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谓塌腰?塌腰的真义和练法

 逸心茶舍 2020-07-16

练习内家拳者,尤其是形意拳和八卦掌,大都知道要塌腰,比如八卦掌的《三十六歌诀》里就有“空胸拔顶下塌腰”的说法。但是,对于到底什么是塌腰这个问题,很多人理解的有问题,有些人为了体现塌腰,练成了弯腰驼背,这就南辕北辙了。


为了正确地理解塌腰,这里笔者先引用《形意拳谱》和《内功经》的两句话加以说明。李洛能先生在《形意拳谱》中说:“塌腰者,尾闾上提,而阳气上升督脉之理,又谓之开督。”《内功经》云:“人皆知下腰矣,而不知下腰之窍,在乎提胸也,将胸用力提起也。”


从上述两句论述可以看出:其一,塌腰可得“阳气上升督脉之理”,是内功的关键所在,其目的在打通督脉,也就是背后三关(命门、夹脊、玉枕)。其二,要做到塌腰,就要尾闾上提,就要提胸,将胸用力提起。第一点还容易理解,第二点恐怕对于内家拳初学者来说就很难体会了。一般人都知道要尾闾中正,而尾闾中正就是要向尾闾要向铅坠一样竖直,也就是溜臀,也就是上述两句讲到的塌腰和下腰,那么为何又要尾闾上提呢?尾闾上提如何做到?为何要提胸呢?提胸岂不是又和涵胸相矛盾吗?这些问题不搞明白,就很难在练拳中真正进入内功的境界,在内在修持上,就会事倍功半。下面笔者来解释这几个问题。


这些问题其实都是有着深刻内在联系的,也是人体科学,要搞懂这些,首先要明白为何要上提尾闾,尾闾为何这么重要。实际上提胸的目的就是为了上提尾闾。下面笔者引用明代真阳子伍守虚真人的话来让大家对尾闾有个直观的认知,真阳曰:“尾闾者,二十四椎脊骨下尽处。界地者,三岔之路,上通丹田,下之前通外肾窍,下之后通尾闾。”由此可知,尾闾是一个三岔路口,在道家也叫“尾闾界地”,上面通着丹田(也叫气穴),下前通外肾(外生殖系统),后面通督脉。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懒”的天性以及地球重力的影响,在行住坐卧中都愿意懒懒地瘫坐、弯腰驼背或者左倚右靠。这样就造成了人的督脉和任脉的阻塞,使人的气血流通收到阻碍,尤其是人的生命之根本先天一炁发生的时候,难以上行,往往下行而流于后台欲望而散失。这就是要尾闾上提的原因,因为它是“阳气上升督脉之理”,能上提尾闾、谷道内提,自然可以封闭尾闾这个三叉路口向下前的通路,也就是封闭精关,同时谷道内提也是封闭肛门,那么丹田炁生,自然也就从尾闾上升督脉了。在这里介绍一个道家内功名词“鹊桥”,鹊桥分上鹊桥和下鹊桥,二者都是人体气液与外界连通之处,都是虚窍,可泄炁。上鹊桥是口鼻,下鹊桥是排泄器官。舌抵上腭、胎息是搭上鹊桥以通任脉;谷道内提、尾闾上提是搭下鹊桥以通督脉。这是真正打通任督二脉,完成炼精化炁的关键所在。


接下来讲讲尾闾上提与塌腰、下腰、溜臀是否矛盾。答案是不矛盾的。因为你要想让一个东西自然下溜,就要先把它提起来,就如之前说的,让刚洗的衣服下坠平整,就要用衣架先把它挂起来,二者自然形成一种对挣的劲。塌腰、下腰和尾闾上提的道理和这个是一样的,就不难理解了。


最后讲讲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到尾闾上提。首先尾闾上提绝对不是尾椎骨和命门用力去往上拔,这样只是造成了腰部肌肉的紧张,紧张也是一种封闭和阻塞。正确的上提尾闾实际是用气去提,而不是用力,简单地去体会就是吸气收腹,这只是一种体验。实际上,吸气收腹作为一种方法式去体验上提尾闾是可以的,但在练功中是不行的,这会造成气积在胸部,会造成心肺的问题,而且这也和气沉丹田、空胸实腹相违背。那要如何做呢?就是提胸。有人说我去用力提胸也会造成胸部的紧张啊,也和涵胸相矛盾了吧。这种观点是对的,用力提胸的确不对,但这不是拳谱错了,而是把提胸这个动作理解错了。如何提胸呢?实际就是拔背,涵胸拔背是一体的啊,只是在拔背的同时要先做到“虚领顶劲”、下颌微收、颈椎(玉枕穴)后靠。如此做到了头往上领、下颌手、玉枕后靠,自然做到了提胸,然后在松空,气沉丹田,自然也就做到了提肛溜臀和塌腰了。如此任督二脉的道路也就畅通了,真炁发生时,自然也就畅通无阻了。这其中的关联是内功的关键,只有你明白了这个内涵,才能真正懂了内家拳的内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