兵部职方主事,东征朝鲜,享有军功。但他最大的成就是写了《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是中国第一部善书,对后世影响甚广。被后世称为“圣人”的曾国藩对此书甚为推崇,并借书中名句“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改名为涤生。袁黄的一生,从求学到为官,从为官到著书行善,是由平凡到不平凡的一生,是从认命到改命行善的一生,这样的人生充满了变数和未知,成就何许,全在自身。袁黄如何从平凡到不平凡,我们来细细品味:

从“平凡”到“不凡”,袁了凡的升级路

一 认命的人生,注定平凡

嘉靖十二年,袁黄出生,排名家中第四。父亲袁仁很有学问,曾在王艮的引荐下见过王阳明,算是朋友之交。袁仁一生辍笔不耕,留下的著作有百余卷,代表作有《内经疑义》、《周易心法》等。父亲学问深厚,对袁黄的教育自然是十分上心,袁黄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业进步很快。世事难料,袁黄十四岁时,父亲去世。父亲去世后,将大部分藏书留给了袁黄。书是好书,但无法阅读,因为袁黄奉母亲之命放弃科举考试,开始学医,这并非其本愿。一天,在慈云寺中,袁黄遇到了一名孔性老者,鹤发童颜,仙风道骨,告诉袁黄:“你是官场中人,为什么学医而不去读书考取功名呢?”袁黄听后大喜,将老者领到家中。老者善于占卜,几次试验,家中诸事都预测十分准确,袁黄的母亲十分信服,开始准许袁黄继续读书。

孔性老者推算了袁黄一生的命运,说他县考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哪年做官,哪年寿终正寝,袁黄都一一记录下来。接下来的人生,便是预算中的人生,袁黄的命运跟孔性老者推算的一模一样,这使得袁黄更相信命运的安排,也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悲观,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一切都已安排好。既然都是命里注定的,我何须努力呢?袁黄相信进退有命,相信人生轮回,他放弃了,也颓废了,终日静坐,不阅文字。他的心死了,因为生活没有了希望,早已有定数。人生如果这样平凡,那就不叫袁了凡。袁黄是个不平凡的人,转机出现1569年,他遇到了一生的贵人,也是影响他一生的人——云谷禅师。

从“平凡”到“不凡”,袁了凡的升级路

二 从平凡到不平凡,是境界的升级,是思想的提升

云谷禅师是当时有名的高僧,袁黄和云谷禅师见面后,二人共处一室,对坐三天三夜未合眼。云谷禅师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问他在何处修行,能达到如此的状态。袁黄回答到:“我的命运已经被孔先生算的很清楚了,生死荣辱,早有定数,我也改变不了命运,所以便无欲无求了。”云谷听后,洒然一笑,说道:“我原以为你是名当世豪杰,没想到却是凡夫俗子一名,可叹,可悲。”随后,云谷禅师开导他,人生在世,命有定数,这本是固然,但这只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对于真正的善人和恶人,无需接受命运的摆布,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听了云谷禅师的话,袁黄豁然开朗,开始反思自己,并放弃了宿命论的立场,开始积极做善事,积德行善。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袁黄将号学海改成了凡,象征自己脱胎换骨,觉悟到了命运的真谛,不再落于凡夫之辈。

从“平凡”到“不凡”,袁了凡的升级路

换了名字的袁黄,心态起了变化,整个人积极起来。1570年,了凡参加科举考试,考了第一名,这比原来孔先生的预测高了两名(孔先生预测第三)。从1569——1579这十一年间,了凡完成了自己的夙愿——三千件善事,随后他又做了三千件善事,达成了生儿子的愿望。到了1586年,了凡中了进士,做了宝坻县知县。六年后,被提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参加了朝鲜东征,这时了凡被任命为参谋,带兵打仗,立下了战功。后因和名将李如松有芥蒂,遭人弹劾,被革职还乡。晚年,专心修行,著书立作,行善积德。

从袁黄,到袁了凡,从平凡到不凡,是思想的提升,是境界的升级。一个人心本已无波澜,但敢于改变,便会获得新生。一个人从认命到改命,从无知到行善,是一条漫长的路。这条路,是升级的路,是用善事铺就的路,是我的命运我做主的路。

从“平凡”到“不凡”,袁了凡的升级路

三 行善积德,学习袁黄,重在实践

今天,在日、美、澳以及东南亚等世界各地,袁了凡的思想传播甚广,声誉很高,有几十个专门研究其思想的机构,而国内对他的认识还很浅,大部分人不知道袁了凡,更别提了解了。这篇文章,就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了解他的《了凡四训》,了解他的善行,从而传播和继承他的优良品德,传承我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1 一部善书《了凡四训》,我辈当读之

袁了凡作为中国第一位善书作者,当之无愧。何为善书?便是劝人行善的书。袁了凡用自己的经历,用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言行,汇集到这本《了凡四训》中,这本书中,“积善篇”占了一半以上的篇幅,很好的宣扬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思想,很好的阐明了善与恶的标准、行善的方法和道理,我们当学之,用之。学习书中的案例,学习书中的方法,用善事改变自己,改变人生。

从“平凡”到“不凡”,袁了凡的升级路

2 善人善行,当发扬和继承

袁了凡的一生,从开悟后,用行动做到了知行合一,善人善行。其一生生活简朴,家中并不富有,却乐善好施。了凡曾任宝坻县知县,别的知县想着怎么升官发财,了凡想着怎么为百姓做善事,造福于民。当时的宝坻县,地处湖海交汇处,水灾泛滥,每年都受灾,百姓的日子很苦。上一任知县看在眼里,等着接任,拍拍屁股就走了。了凡到任后,积极兴办水利,疏通河道,加固堤防,并教导百姓植树造林。在了凡的努力下,水灾解决了,百姓皆把他当亲人。解决了水灾,了凡又带领百姓种田增收,并免除了百姓的种种杂役,在他的治理下,百姓生活逐步富足,安居乐业,可谓行善一方。

善行影响众生。了凡的夫人很贤慧,受了凡的影响,经常帮助他行善布施,并且依照功过格记下所做的功德。袁夫人没有读过书,不会写字,想到了用鹅毛管沾红墨水,每天在历书上做记号,记录自己的行善事迹。有时了凡公务繁忙,当天所做功德较少,她就跟先生沟通,希望先生能多做些善事。夫唱妇随,有了这样的贤内助,了凡的行善路越来越顺畅,所做善事越来越多。

3功过格是方法,更是自律

“功过格”是云谷禅师教给了凡的方法,其一生都在使用。“功过格”是通过记录自己的行善过程,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人生升级的目的。他坚持每天日行一善,用善事积累自己的德行,并将自己的行善之事记录,便于检查和提醒自己。功过格的使用,是按照善恶增减记数,是了凡先生对自己道德自律的一种有效工具,今天看来,对我们有很深的启示,我们是否能做到日行一善呢?怕是很难。但只要心中向善,便会有善行。

从“平凡”到“不凡”,袁了凡的升级路

袁了凡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他出身平凡,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达到了理想的人生。袁了凡的一生,又是不平凡的一生。这一生,其行善积德,著书立作,传承后人。我们该学习,反思自己,砥砺前行。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样的人生,才没有白活。

有的人死了,但还活着,袁了凡就是。行善积德,敢于挑战,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勇敢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