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危险、逃离不爱、逃离是非、逃离黑暗……哪个不狼狈?谁能保证一辈子不必“逃离”? 我对“逃难”两个字抱有深深的恐惧与忧虑 罗西 今天写这个字:逃。 我马上想到另外一个字:难。 电影《一九四二》里哭喊最多的一句台词是“娘”,每一句都锥心痛,我母亲去世后,我更习惯北方人这样喊母亲:“娘!”我觉得更能表达内心的那份失去与难过,个人感受。 电影里那位“长工”的病重母亲觉得自己是“拖累”,要“吊死算了”,她儿子悲愤地哀嚎:“有房梁吗?” 那个财主一家本是想混在逃荒的人群里躲灾、避难的,最后一样沦为真正的灾民,大家其实都在一条路上…… 网络里看到一视频:雨一直下,村民在逃离家园,似乎是在躲避即将到来的洪水……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站在人群里,拄着一木棍,手里有几个空的袋子,眼睛里是茫然、无助、慌乱……附视屏。 看了想哭,仿佛看见我的父亲。 有人说,突然发现几千年过去了,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老百姓逃难方式没变,还是肩挑箩筐、背负麻袋、提老携幼……附视屏。 逃难,是最为无可奈何的一种离开或放弃。有人问,当时南宋为什么不逃到台湾去?逃亡还有选择吗? 我们南方人(比如福建人)的祖先多数是从北方逃难来,所以,我的血液里或者基因里,对“逃难”两个字特别敏感,总是觉得悲凉。 近日,安徽铜陵,两名村民被困。民警接到报警后立即前往救援,经过3个半小时的救援,最终将两人成功救出。据了解,夫妻二人因不舍家中财物而不愿撤离,并将自己锁在家中躲避劝离工作人员。不料水位上涨过快,天黑之后只好报警求助…… 有网友骂说:“缺德夫妻,怎么不在那待着!”好歹毒。 我更愿意接受一个悲悯的评论:这就是底层人的现实,辛辛苦苦大半辈子,也就这一点儿家底,不舍放弃,也估计担心丢失等等,心情真的能够理解!当然,他们也也心存侥幸,可能认为洪水不会那么大。不过,不听从转移安排肯定是错误的。 这也许就是真实的社会吧,都在艰难、倔强地活着。 有人愿意“一生颠沛流离”:年轻的时候在深圳,中年的时候在杭州,老年的时候去徽州……或者,忙的时候在上海,闲的时候在成都…… 那是流浪。流浪带着自我、还有几分浪漫;而逃难,其实就是逃命,最像命运之神驱赶下的众生。 有人问,如果801小时后发生世界大战,你会怎么逃? 最绝望的是无处可逃。 逃离危险、逃离不爱、逃离是非、逃离黑暗、逃离北上广……哪个不狼狈? 谁能保证一辈子不必“逃”?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逃,只不过是逃的方式不一样........ 我对“逃难”“逃离”“逃跑”的画面抱有深深的恐惧、难过与哀愁,仿佛自己也在其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