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会认同倾向思维模型-我们为什么会去参考别人怎么做怎么想

 捡芝麻666 2020-07-16

一、什么是社会认同倾向

心理学上将社会认同理论定义为:社会认同由类化、认同和比较三个基本历程组成。类化是指人们将自己编入某一社群;认同是认为自己拥有该社群成员的普遍特征;比较是评价自己认同的社群相对于其他社群的优劣、地位和声誉。透过这三个历程,人们抬高自己的身价和自尊。

社会认同理论把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摆在核心的位置,认为个体通过社会分类,对自己的群体产生认同,并产生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偏见,个体通过实现或维持积极的社会认同来提高自尊,积极的自尊来源于在内群体与相关的外群体的有利比较。

大自然有很多群居动物,如蜜蜂、蚂蚁和黑猩猩等等,我们人类只是其中一种。我们有一种来自DNA的本能,人们会在数量上寻求安全,并寻求社会的认同,从而来指导我们的行为,这种本能创造了一种合作和文化上的凝聚力,但有时候社会认同也会导致我们做出愚蠢的事情。

社会认同倾向,简单来说,就是个人在群体中的从众心理,人们倾向于认为他人比自己更加了解所处的情况,他人的行为也总是合理和正确的。因此个人会做出和他人一样的行为,来获得群体的认同,这种效应就是社会认同倾向。

二、社会认同常见的案例

案例一:儿童学游泳

罗泊特·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一书中有提到这么一个故事:

几年前,西奥迪尼下定决心,要趁早教会自己的儿子克里斯游泳,以避免其发生意外。但是他遇到一个难题,他的儿子克里斯不带上游泳圈,就不肯下水,不管作者怎么劝他、哄他、羞他,他还是不肯放弃游泳圈。西奥迪尼白忙活了两个月,也没什么进展,他还尝试雇佣了一个游泳教练,结果还是失败了。

就在这个时候,克里斯参加了一次户外野营。有一天,西奥迪尼去营地接克里斯,却惊讶地看到他从跳板上纵身一跃,栽进了深深的游泳池里。西奥迪尼惊慌失措地脱了鞋,想跳进去救他,结果克里斯顺顺当当从水里露出脑袋,划到了泳池边上。

西奥迪尼目瞪口呆了,克里斯怎么一下子就会游泳了呢?原来,克里斯看到同样3岁的伙伴汤米可以不带游泳圈游泳,便认为自己也没问题,所以迈出第一步之后,很容易地就学会了游泳。毫无疑问,在寻求自己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时,克里斯会参照了相似性的小汤米。

案例二:大学新生

还记得你的大学生活么,你大学刚报到的时候,相信你会很羡慕那些高年级的学长,相信他们更了解大学的生活,更了解成年人的世界。也许你会想象他们每人都拿有一本大学生活指导手册,可惜他们没有,你也拿不到。但是他们似乎都知道去哪里玩耍,如何结交新朋友,大学生活需要怎么样更充实。当然,他们也会感到不确定,不确定其他人是否也都在做着同样的事。

我们不知不觉的也就融入了大学的生活,我们在懵懵懂懂的情况下,也从来没有完全忘记观察其他同学的行为,来寻找大家的认同,和大家的行为保持一致。

当我们感到不确定的时候,我们都倾向于向他人寻求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想,怎么做的答案。它是我们想要以正确的方式行事,并与他人合得来的自然愿望的结果。

我们很容易假设,在给定的情况下,其他人都能更好地掌握该做什么。社会认可在模棱两可或不熟悉的情况下尤其普遍,它在公开和私下都影响着我们。

案例三:去球场的路

例如,你去洛杉矶旅游,而你又是湖人队的球迷,你特别想去湖人队的主场看一场篮球比赛,于是你匆忙订了票,这个时候离比赛开始只剩1个小时了,虽然地图上看,球馆的距离好像离你不太远,麻烦的是,你是不知道如何去球馆的路。

你想用地图GPS导航,可行没有开通国际漫游流量,地图刷新不出来;你想去路边叫个出租车,不幸的是,这个时候刚好赶上下班时间,街头上的交通已十分拥挤,堵车严重,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向路人问路吧,你又担心自己的英语又不好,表达不清楚。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

其实这个时间点,跟着街道上的人流走,是最简单的办法,路上的好多人们都是在去球场的路上,人群会把你带到正确的地方。

对于这一点本人也是深有体会,曾经去旧金山出差,顺便看了场旧金山巨人队的棒球赛,情况差不多,也是不知道去AT&T球馆的路,那边的同事告诉说,下班后,跟着马路上的人群走就是了,保准没错。自己当时还半信半疑,于是就体验了一回,果真没有错。

进化给人类留下了社会认同倾向,也就是一种自动根据他看到的周边人们的思考和行动方式去思考和行动的倾向。

案例四:美国亚利桑那石化森林(社会认可倾向的不良影响)

社会认可倾向的一个经典例子发生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石化森林。

游客偷窃石化木材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破坏了古老的林地。工作人员竖起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许多游客过去把石化木从公园搬走了,破坏了石化森林的自然生态。”

这本来是为了阻止盗窃,但却产生了相反的效果。石化木材的丢失增加了三倍,研究此案的专家们认为,这些标志也是一种社会认同,让人们觉得这种行为是正当的,已经有这么多人做了,自己去做也理所当然了。

其它社会认同的案例:

鼓掌效应,如我们看一个表演节目,或者体育比赛项目,一旦少数人开始鼓掌,其余的人也会跟着鼓掌。有时候这个节目虽然不怎么精彩,但是观众看到其他人似乎很喜欢的样子,自己也跟着喜欢了,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社会认同是如何扭曲现实的。

酒吧的服务员常常会在酒吧开门之前在自己的托盘中放上几张钞票,假装是前面的顾客留下的,为的是暗示客人,给小费是酒吧里应该有的行为。而好多人往往会中招,认为有不少人走这么慷慨了,自己为什么也不慷慨一下呢。

广告商最喜欢告诉我们某种商品增长最快或销售最旺,他们不用直接说服我们相信他们的商品质量很好,只要说很多其他人都这样认为,就足以证明他们的商品质量了。另外,为什么广告商愿意支付大量的钱,让一下明星代言,在电影某个一闪而过的镜头中出现自己家的牌子,一是为了让更多人的知道,另外是为了把产品和我们喜欢的名人联系在一起,营造一种大家都认同的效应。

一些舞厅老板会留客人在外面排队等待入场,其实舞厅里还有很多空地。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给人们造成舞厅生意兴隆的感觉,从而吸引更多的人过来。

商场饭店门口叫号排队现象,有时候我们进到里面,发现座位并没有坐满,我们就纳闷卫生门外还有那么多人在等着被叫号,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气氛,让路人感觉这家店的生意很好,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排队呢。这也是商家对社会认同倾向的应用 。

奶茶店门前前排起的长队,青少年的流行文化,以及人们对时尚爆款的追求等等,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些都是受社会认同倾向的影响。

一个众所周知的化学原理是:催化反应,将活性成分混合在一起,几乎没有任何影响,直到第三种成分,通常是催化剂,触发化学反应。类似地,社会认同就是改变我们行为的催化剂。社会认同可以简单归结为“眼见为实”。我们利用社会现象,来决定在电影院买一盒爆米花,在高速公路上开多快,在晚宴上是否用手处理炸鸡的能等。

三、社会认同倾向什么时候最容易被激发

社会认同倾向在什么时候最容易被激发呢?许多经验给出了下面这个明显的答案:人们在感到困惑或者有压力的时候,尤其是在既困惑又有压力的时候,最容易受社会认同倾向影响。

由于压力能够加强社会认同倾向,有些卑鄙的销售机构会操纵目标群体,让他们进入封闭和充满压力的环境。最典型的如传销活动,进行一些密闭的训练,让参与者像把自己的亲朋好友都拉来从事传销的活动。

在如一些保险机构,打着一些什么活动的旗号,好一些参与者召集起来,为大家宣传一些重大事故的案例,播放一些典型的事故视频,那些血淋淋的案例,迫使人们去思考如果这些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怎么办,无形中也给人们造成了心理上压力,让人们产生社会认同效应,从而有更大的可能性去购买保险的行为。

封闭的环境强化了那些骗子和率先购买者的社会认同效应,而压力(疲惫通常会增加压力)则使目标群体更容易受到社会认同的影响。当然,有些邪教组织模仿了这些欺诈性的销售技巧。有个邪教组织甚至还使用响尾蛇来增强目标群体的压力,威逼他们加入该组织。

四、社会认同倾向的启示

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多么独立,我们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顺从欲望。心理学家称之为“随大流效应”。思想,信仰,趋势和概念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越多的人采用它们,就会有越多的人去接受和传播它。

没有人喜欢在周围有人目击的情况下不知所措,我们感到的不确定越多,就越容易受到社会认可的影响。当人们与周围的人打交道时(由于性别、阶级、种族、共同的兴趣和其他共同点),他们会更加小心地模仿对方的行为。

社会认同能够快速的让我们做出选择,有了现成的经验和行为规范,我们可以少走好多弯路,毕竟更多的时候,一些被大众所接受的社会准则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但有时候社会认同也会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被一些商家或者不良分子所利用,我们应该警惕这种负面的影响。首先,一群人也可能会得出次优甚至完全错误的结论,这也被为羊群效应。其次,社会认同可以被操纵,引导我们做出坏的选择,在极端情况下,它会导致一群人变得暴力,甚至反社会。

由于坏行为和好行为都会通过社会认同倾向而得到传播,所以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下面两种措施是非常重要的:(1)在坏行为散播之前阻止它;(2)倡导和展现所有的好行为。

最后,引用查理·芒格的一句话:学会如何在其他人犯错的时候别以他们为榜样,这是个很值得掌握的技能。

愿你也能具备社会认同倾向的思维模型,让自己在参考别人如何做如何想的时候,能够保留一份自己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